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護膚”主要指由專業訓練過的皮膚科醫生開出處方購買相應的護膚產品,向患者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護膚建議,避免患者自行盲目購買護膚產品。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對皮膚美容的追求,“醫學護膚”也逐漸盛行。
1醫藥化妝品的概念及特征
醫藥化妝品是“醫學護膚”的主要載體,通常將之簡稱為“藥妝品”。和普通化妝品有所不同,其作用介于化妝品與藥品之間,是一種能產生一定治療效果的特殊化妝品[1],和外用藥物有一定類似,但不屬于藥物。“藥妝品”可針對某些皮膚不適、尚不足以明確診斷皮膚病的肌膚。隨著“醫學護膚”的逐漸普及,“藥妝品”也逐漸贏得了醫生的信任。這些“藥妝品”包括清潔產品、輔助治療產品(包括防曬霜、眼霜等),其配方完全公開,不含色素、香料及防腐劑甚至表面活性劑;有效成分含量較高,針對性強;安全性須經醫學文獻和皮膚科臨床測試證明,同時不含公認的致敏原。一般而言,藥妝品發揮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抗氧化劑、生長因子、抗炎物質、天然植物成分、褪色劑、脂多糖及多肽等[2]。
2常見的藥妝產品種類
近年來,許多化妝品廠家的產品,逐漸添加了一些有相應治療及抗衰老等作用的成分,而原來主要針對敏感皮膚等方面的部分廠家,也逐漸推出全面的護膚產品。部分廠家,如雅漾、薇姿等,將自己定位為藥妝品,而且其廣告詞之一就是“藥店出售”,但是隨著其產品的多樣性逐漸增加,也逐漸難以具體判定該品牌是否為藥妝品。因此,目前嚴格區分化妝品和藥妝品頗有難度。
目前國內市場常見的活膚泉水,包括雅漾、薇姿、理膚泉等,其作用側重保濕、抗氧化、緩舒鎮靜的抗炎效果,某些泉水還有鈣離子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過敏效果,側重針對敏感皮膚,此類活膚泉水可以判定為藥妝品。
一些廠家的護膚品系列中,認為將皮膚護理分為基礎護理、日間護理及夜間護理等,并根據此分類,分別推出針對不同人群和皮膚類型的護膚品。而每種護理種類中,其不同產品則包括清潔、保濕、補水、美白、改善彈性、除皺、防曬、改善色斑等不同側重點,部分產品則含有數種有效成分,使其作用更加全面。根據皮膚部位的不同,還分別推出針對容易出現皺紋及色斑的護膚品,例如眼霜特別針對眶周魚尾紋等。實際上,此類護膚品可能含一些有治療作用的成分,也符合藥妝品的概念。但是,歐萊雅公司的專利產品,如Mexoryl SX(對苯二亞甲基二樟腦磺酸),和其姊妹產品Mexoryl XL,具有明確的防曬能力[3],但其配方及濃度則不公開,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和藥妝品定義不符合。
3藥妝品主要作用機理
3.1舒緩作用:舒緩作用實際為相應的抗炎效果,導致局部皮膚炎性介質前列腺素、組胺等減少,改善局部紅腫、燒灼等不適。活膚泉水的舒緩作用是其主要特點,某些泉水的鈣離子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過敏效果。實驗表明,雅漾活膚泉水能顯著抑制抗原刺激后鼠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和前列腺素D2,還能抑制P物質刺激所引起的組胺釋放,減緩敏感性肌膚的不適感[4]。該泉水還能調節細胞膜流動性,對炎性介質釋放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5]。雅漾活膚泉水還具有一定免疫調節效果,可用于特應性皮炎的治療[6]。理膚泉水富含硒,本身就具有顯著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防止自由基對皮膚的傷害。薇姿泉水含有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相對更多,其抗炎、保濕效果也因此更加明顯。另外,針對敏感肌膚的“露得清”主要作用成分是洋甘菊,能抑制環氧合酶和脂氧合酶,從而減少前列腺素產生而達到舒緩鎮靜的效果。蘆薈也具有類似作用。法國海岸松樹皮提取物碧羅芷,也同樣具有抗炎效果[7]。
3.2美白作用:主要針對黑素的產生、運輸及破壞。對苯二酚曾經是常用的美白成分,能顯著抑制黑素細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導致黑素生成減少而發揮美白作用[8],但由于其潛在的致癌性和引起皮膚外表損傷的危險,歐盟在2001年已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對苯二酚,國內也將其列入禁用藥物。熊果苷和曲酸均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而減少黑素生成,目前使用廣泛。另外還有諸多植物提取物也能在一定程度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將在后文詳細介紹。獲得美白作用的另外一個主要方式是防曬產品,通過吸收或反射紫外線,避免其照射皮膚,使黑素生成減少。煙酰胺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表皮黑素顆粒的轉運。
3.3除皺及改善皮膚彈性:主要作用點在于促進成纖維細胞的膠原合成,達到改善局部纖維含量,增加皮膚彈性和改善皺紋。如維甲酸可以通過促進膠原產生,改善細小皺紋。外用視黃醇能提高皮膚的水和程度及表皮增殖,加速膠原合成[9],還能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使其降解膠原能力受抑制。由于膠原合成過程中必須維生素C,有學者證實外用維生素C能有效保護面部皮膚,皮膚活檢及分子生物學均能發現膠原合成增加的證據[10]。
3.4抗衰老:皮膚的自然老化基本無可避免,但光老化的進程可避免或預防。光誘導及皮膚代謝產生的自由基造成的破壞是光老化的主要機理。一些抗自由基的成分,例如維生素E等,能有效發揮抗衰老作用[11]。
3.5保濕:主要是指增加局部皮膚的含水量和水程度。此類可以單純使用泉水達到,而護膚品中的水份足以增加皮膚含水量。護膚品中常用的透明質酸也有強力的吸水性,有一定的保濕效果。
4藥妝品帶來的困惑
藥妝品行業的飛速發展,給消費者和皮膚科醫生都帶來了諸多困惑。由于互聯網的方便快捷,許多患者從互聯網和媒體上獲得護膚品宣傳和療效介紹的相關信息,而在當前許多化妝品公司的門戶網站上閱讀了解的內容,并不一定完全準確和適用。由于很多藥妝品成分是植物或純天然來源的,消費者容易產生一種錯誤的認知,即純天然的都是安全的,不會出現相應副作用。但實際并非如此,某些脫色劑如曲酸有導致局部接觸過敏性皮炎的可能[12]。盡管對苯二酚已被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但是以前使用造成的外源性褐黃病等嚴重影響患者美觀[13]。從理論上講,任何添加成分都有造成過敏或刺激性皮炎的可能,表現為急性蕁麻疹或紅斑等不適。
在某些情況下,對消費者而言,使用此類產品不一定能收到它們宣傳的效果,也可能使用后唯一的效果在于其潤膚作用,因為隨著皮膚滋潤程度的改善,相應的自覺瘙癢、燒灼感等均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實際操作中,通常也難以嚴格區分由潤膚和添加有效活性成分產生的效果。盡管藥妝品的概念較為明確,但是受到一些復合成分產品的出現,藥妝品和護膚品的概念及區分逐漸有被模糊化的趨勢。與此同時,諸多生產廠家推出的許多概念,有將本來非常明確就可以說清的部分概念復雜化的嫌疑,例如:膠原逆轉因子、新活無痕精華、新活重生因子、活氧精華、醒活煥膚等。這些概念,使消費者和皮膚科醫生感到更多困惑。面對同時宣稱具有類似作用的用品時,人們不知道如何選擇及取舍。
[參考文獻]
[1]Brody HJ.Relevance of cosmeceuticals to the dermatologic surgeon[J].Dermatol Surg,2005,31:796-798.
[2]Choi CM,Berson DS.Cosmeceuticals[J].Semin Cutan Med Surg,2006,25(3):163-168.
[3]Fourtanier A.Mexoryl SX protects against solar-simulated UVR-induced photocarcinogenesis in mice[J].Photochem Photobiol,1996,64(4):688-693.
[4]Joly F,Charveron M,Ariès MF,et al. Effect of Avène spring water on the activation of rat mast cell by substance P or antigen[J].Skin Pharmacol Appl Skin Physiol,1998,11(2):111-116.
[5]Cézanne L,Gaboriau F,Charveron M,et al.Effects of the Avène spring water on the dynamics of lipids in the membranes of cultured fibroblasts[J].Skin Pharmacol,1993,6(3):231-240.
[6]Pigatto P.The efficacy of Avène thermal spring water in light to moderate atopic dermatitis[J].Ann Dermatol Venereol,2005,132(10 Pt 2):6S16-18.
[7]Sivonová M,Zitnanová I,Horáková L,et al.The combined effect of pycnogenol with ascorbic acid and trolox on the oxidation of lipids and proteins[J].Gen Physiol Biophys,2006,25(4):379-396.
[8]Grimes PE.An efficacy study of 3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ydroquinone 4% treatments for melasma[J].Cutis, 2007,80(6):497-502.
[9]Draelos ZD.Retinoids in cosmetics[J].Cosmet Dermatol,2005,18:3-5(suppl).
[10]Fitzpatrick RE,Rostan EF.Double-blind,half-face study comparing topical vitamin C and vehicle for rejuvenation of photodamage[J].Dermatol Surg,2002,28:231-236.
[11]Pinnell SR.Cutaneous photodamage, oxidative stress, and topical antioxidant protection[J].J Am Acad Dermatol,2003,48:1-19.
[12]Nakagawa M, Kawai K.Contact allergy to kojic acid in skin care products[J].Contact Dermatitis,1995,32(1):9-13.
[13]Charln R,Barcaui CB,Kac BK,et al.Hydroquinone-induced exogenous ochronosis:a report of four cases and usefulness of dermoscopy[J].Int J Dermatol,2008,47(1):19-23.
[收稿日期]2008-04-11 [修回日期]2008-06-02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