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舉行的海峽兩岸共建中華和平龍活動儀式上,中國記協常務副主席、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翟惠生同志提出,要創造像奧運五環標志那樣具有感染力的中華和平龍形象。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見地的論斷,也是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和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設中華和平龍應當執行的標準。這個標準將推動中華文化與奧運精神的對接和通融,將推動我們永遠高揚中華文化與奧運精神所一致倡導的“和平友誼進步”的文化內涵!
奧運五環標志體現著全球的聯系和溝通,也體現著全球的和平與友誼。中華龍文化的內涵是“和諧共生團結合力”。兩者在理念上是相通相融的。只不過,奧運五環標志創作于現代,具有大工業發展時期簡潔明快的藝術特征。我們的龍的形象,源于上古時期,文化底蘊比較厚重,形象上也比較豐富。今天,將中華龍文化“和諧共生團結合力”的特質在龍的形象上表現出來,我們需要有創作奧運五環標志那樣的境界和創新精神,從而為古老的中華龍形象注入時代的元素。
奧運五環標志的創作背景和我們今天創造中華和平龍形象的背景有著很強的相似之處。當年,顧拜旦先生有感于資本主義社會,人們忘記了人類的和平友愛精神等深刻弊端,提出了要復興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及其精神,從而創作出奧運五環標志。我們今天在走向中華民族全面騰飛的歷史進程中,一定意義上說,龍的傳人也有所遺忘龍文化“和諧共生團結合力”的內涵。所以,創作出中華和平龍的形象,弘揚龍文化“和諧共生團結合力”的內涵,肯定有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從而有助于中華民族的凝聚和團結,有助于中華民族的騰飛!如今,海峽兩岸共同舉辦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設中華和平龍的活動,不僅是象征意義上的,更具有實質的內涵。希望中華兒女為此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創作出像奧運五環標志那樣具有感染力的中華和平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