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家重慶的一個小山村來到廣州打工一年后,24歲的陳明亮再次失業了,身上僅剩下不到200元錢,時值2000年初。眼看房租還差5天就到期了,擁有一定廚技的陳明亮仍然沒找到工作,他茫然地行走在珠江邊。
已是傍晚時分,路邊到處都有人在吆喝賣玉米棒棒,走著走著,前邊飄來一股熟悉的香味!他嗅了一下,知道那是炒田螺的味道!這時,一道靈光在他的腦子里一閃:別人可以這樣賣玉米棒棒,我為什么不能用這樣的方式賣田螺?這個念頭讓他激動不已,想到在餐館打工時,宵夜餐桌上幾乎都少不了炒田螺!看來,大家確實是喜愛這道菜。自己是重慶人,還可以炒出地道的重慶風味,一定有市場的!
說干就干,當天晚上,他向老鄉借了500塊錢。第二天一早,他就來到菜市場的水產檔了解行情,田螺零售1.6元/500克,批發肯定會更便宜些,在飯店,炒螺是8元錢一份,在路邊至少可以賣5元。一份大概需要500克田螺,加上調料、煤氣等費用,成本也就在2元左右。也就是說,500克田螺可以凈賺3塊錢,如果一天賣15千克就能賺90元這樣算,陳明亮興奮起來,立馬買了必要工具,又以1.3元的單價買了15千克田螺。回到住處后,他把田螺放在清水里養著,讓田螺把肚里的泥巴及排泄物吐掉,下午4點,他開始給田螺剪尾,6點半便把15千克田螺都炒完了,再弄到一個大鋼精鍋,擺在一個路口,邊上豎著一牌子:正宗重慶炒田螺。他時不時地把鍋蓋拿開,讓行人聞到田螺的香味。果然,一個30多歲的男人被香味吸引了過來,聽說是重慶風味,嘗了一下,說了句:“好,不錯!來兩份。”那人也是重慶人,以前在老家時,經常吃,他說田螺不僅營養豐富,味道又辣又鮮,還特別開胃,自到廣州以來,很少有機會吃到家鄉的味了。這時,一個女士圍了上來,拿起一個田螺,滋溜一聲,吸進了嘴,說:“給我來兩份。”
沒有想到,不到兩小時就賣了個精光。陳明亮興奮極了,決定明天弄個50千克試試,但他馬上就為難了,這么多,光剪尾就要一天時間。思來想去,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第二天,他找到那個賣田螺的老板:“我每斤加2角錢,你幫我把尾剪了。”老板讓陳明亮交了200元的保證金后滿口答應了。當天,陳明亮只買了25千克,他想還是穩妥點,看看行情,卻不料一個半小時就賣完了,其中還有幾個回頭客,說陳明亮的炒田螺干凈而且味道很好。
幾天后,陳明亮一次性進了35千克田螺,可真正擺上攤后,他的心里不禁忐忑不安,一下子增加了一倍多,也不知能否賣完。但很快他放松了,那天是周末,出來宵夜的人比平日多很多,于是很快銷售一空。回到住處,陳明亮點著鈔票,心里樂開了花,自己終于找到了一個小小的商機。再小的生意也得正規化。
陳明亮知道僅這樣小打小鬧是成不了氣候的,他想,自己是在一個路口,而廣州,像這樣人流量的路口至少有幾百個,如果我能占有20個……計算的結果讓陳明亮嚇了一大跳!可怎樣去占據呢?一時他卻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一天,一個女孩子對陳明亮說:“聽說你的田螺很好吃,我嘗了一回,就是太辣了,適合能吃辣椒的人吃,你就不能做點適合我們本地人吃的嗎?我們自己做太麻煩。”這讓陳明亮心中一亮,謝過之后,還贈送了一份田螺給那個小女孩。
那天晚上收攤后,陳明亮就約了一位同行老鄉到一家本地餐館去吃那家的招牌菜:和味田螺。很快,兩個廚師便明白其中的奧妙了。
第二天,幾千克和味田螺半小時就賣完了。這給了陳明亮很大的啟示看來想要把生意做大,單單靠辣子田螺是太單調了,還要多開發幾個品種才行。陳明亮翻閱了很多資料,悉心總結各地口味:四川和重慶注重麻辣,湖南只要一個辣,廣州人喜歡一個鮮,上海江浙一帶略帶甜味,廣西略偏重酸味……廣州是一個流動人口比較多的城市,外來人口超過本土人好幾倍,如果能炒出各地的不同風味,那顧客不就更多了嗎?生意好起來后,就開分店。
沒過多久,卻出了意外,當然也是必然的,那天晚上,城管突擊檢查,把剩下的半鍋田螺端走了,如果不是他跑得快,還得被帶去罰款。這一次讓陳明亮損失了近百塊錢,卻更讓他明白,這樣偷偷摸摸是沒有保障的,也不可能把生意做大,得正規化。他決定開店
500元換來百萬資產
那時,陳明亮只有500多元錢的積蓄,他想就先找一個偏一點的門面,把品牌做起來。
半個月后的一個周日,陳明亮在上下九步行街上附近的一個小巷子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雖然只有十幾平方米。他招了一個工人,又把家中的堂兄也叫來幫忙,這樣一來,成本增加了不少,而能否賺錢還是個未知數但他知道自己已沒有退路了,惟有用心經營。
開業那天,陳明亮在那條小巷的入口處,豎了一塊通電的閃亮廣告牌:炒田螺專賣店,內入50米!廣告牌的背后,寫著各種各樣的風味酸辣、麻辣、香辣、和味。因為有了店面,他除了炒出一大鍋秘制的重慶田螺外,其它的全部是現炒,并分出三種規格:小份3元,中份5元,大份8元,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真是天公也作美,那天吹的是西南風,炒田螺的香辣味隨風飄出小巷子,鉆進了步行街上的人們的鼻孔。不斷地有人感嘆:“好香,哪里來的味道?”于是,就有很多人來50千克炒田螺一天就賣完了,凈400元!以后的幾天,生意也很穩每天都能賣七八十千克。陳明亮皋著兩個月以后就再開一個分店,想到這時卻出了一件事。
有個客人前來投訴,說炒田螺里有好些沒剪尾的,還有混沙,也沒前肥。一系列賠禮道歉、退款讓客人平靜地走后,陳明亮才了解到原來是工人把已剪好的和沒剪的混了。但田螺肉瘦了又是什么原因?經他大量研究后才明白是在清水養得太久了。這以后,陳明亮更加注重管理和研究了。
但生意還是很快陷入了低迷狀態,有時候一天只賣出20多千克,剩下的部分不得不在晚上到路口去擺攤。正待他百思不得其解時,一天,他聞到了附近另一條巷子里也飄出同樣的味,原來那里新開了一間川味炒螺店,每份比他的便宜一元錢!
行業競爭是必然的,但陳明亮沒想到來得這么快。他想,在價格上競爭不是個好辦法,只有從經營上去創新。
于是,陳明亮先是實施了“買三大份送一中份、買三中份送一小份,讓顧客自己動手炒田螺”等等措施。接下來又推出了一些特色品種:釀喝螺,即把田螺肉挖出來和魚肉一起剁成泥,又釀回原來的螺殼再做:糟田螺,是把田螺和陳年的香糟一起做成;還有大螺塞肉、烤田螺等等。好多人都不知道原來田螺還有這樣的吃法,紛紛到陳明亮的店里來嘗鮮,生意不但又有了起色,還逐漸形成了一個品牌。
很快,陳明亮在新市墟一個工業區附近的生活區開了一家分店,接著,他又在天河石牌開了第二家分店,海珠區客村已是第三家分店了……到2005年1月,陳明亮已經有了6家分店,老家村里有20多個年輕人在他那里打工。
僅5年的時間,陳明亮靠賣炒田螺這樣的小生意從當初的500元錢到現在擁有上百萬的資產,讓人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意不在大小,而在你是否有生意人的頭腦。
編輯: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