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債務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包括5年),除非銀行倒閉或清算,不用于彌補銀行日常經營損失,且該項債務的索償權排在存款和其他負債之后的商業銀行長期債務。
目前,次級債務在大多數國家已成為銀行附屬資本的重要來源,對銀行提高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市場約束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加強銀行資本監管,但未將“次級定期債務”規定為銀行附屬資本組成部分。目前,銀行資本來源除增資擴股、利潤分配和準備計提外,缺乏相應的可操作債務工具。商業銀行在資本充足率下降或不能滿足監管要求時,難以迅速有效彌補資本,迫切需要借鑒國際經驗,拓寬融資渠道,增強銀行實力。
次級債券是指在清償順序上排在存款和高級債券之后,優先股和普通股之前的債券品種。作為債券持有人只能獲得發行條件載明的固定利息和本金金額,即次級債券的持有人不能分享銀行的超額收益,但卻承擔了較大的違約風險。
次級債務相對于上市銀行前期喜歡發的可轉債來說,后者屬于股權融資,而前者屬于債權融資。次級債不是通過證券市場來融資,而是向機構投資者定向募集資金,從而補充銀行的資本金。
次級債券的發行主體在國內主要是各大商業銀行,發行資金用于補充資本充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