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可悲,一是無事所作,整日陷于空虛無聊之中;一是有太多的事要做,把每日塞得滿滿的,且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重復同樣的步驟、內容、形式。其可悲之處在于,前者不知如何支配自己的生命;而后者完全放任自己的生命被外在世界所支配。
其實,無論我們從事什么工作、在做什么事情,判斷生命質量的標準只有一個,這就是你的精神狀態、思想狀態、心理狀態!最糟糕的狀態,一是散亂,一是無序。表面上,現代人的生活很豐富、熱鬧,工作很飽滿、充實,但這并沒有給我們帶來過多愉悅、舒適、悠閑、富足的身心體驗。很多時候,面對極熟知以及極陌生的事情,大多數人的狀態是身體在場、行為在場、人在場,但精神狀態不在場,思維活動不在場,心靈感知不在場。
事情太熟悉,而不主動創新,就變得麻木無味;事情太陌生,而沒有挑戰精神,就只得被動應對。當一個人失去了創新與挑戰精神,競爭力與生命力也隨之減退,到最后只得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很多時候,我們的時間與生命被各種瑣碎、無常的事情所肢解,十年恍如一日般飛逝而過,而沒有什么本質上的提升,這只因我們的精神生命停止運動了!
因此,改變生命狀態,我們首先要匯聚精神、振奮精神、激活身上的每一個精神細胞。其次,我們還應認識到,生為萬物之靈的人,我們最寶貴的權力,是思考的權力、選擇的權力、反省的權力。面對已發生以及未發生的事情,運用這些神圣的權力,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對好惡是非有判斷,對進退取舍有選擇,對行為結果有交代。中國古人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可見,物質生活的貧窮與富貴,是不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品質、價值取向、人生志向的,而真正值得人們長久尊重與懷念的不是表面的穿金戴銀、名車貴房,而是內在的底蘊、風度、學識、心胸、操守。
一個完整、強大、富有的人,首先是能支配自己思想與心靈的人,然后依照自己的本性選擇應該做的事情、能夠做的事情,將自己的思想、精神、情感融入客體世界之中,身心合一、物我兩忘,感知、捕捉、凝固那些美好的瞬間……大凡我們用了心的事與人,都會永久銘刻在生命的相冊之中,時想時新、時想時親,猶在眼前、如臨其境。很多時候,我們先是感動了自己,而后又感染了別人,而一項偉大的事業,必是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與情感,記錄了一段段赤誠而火熱的生命歷程。
做新世紀的新人類吧,讓我們解放思想,煥發精神,開闊心胸,尊重生命。科技手段日益發達、生活條件日益美好,我們更沒有理由虛度光陰,更不應該讓自己的生命被無知、無覺所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