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成人正畸患者越來越多,口腔正畸科醫師正努力通過各學科間的通力合作,達到最理想的美觀治療效果[1]。但是,成人的口腔環境比較復雜,牙周病在成人中比較多見。牙周病學和正畸學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良好的牙周病基礎治療為正畸治療中的牙齒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正畸治療排齊牙齒、去除牙合干擾,則利于牙周病的進一步治療[2]。作者通過正畸與牙周聯合治療牙周病致錯牙合畸形患者一例,取得滿意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病例資料:某女,37歲,因牙齒前突有間隙前來就診。10年前因上前牙有縫曾在外院樹脂修復,此后門牙縫隙逐漸增大。口內檢查:恒牙列,無缺牙,18、28、48正位萌出。磨牙遠中關系,前牙深覆牙合,咬傷齦肉,覆蓋12mm。上前牙散在間隙,上頜牙槽骨較突,開唇露齒。上頜中切牙間隙為光固化樹脂充填,有懸突(如圖1)。牙齦暗紅,腫脹,與牙面分離,可見齦下牙石。全口牙周探診深度4~5mm,出血指數3~4。下切牙松動Ⅰ度,上中切牙及下切牙牙齦退縮1~3mm。頭顱側位片測量結果顯示下頜后縮,上中切牙唇傾。全口曲面斷層片顯示牙槽嵴頂水平吸收1~4mm,以切牙區及磨牙區為重。臨床診斷為安氏II類錯牙合;前牙深覆牙合、深覆蓋;慢性牙周炎。
1.2治療計劃:①去除上中切牙樹脂修復物;②牙周病基礎治療;③固定矯治器壓低、內收上前牙,整平下牙列,糾正深覆牙合、深覆蓋,必要時下前牙行去隨術;④上頜前部根尖下截骨術解決上頜牙槽骨過突問題。
2結果
經過一個半月的牙周病基礎治療,并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患者牙周炎得到控制,牙齦粉紅、質韌。開始正畸治療,9個月后拆除固定矯治器,戴用活動保持器。治療結束后,患者開唇露齒面容、前牙覆牙合、覆蓋得到改善(如圖2)。頭顱側位片測量結果顯示:U1-NA角由25゜減小到5゜,U1-NA距由7mm減小到1mm。

3討論
由于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組織改建能力降低、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癥、冠根比例異常并常有牙齒移位和咬合干擾等,所以,針對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療有其特殊性。牙周病患者的正畸治療必須在牙周炎癥得到控制后才能進行,否則,菌斑會隨著牙齒的移動,特別是壓低而使牙周炎癥加重。正畸治療要避免牙齒的長距離移動,要用輕力并注意控制咬合[3-4]。
本例患者,前牙唇向漂移,造成前牙間隙,咬傷齦肉,嚴重影響美觀和功能,同時,咬合創傷又加重了錯牙合畸形和對牙周的損害。因此,矯治目標是去除咬合創傷,建立良好的前牙覆牙合、覆蓋關系。在經過牙周病的基礎治療,控制牙周炎癥后,采用固定矯治器,細絲輕力,整平牙弓,內收前牙。本例患者下前牙壓低效果顯著,并未行去髓術就達到了良好的冠根比例關系。為了便于清潔,以粘結頰面管代替帶環。積極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整個矯治過程中,使用牙縫刷和牙線進行菌斑控制,每3個月進行牙周檢查,效果較為滿意。
雖然治療后患者的上中切牙角度已達到正常,但是覆蓋仍偏大,上頜前部齒槽突較突,這種頜面畸形主要發生在面下2/3、以前頜區為主的成人患者,是上頜前部根尖下截骨術的適應證[5-6]。但本例患者對正畸矯治結束后的結果非常滿意,表示不再行手術解決上齒槽過突的問題,因而未行手術治療。
矯治結束時只有下頜中切牙有Ⅰ度松動,因此采用常規活動保持器保持。保持3個月復查,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Spear FM, Kokich VG, Mathews DP. Inter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anterior dental esthetics[J].J ADA,2006,137:160-169.
[2]曾祥龍.現代口腔正畸學診療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562.
[3]丁 寅.牙周病的正畸治療(一)[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5,21(5):709-711.
[4]丁 寅.牙周病的正畸治療(二)[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5,21(6):855-857
[5]王 媛,段銀鐘,劉 鑫,等.根尖下截骨術12例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美容醫學,2004,13(2):202-204.
[6]周 輝,廖健興,王予江,等. 上下頜骨前部截骨術矯正上頜前突畸形[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9,15(1):23-25.
[收稿日期]2008-03-11[修回日期]2008-04-09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