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Ⅲ,幾經波折之后終于到來。
從國Ⅰ、國Ⅱ再到國Ⅲ,體現著我國環保力度的加大,更體現了我國商用車企業在技術上的一種提升。隨著國Ⅲ的逐步推進,處在高速發展的中國重卡行業迎來了巨大的挑戰,核心技術及零部件、對油品的適應性以及服務問題成為國Ⅲ大環境下制約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中之重,不少重卡企業面臨著生死考驗。
國Ⅲ大勢所趨,廠家要進行的競爭不再只是技術和水平的競爭,服務競爭也將導致新一輪洗牌。近期,各大主流商用車企業為更好地服務國Ⅲ用戶所進行的各項準備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著,當產品技術問題一錘定音之后,各大企業將如何以配件和服務取得競爭優勢提上日程,這也將成為企業繼續求得生存和發展的瓶頸。
技術培訓先行
據了解,一汽解放為更好地服務國Ⅲ,專門組織培訓了一支專業的維修團隊,并進行了30期、共計1500人次的專業級培訓。此次培訓邀請了一汽技術中心、日本電裝公司的專家從診斷到維修技能進行培訓,并確保每個服務站至少有2名技師具備國Ⅲ車的獨立故障診斷和維修能力。
中國重汽銷售部用戶服務中心自5月底便開始了為期一個多月、行程遍及濟南、沈陽、新疆、蘭州、重慶、昆明、廣州等九個地區的國Ⅲ專業技能培訓,共培訓服務站527家,培訓學員784人。培訓小組每到一地都會詳細講解中國重汽EGR國Ⅲ發動機及其核心H泵的優勢、結構特點和維修注意事項,有些地區還將EGR國Ⅲ車輛開到現場,培訓教師結合實物給學員進行詳細地講解。
陜西重汽針對國Ⅲ來了,特意對全國范圍內挑選出來的200家經營業績優秀的經銷商的銷售經理及骨干業務人員進行培訓,活動重點介紹了08年陜汽國Ⅲ產品的價格、公告、技術、配置、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對國Ⅲ產品的使用及銷售技巧進行了專業培訓。
江淮重卡則針對國Ⅲ與國Ⅱ在發動機上存在很大不同的特點,專門請來了一些主流發動機如濰柴等廠家的技術人員到廠對國Ⅲ技術服務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將國Ⅲ服務質量提升到更高層次。
除了上述企業外,國內諸多主流商用車企業都組織服務隊伍進行專門的培訓,以確保國Ⅲ時代在服務戰場上站穩腳跟。
站點整合跟進
一汽解放服務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汽解放為服務國Ⅲ,特意沿高速公路、國道干線優先選出200家解放國Ⅲ服務站,覆蓋省會城市、地級市及交通樞紐城市,平均服務半徑控制在100公里,確保緊急救援6小時到位。同時,以第一批200家國Ⅲ服務站為基點,通過人員培訓、設備配發等,使所有服務網點具備國Ⅲ服務能力,達到共計560家服務站,平均服務半徑60公里的目標。
江淮重卡則采取“并站”的形式來提高國Ⅲ的服務質量,將企業的一些服務站點并入到一些發動機廠家的服務站點中去,更大程度上保證國Ⅲ服務的技術支持,為國Ⅲ用戶提供強大的服務后盾。
記者也從陜汽集團獲悉,目前為止,陜汽集團的服務站點已達580多家,為了全面服務國Ⅲ,陜汽特將一些未達到服務國Ⅲ水平的落后服務站點進行了淘汰,并與康明斯的服務站進行合作,目前合作數量已達80家。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論是加強技術培訓抑或是在服務站點上下功夫,各個企業都將服務作為“重頭戲”重磅推出。服務也就成為國Ⅲ大環境下商用車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國Ⅲ全面實施后眾多企業比拼的重點,很多企業早在國Ⅲ到來之前便著手進行準備,爭取在實施后的服務PK大戰中捷足先登。
一位重卡服務站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盡管在國Ⅲ服務上還存在著諸如服務未完全普及化、檢測設備的不足、硬件供應不到位等諸多問題,但通過眾多企業對于服務國Ⅲ所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準備活動、表現出來的十足信心、付出的諸多努力,足以看出企業對于國Ⅲ服務的充分重視與支持,那些已做好迎接國Ⅲ挑戰的企業勢必會成為這場“戰爭”中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