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及審美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牙科修復的目標不僅要求功能好,而且要求能達到天然牙的色澤及外觀。全瓷貼面修復體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美學性和牙體預備量少等優點,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多。目前,關于全瓷貼面修復的文章比較多,絕大多數都是從臨床方面進行報道,關于其制作工藝方面的比較少,如何制作出顏色自然、形態美觀、適合性良好的全瓷貼面呢?近年來,我科使用義獲嘉公司的第三代熱壓鑄陶瓷E-max進行全瓷貼面的美容修復,取得了比較好的修復效果。本文介紹一下其制作要點,供大家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熱壓鑄陶瓷E-max易美全瓷系統 (義獲嘉公司)
1.2方法
1.2.1常規進行貼面基牙預備,硅橡膠制取印模,灌注石膏工作模型。
1.2.2 制作可卸代型:由于制作貼面的基牙往往保留有鄰接關系,在分離鋸切割之前,首先使用手術刀在放大鏡下分離牙齒鄰接,然后使用分離鋸從模型底部開始切割,盡量保留模型的鄰接關系(如圖1)。可卸代型頸緣的修整必須在放大鏡下進行。
1.2.3 可卸代型的處理:先在放大鏡下使用鉛筆標記頸緣位置,然后使用石膏硬化劑涂布基牙石膏表面,保護基牙模型。其次,使用全瓷專用間隙涂料在基牙表面均勻涂布一層,間隙涂料須離開基牙邊緣0.5~1.0mm。待間隙涂料干燥后,進行分離劑涂布。
1.2.4制作蠟型:利用熔蠟器采用蘸蠟法進行貼面蠟型制作。其方法是先在熔蠟器中蘸蠟,然后把代型復位到原始模型上,對鄰接部位妨礙代型復位的多余蠟進行修整去除。接著對牙體缺損等部位使用蠟進行恢復。最后,在放大鏡下對蠟型邊緣進行修整。

1.2.5 包埋、壓鑄:蠟型完成后,使用直徑2mm,長度3mm的蠟線在蠟型切端安插鑄道,使用專用底座、包埋圈、包埋料進行常規包埋。包埋后30~45min,直接把鑄圈放入850℃的烤箱中,烘烤45min,然后把瓷塊放入烤好的鑄圈中,其上插入壓鑄推桿,按照壓鑄程序進行鑄造。
1.2.6鑄瓷貼面內冠修整:鑄圈壓鑄完后,使用噴砂機在4Bar的壓力下去除包埋料,然后使用薄砂片切割鑄道,放入裝有專用清潔液的容器中在超聲波振蕩器里振蕩10min左右,接著在2Bar的壓力下噴砂去除表面反應層。反應層去除后,在放大鏡下檢查其組織面,磨除小瘤,使用白色橡皮輪修整邊緣,在代型上進行試戴,檢查適合性。
1.2.7 飾面瓷堆塑、貼面完成:鑄瓷貼面內冠完成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飾面瓷堆塑,形態修整,染色上釉。
2結果
兩年來,通過該方法對近百名患者的300多顆牙齒進行全瓷貼面的美容修復,取得了比較好的修復效果。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美觀要求的不斷提高,全瓷修復逐漸成為口腔修復的發展趨勢之一[1]。臨床常用的全瓷修復材料及其制作技術有:①常規粉漿涂塑技術;②熱壓鑄陶瓷技術;③In-Ceram技術;④CAD/ CAM加工成型技術等,各自都有其優缺點[2]。
熱壓鑄陶瓷技術是在二十世紀90年代開始臨床應用的,隨著壓鑄瓷塊材料性能的不斷改進,目前使用的第3代鑄瓷材料E-max,不僅抗彎強度已達到400MPa,可以制作前后牙單冠、嵌體、貼面及前牙三單位橋,而且廠家還提供了多種透光率不同的瓷塊,有低度透明瓷塊LT系列,中度不透明瓷塊MO系列及高度不透明瓷塊HO系列,臨床可以根據患者牙齒顏色的特征,選擇相應的瓷塊進行制作,以便使全瓷修復體顏色達到最佳的效果。
熱壓鑄陶瓷技術制作全瓷貼面,一般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全瓷貼面整體鑄造后,進行外染色上釉;另一種是采用涂層技術制作,即先制作鑄瓷貼面內冠,然后在其上堆塑飾面瓷。后者由于堆塑了飾面瓷,貼面的顏色更佳。
本文主要是采用涂層技術制作貼面, 其制作要點為:①準確制作保留有鄰接關系的可卸代型,確保貼面制作時能夠恢復良好的鄰接關系。②采用蘸蠟法制作貼面蠟型:蘸蠟法制作的蠟型不僅與模型密合,而且厚度均勻一致,容易掌握貼面內冠的厚度,這樣就可以為飾面瓷預留足夠的間隙,確保貼面顏色的美觀。③正確使用齒科放大鏡:在可卸代型的頸緣修整、蠟型的邊緣修整、鑄瓷貼面內冠組織面的調磨等都必須在放大鏡下進行,確保貼面具有良好的適合性。
[參考文獻]
[1]劉 素.全瓷冠修復材料的研究概況[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05,11(2):123.
[2]駱小平.牙科全瓷修復的研究進展[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0,35(2):158.
[收稿日期]2008-04-23[修回日期]2008-06-20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