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數月以來,基本糧食價格全面飆漲,在眾多國家引發暴力抗議活動。輕視農業是糧價走高的一大重要因素。許多擁有農業地理優勢的國家糧食產量驟減,而以色列在沙漠中蓬勃發展的農業,對世界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沙漠中的“馬克思主義”公社
在以色列遇到的每一個猶太人都會說,我們的國土很小,這里缺少耕地,缺少淡水,缺少能源,最多的是荒山和沙丘。但數據卻顯示,這是一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7萬多美元的國家。以色列人靠什么生存發展?靠什么富國強民?靠的就是沙漠中的“基布茲”。
從耶路撒冷乘車沿公路南行,左側是沒有生物存活的死海,右側是連綿起伏的沙丘。在死海附近艾恩格迪,長長的沿海公路中途有一個著名的“基布茲”,它起源于一個集體共產主義的農工業體系。1901年,以色列創建國家基金,用在巴勒斯坦購買土地,然后租給佃農。1909年以色列第一個基布茲在戴哥尼亞成立。到1918年,以色列創建了三十個基布茲。獨立前夕,已發展到一百多個,她們是繁榮的“島嶼”,是工農業經濟方式成功的領先實驗區。基布茲實質上就是馬列主義的共產主義公社,它在中國等于過去的人民公社。我們參觀的是一個中型基布茲公社,位于沙漠與死海邊。它的規模只有200多個正式成員,其余400人是雇傭人員,加上社員孩子有上千人。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大批左傾的猶太人響應斯大林號召移民到以色列搞共產主義革命,移民帶來共產主義思想。不少人曾是蘇聯共產黨員與共青團員,都參加以色列左傾組織,領導人是蘇聯移民過來的猶太人共產黨頭頭,那時完全是準軍事組織化生活,沒有工資報酬,完全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生活方式。當時選擇在這里是因為有一個用于保護以約邊境的軍事哨所。初到時生存環境差得不能再差,年降雨量只有三到四毫升,唯一的水源是山里的泉水。他們非常珍惜這些寶貴的水,長期與以色列大學共同開發與采用了先進的滴水植物灌溉系統工程。
任何以色列公民都可以參加公社,有負責人會面試你,問你加入的理由等等。在公社最初二年是考察期,然后大家會評定你是否合格。在基布茲內部,“共產主義”思想和“人人平等”概念深入人心。成員們工作、用餐、娛樂,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回饋他們的是低廉的住屋、飲食、醫療福利等等。馬克思所描繪的“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圖景,在這里變成了現實。外部人員加入基布茲,必須充公其財產,基布茲成員外出打工,收入也歸基布茲所有。社員要離開基布茲,就必須放棄所有東西:住房、車輛,以及包括衣服、家具等所有物品,“這是一種規定,誰都無法違反”。社員單身與成家住宅是分開的,社員之間的民事糾紛由公社書記與治安員來調解處理。許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后沒有回來,原因是認為失去太多的自由,自己沒有可以支配的空間。
全以色列有258個公社,不足總人口13萬基布茲社員的3%,農業產量卻占以色列全國總量的40%還多。公社農業上的精耕細作和工業上的高超先進技術,使得這些公社確實成為促進以色列經濟發展的實驗室。采用高科技的基布茲公社成功的例子很多,如特佐拉基布茲,采用高科技養牛取得巨大成績。公社依靠先進技術繁育的“哈爾斯坦”高產奶牛,平均一日三產,每頭奶牛比普通奶牛要每天多產奶約30升。奶牛的營養來自統一研制開發的混合飼料,由計算機控制的喂食系統喂養,并用小型檢測器閱讀追蹤每頭牛的家譜、產奶量和品質、營養史、發情周期等方面的信息,根據詳盡的數據進行管理。他們還利用牛糞發電,制造干電池,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基布茲存在近百年,比所謂社會主義人民公社要成功得多。上世紀70年代時,“基布茲”曾經非常輝煌,但今天的基布茲與過去不同,最大成功是對于“夢想子孫”一一兒童的培養。讓新猶太人出生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年輕人在這幅山明水秀、陽光燦爛的風景中怡然自得的生活著,與種族群體的融合,不再過他們的父輩流離失所的生活。
生命的輸血管——滴灌工程系統
以色列前總統魏茨曼曾經說過,給以色列民族一碗水、一顆種子,這個民族就能生存。這說明以色列民族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但從另一個側面來講,也顯示出以色列人能從有限的水資源中獲得巨大的能量。事實也確實如此。極度缺乏水資源的以色列人在不斷創新、應用現代技術的過程中,使得每一滴水的作用幾乎發揮到了極限。以色列地處地中海東岸,自然條件惡劣,沙漠化、干旱嚴重,且降雨無規律,其全部淡水資源只有2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70立方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1000立方米的嚴重缺水水平。加之以色列工業發展對水的巨大需求等因素,以色列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日趨嚴重,這一客觀現實逼迫以色列不斷開發多樣化的水資源以及與水相關的管理和處理技術,使其在水資源管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以色列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設施,是世界上滴灌領域的主導者;以色列回收水用于農業的比例世界最高;擁有水設備發展的前沿技術并提供多種多樣的先進設備。以色列的灌溉農田都采用了噴、滴灌等現代灌溉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大量皮管子鋪設在植物根部,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達90%。使用這些方法灌溉的獨特之處在于水分可以在土壤中均勻擴散,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和滲漏。發明滴灌以后,農業用水量下降,農業產出卻翻了五倍。以色列土質極差,遍地都是石灰石的山丘,長不出綠化樹木,政府在全國所有土地上幾乎都鋪上生命的輸血管——宏偉的滴灌工程系統,政府花巨資鋪設供水工程,硬讓生不出綠化的土質開花結果,連大沙漠都不放棄。以色列房宅外墻基本上都是一塊長方形白色的古堡磚砌成,原因是以色列山石都是軟石灰石,開采時容易切割,一接觸氧氣會越來越堅硬。資源貧乏的猶太人普遍利用石灰石當建筑材料蓋房屋,既好看又典雅。
從基布茲公社到全國的綠化地帶,可以真正領略舉世聞名的以色列滴灌技術。一棵二個人牽手才能抱起的巨大非洲大榕樹,以為有上百年歷史,而樹前插著介紹牌證明只有二十八年樹齡。公社植物叢林和實驗田里到處是密密麻麻的塑料管子,這里沒有黑泥土,植物根部都只有大大小小的顆粒狀沙石,都是遠處運來的火山巖。因為沙漠中、山里的泉水供應量非常有限,所以方圓數公里的一切農田、花園、植物園包括居民自種的小花園,地下與地上都鋪滿密密麻麻的滴水塑料橡皮管子。以色列人幾乎所有綠化地帶都采用滴灌技術,就好像以色列國土是個人,大地是身體,身上布滿人體生存所需要的血管。在首都特拉維夫,街道上的一棵小樹,樹根被形似大南瓜的鐵皮桶裹著,鐵桶則用三根鐵絲懸掛在離地一尺高的空中,桶下有洞眼漏水,人們不時將水注入桶中,小樹就靠吸收水中的養分茁壯成長。看著這些小樹給街道和行人帶來蔥翠的綠意,令人真的想給猶太人鞠躬致敬!想起中國的愚公移山精神,以色列人究竟花了多少年?多少錢?這些塑料皮管如連接起來不知能繞地球多少圈?
世界目前最大一家生產滴灌產品的公司是以色列的耐滴芬(Netafim)公司,而擁有這家公司的則是以色列的Hatzerim、Magal、和Yiftah三個集體農場,而最初是由Hatzerim集體農場為了節約用水而展開。
耐滴芬公司負責國際合作的主任Naty Barak表示,他已經在Hatzerim集體農場工作四十五年,由于他們的集體農場是在以色列的內蓋夫沙漠中,沙漠中最缺的就是水資源,為了節約用水,讓每一滴水都能夠在生產農業植物上產生作用,從一九六五年起他們就開始研究如何省水的方式,到一九六六年開始生產了第一個滴灌用的管線。
而這個本來只是沙漠中集體農場的一個產品,隨后受到其它集體農場的采用并加盟,目前耐滴芬公司已經在全球各地擁有二萬五千名員工,所生產的滴灌產品也在世界各地銷售。
Naty Barak表示,滴灌技術與滴灌管線的生產,并不是Hatzerim集體農場有什么遠見,主要是為了讓在沙漠中的農場能夠在利用最少的水量上,生產出最多的農作物,并以最經濟的方式生產農產品,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經過四十多年的時間,全球氣候的暖化,水資源愈來愈不足,讓滴灌技術也愈來愈重要,而他們的公司就可以協助世界各地缺水國家在耕作上,以最小的水量,達到最經濟,生產最多的農作物。
Naty Barak說,植物和人一樣需要喝水,就是灌溉,而滴灌的原理是提供植物根部所需的水量,至于旁邊的土地,則不需要浪費水資源在上面,所以如何提供植物所需的水份,不浪費水澆灌在土地上,就是他們所研究發展出來的技術。
耐滴芬目前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滴灌產品生產的公司,但他們的核心技術主要是在滴灌水管的生產與在這種管線上,有特別設計的三種塑膠片,透過特別設計的塑膠片,可以控制水與雜質的流通,再經過電腦精密的計算提供適當的養份給植物,就可以讓植物得到足夠又不浪費的水量,生產出大量的農作物。
以色列全境到處都可以看到滴灌管線的分布,而滴灌管線可以散布在土表上面,也可以埋在土表下十幾公分的里面,要看農作物或植物的種類而定。如小麥與玉米的耕種,目前仍未采用滴灌作業,而其它的農作物幾乎全部都可以采用滴灌方式。
重視教育,促成高科技奇跡
猶太人是最愛書的民族,古代猶太人將書看得破舊不能再看了,就挖個坑莊重地將書埋葬,這時候他們的孩子總是要參與其中。他們對孩子說:“書是人生命的東西。”他們還在自己的經典上涂上蜂蜜,讓不識字的孩子去吻,猶太人的孩子很小就知道書是甜的東西,書是猶太人的糧食,人追求的應該是知識。從前猶太人的傳統是幾代人生活在一起,祖父母更是教育的中心。猶太人有句諺語:“你比希勒爾還窮么?你比希勒爾還缺少時間嗎?”猶太人從小就知道希勒爾的故事。少年的希勒爾很窮,他拼命地工作,將得到的錢一半送給守門人,以求進入學校的院子聽課。可是后來他連一塊面包都吃不上了,守門人再也不讓他進入學校的院子。他就悄悄地爬上屋頂,躲在天窗上聽課。一個冬天,學生們發現,天空是晴朗的,可是教室卻是陰暗的。原來是希勒爾躺在那兒,他已經凍僵了。當以色列猶太民族流離世界各地時,猶太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經常會有這句話:“我們以色列猶太人沒有其它辦法,連國家都沒有,唯有比別人多讀書”。猶太人好學,一般人出遠門包里必定有幾本書,猶太人家庭把子女教育看得高于一切,孩子一出生洗禮時教士就會告訴父母,這個孩子是你們的共同產品,光養大他不行,而培養教育好他才是你們最重要的責任。
在以色列,受正規教育達十三年或十三年以上的人占總人口的34%,5歲到16歲的兒童必須上學,免費教育可以延長至18歲,幾乎所有3~4歲的兒童都上幼兒園。高中畢業入伍當兵時自學都不會放松,退役后基本上進大學讀書,費用靠勤工儉學或政府支助。高等教育在國家的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以色列的高等院校每年招生17萬8千名學生,其中約有60%是標準大學生,26%在各類學院學習,14%通過開放大學學習。成人教育也十分發達,成千上萬的成年人參加成人教育計劃,有些人是為了鞏固基礎知識和技能,更多的人是為了加強專業培訓,擴大知識面以及探索新領域。以色列從事研究與發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人均比例較世界其它各國高2-3倍。根據以色列出口學院統計,各主要工業國出版的科研專著文章數目比較中(以每萬名勞動人口為對比基數),以色列為60.9,美國為30.1,法國為26.6,德國為22.7,日本為13.5,而以色列干勁十足的熟練勞動力,工資卻比美國低20~30%。
擁有604萬人口的小國以色列不到北京人口一半,卻有4000多家高科技企業,平均每1500人就擁有一家。其中100多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整個中東地區技術水準相對落后,唯有以色列是中東地區的發達國家,外貿進出口總額近800億美元。以色列在其干旱貧瘠的土地上有如此的建樹,靠的是它高度先進和發達的高技術動力。以色列軍隊是高科技的孵化器,它產生了以色列一流世界水平的電信技術、光纖、印刷、電路板電子、光學檢查系統、熱成象夜視系統、光電機器人制造、無人駕駛飛機制造等杰出科技成果。同樣以色列在醫療電子設備、農業技術、電信、精制化學制品、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太陽能利用等領域均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以色列的鉆石切割和拋光工藝為世界之最。以色列還是世界上電信網絡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普通電信網絡達到了100%的數字化程度,以色列是其中之一。以色列在醫學上先進的CT掃描儀、核醫學攝像儀、外科激光等等方面同樣居世界領先水平。農業優良品種培養和高產田建設方面在世界上也已處于領先地位,高超的節水技術種類繁多。
以色列高科技奇跡的促成因素,主要是高度重視教育,有優秀而豐富的人力資源,這是支撐其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所以,在世界最著名的諾貝爾獎上獲得此榮耀人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民族,他們有130多位獲得諾貝爾獎,最出色的就是愛因斯坦。現在全球猶太人總數為1000多萬人,而且猶太人在二戰時被納粹屠殺了600多萬人,這更說明猶太人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
在世界民族之林,很難找到一個像猶太民族那樣,雖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卻有二千年流離失所,浪跡天涯,而且屢遭屠戮,宛如穿行在一條煉獄之路上。但是,猶太人在浩劫中從不畏懼,從未喪失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屠夫只能消滅他們的肉體,卻不能摧毀他們心目中的圣殿和在故土新生的希望。他們具有承受任何壓力的忍耐力和無比頑強的生命力。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悲壯、最堅韌、最頑強、最保守的民族,他們靠信仰戰勝現實的苦難,以至于磨難對于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不幸,更是一種動力和財富。尤其是他們在歷盡浩劫中所體現出來的不朽的民族精神、不懈的民族追求、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和信仰,無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