某農民:兩年前我通過招標購買了一塊地,也早已辦理了相關的手續及證照。現在突然接到某國土局的通知,說當年的招標公告不符合國家規定,要求撤銷國土局給我發的證,我想知道能有什么樣的結果?
編輯答:首先,你說的這個行為在法律上稱作行政復議。招標行為及給您發證的行為,稱作具體行政行為。其次,根據我國《行政復議法》的相關規定,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公民、法人均可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經過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如下決定:
(一)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決定維持;
(二)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三)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 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2 適用依據錯誤的;3 違反法定程序的;4 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5 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
簽下私了協議,還可以悔約嗎? 佟曉晴
讀者孫建科:我于2002年4月應聘到某公司從事保衛工作,2003年4月15日上班時因故受傷,2003年10月29日經當地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2003年11月經勞動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傷殘四級,享受部分護理依賴。受傷前,我的月工資為500元;受傷后,雙方私下達成協議:自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該公司按月給付我400元工資,以后每年年底給付補償費4000元。協議簽訂后,我經過了解,覺得自己可享受工傷待遇,遂向公司提出了要求享受工傷待遇,公司卻以雙方已有協議為由拒絕了。請問:簽了協議后能否要求公司繼續承擔應負的責任?
勞動部門:這是一起因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私下達成解決工傷賠償協議后,用人單位拒絕給付工傷待遇所引發的勞動爭議案。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補償原則,即一旦被確定為工傷事故后,不論何種原因造成的,用人單位都應承擔補償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勞動者因工致傷或者患職業病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待遇是法律規定的由用人單位依法向受傷職工支付的保險待遇,用人單位拒絕支付是違法的。孫建科和公司雖然曾私下達成工傷賠償協議,但這份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工傷保險相關條例規定:勞動者在單位拒付工傷待遇時,可以在仲裁時效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
喪偶兒媳對公婆還有贍養義務嗎? 潘家永
編輯同志:
我的公婆65歲后就不再干農活了,由我丈夫和他弟弟分擔二老的生活費用,每月各給100元錢和40斤糧食。一個月前,我丈夫因病去世,家庭生活變得困難了。由于我現在的務農收入很有限,還要供養孩子上學。所以每月只給40斤糧食,沒有再給付100元的贍養費。但是。我的公婆不依不饒,還說要到法院去告我。請問,丈夫去世后,我是否還有贍養公婆的義務?
謝 芬
謝芬同志: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11條規定:“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此條中的“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是指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婚姻法》第28條規定:“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于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根據上述規定,贍養人的范圍只包括老年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以及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而不包括兒媳、女婿,即法律并沒有規定兒媳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負有贍養義務。
雖然法律規定“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但是,協助的義務不是贍養義務,而且這一規定只適用于夫婦關系存續期間。如果贍養人同其配偶解除婚姻關系,或者贍養人死亡。那么配偶一方協助贍養的義務也就自動解除了。所以,在你丈夫去世后,你停止給付公婆贍養費,這并不違法。不過,我國法律還是鼓勵喪偶兒媳贍養公婆、喪偶女婿贍養岳父母的。
雇主應承擔賠償責任嗎? 孫 盟
讀者劉某:我雇傭外地人關某為我收摘棉花,口頭約定每天支付30元工資。有一次,關某拉著裝滿棉花的板車欲回我家晾曬棉花,在路上撞倒了正在路邊行走的曹某,致曹某當場休克并住院治療,花去醫療費用共計3000元。現在關某已不知去向,受害人找我讓我負擔醫藥費。請問:我應該承擔責任嗎?如果承擔,應承擔什么樣的責任?
答:你和關某之間是雇傭關系,因為你們有口頭的雇傭合同:他為你提供勞務,你支付報酬。《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關某是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將曹某撞傷的,而且關某也沒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依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你作為雇主應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