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被拖欠或被克扣,打工者理所當然應該追討。但是在追討工資的過程中必須依靠法律。
《鄭州市勞動監督檢查條例》對有關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勞動行政部門對工資分配實施監督檢查的事項有:一、用人單位遵守國家工資總量宏觀調控規定的情況。二、用人單位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情況。三、用人單位執行當地最低工資的情況。四、國有企業和城鎮集體企業經營者的工資收入情況。
只要是用人單位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勞動監察部門基本上都可受理,但有3種情況除外:一是經濟確實有困難的國有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二是國有企業根據經營狀況下調職工工資的。三是未在工商部門注冊,未取得法人資格的非法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但遇到第3種情況時,打工者可到法院起訴,通過法律手段要回自己的合法收入。
對勞動者有關工資問題的投訴,勞動監察部門一經查實,即要求拖欠工資的用人單位兌付。
如果用人單位不兌付工資,勞動監察部門將按照法律程序,向其下達處理決定書,責令用人單位履行法定義務,歸還勞動者的工資。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若仍拒絕兌付工資,勞動監察部門將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法院強制執行,以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外出打工者應警惕職業病
蕾 子
據衛生部統計,近幾年,我國以塵肺病為代表的職業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已累計發生塵肺病57萬例,估計還有60多萬人為可疑塵肺病患者,其中外來工占半數以上。
外來工小劉身健體壯,5年前來到沿海某鄉鎮金礦掘金,在礦窿內打炮眼、炸石、運石。礦窿內無通風防塵設施,粉塵甚大。近幾個月來,他勞動時覺有氣促,因“感冒”去醫院看病,醫生囑其拍了x線胸片,發現胸片上有許多斑斑點點的小結節狀陰影。最后被確診為二期矽肺病。
外來妹小許于3年前來到珠江三角洲某私營家具廠做噴漆工,由于工廠沒有任何通風排毒設施,生產場所空氣中苯含量超標20多倍。近來,她出現了頭暈、頭痛、失眠、多夢、乏力、牙齦出血、皮膚有出血點、月經過多等癥狀。她到當地醫院求醫,被確診為慢性苯中毒。
能引起職業病的有毒有害物質繁多,可分為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類?;瘜W因素包括有毒物質和生產性粉塵。有毒物質常見的有:金屬和類金屬,如鉛、汞、錳等;刺激性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機溶劑如苯等;還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和農藥等。生產性粉塵有矽塵、煤塵、石棉塵、水泥塵、有機粉塵等。物理因素包括異常氣象條件、異常氣壓、噪聲和振動、電離輻射等。生物因素如皮毛作業會經常接觸炭疽桿菌和布氏桿菌,從而患病。外來工在生產勞動中可能會接觸上述有毒有害物質。
由此看來,外來工珍惜健康,警惕職業“殺手”的危害,做好下列自我保健工作,尤為重要。
1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要在生產場所吸煙和進食。不要用含鉛汽油、天那水等洗手,以免造成毒物經皮膚吸收,危害健康。
2 要學會現場救護的方法。如發生急性職業中毒事故,要迅速將中毒者救離現場,并轉送有關醫療機構進行救治。進入中毒現場的搶救者,必須佩戴防毒面具,下池(罐)搶救還應腰系繩子,才能將中毒者安全救出。
3 合理地使用個人防護用品。這是防止職業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產工人上班時要穿工作服,有些特殊工種如粉塵作業者要穿防塵防護服:接觸強酸、強堿作業者要穿防酸、防堿防護服;高溫作業者要穿防高溫輻射防護服等。此外,接觸粉塵者還要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接觸有毒物質的人要戴防毒口罩或隔離式防護面具。對可能有毒物濺入眼內有灼傷危險的作業者,要戴防護眼鏡。接觸噪聲者,要戴防噪聲耳塞。
4 做好就業前和就業后定期健康體檢。就業前健康體檢,可防止患有職業禁忌癥者參加有毒有害作業。定期健康體檢可發現早期職業病患者和職業禁忌癥者,以便及時治療。
5 調配好保健膳食。在保證平衡膳食基礎上,鉛作業者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牛奶。苯作業者宜高蛋白、高糖、低脂肪飲食。汞作業者應多吃蛋、魚、瘦肉及乳制品。粉塵作業者可多吃胡蘿卜、雞肝、鴨肝、新鮮蔬菜、水果和黑木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