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車型上,美國三大車企向中國出口的車型應該集中在高檔轎車和SUV領域。現在油價這么高,美國車的市場競爭力明顯不如日本車。北美采購大單的簽訂,顯然對歐洲、日本在華企業的競爭不利,但對中國整體汽車市場帶來的影響相對較小。”中國汽車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喬梁肯定地告訴記者。
在跨國車企的戰略版圖上,中國市場的地位日益重要。急于擺脫困境、實現 “復興”的美國“三大”,對中國市場的機遇格外看重。
“美國的此類做法,有點類似有點勢力的家庭通過其他途徑將自家的小孩送進了中學,但是等到高考時卻發現他們已經喪失競爭力了,而家長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再通過其他渠道將其送入大學。”從實際進口數據來看,來自北美的進口依然低于德國與日本。2007年,我國從德國進口汽車的比例占30%左右,從日本進口汽車的比例為28%,美國為14%,韓國為7%。
“但有個問題我們必須反思,雖然我們給美國送了這么一份‘大禮’,可是在高新技術上美國人并沒有對咱們國家格外照顧,所以在談判時候應該更加注重高新技術的引進,比如一些關鍵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