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經濟改革二十多年已經造就了一批區域經濟體,這種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將為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不能越出中心城市的城市商業銀行只能坐看良機失去。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結盟或者合并組建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實現區域內城市商業銀行的一體化,這既是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本文分析了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走聯合重組的可能性,最后指出應該將非信貸資產業務進行聯合。
關鍵詞:區域經濟;城市商業銀行;聯合重組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8-0065-05
一、引言
區域經濟與區域金融的互動性,決定著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的區域金融必然走向一體化。中國經濟改革二十多年已經造就了一批區域經濟體,比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等等。這些區域內部經濟的關聯性日益密切,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非常明顯。這種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將為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與國有商業銀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全國現有的100余家城市商業銀行存在著先天的致命缺陷,即經營范圍局限在中心城市。以城市邊界為外延的城市商業銀行,其對區域經濟“極化”與發展極“擴散”的功能都受到制約。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中,不能越出中心城市的城市商業銀行只能坐看良機失去。而同時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失去了城市商業銀行的有力支持,其步伐將不得不放慢。可見,城市商業銀行走出“發展極”,結盟或者合并組建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實現區域內城市商業銀行的一體化,這既是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其中,新成立的徽商銀行、江蘇銀行都是城市商業銀行聯合重組的成功模式。但就目前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區域內的城市商業銀行都能照搬這些模式。本文以山東為例,探索這個區域內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思路。
二、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聯合重組的必要性
雖然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總體不良資產率較之成立之初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資產規模在逐年上升,但是由于自身先天不足和受到區域限制等各方面的制約,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與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首先,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一般由城市合作社發展而來,員工的素質較差,人才與管理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其次,是規模經營效益差,客戶對銀行信譽信任不足,并且城市商業銀行的結算渠道在大范圍內還沒有形成體系,資金匯劃的品種、速度、電算化程度與國有商業銀行還有相當的差距,多數由于客觀原因不能參加一級交換,這也是其難以爭取客戶和鎖定客戶的重要原因。另外,隨著2006年底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不得不面對來自外資銀行搶占中國市場的巨大沖擊,市場份額也將被迫重新分割。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給山東各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山東省各城市商業銀行一方面面臨著國有銀行的壟斷和股份制銀行的競爭,另一方面又要面對外資銀行的沖擊,其形勢可謂岌岌可危,因而進行聯合重組將會成為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的一條新出路。
三、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走重組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006年,隨著棗莊和泰安城市商業銀行相繼開業,山東省成為全國首個城市信用社全部單體改組為城市商業銀行的省份。山東省14家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在2006年末全部達到現代商業銀行8%以上的要求,是全國首個所有機構均按時達標的省份。2007年以來,山東省14家城市商業銀行經營業績、資產質量、發展速度等均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截至2007年6月末,山東城市商業銀行各項貸款余額達1507億元,較2000年初增長471%,年增長31%;按貸款五級分類口徑,不良貸款比例已由2002年末的17%降至2.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國同類機構平均水平。這樣好的業績,是否就意味著山東城市商業銀行可以走徽商銀行、江蘇銀行等模式的道路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從山東與安徽、江蘇城市商業銀行情況的對比看
2005年10月,徽商銀行在合肥掛牌成立?;丈蹄y行實行一級法人模式,由合肥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徽商銀行作為存續公司,采取“6+7”的吸收合并模式:即在合肥市商業銀行的基礎上,吸收合并蕪湖、安慶、馬鞍山、淮北、蚌埠5家城市商業銀行,以及六安、淮南、銅陵、阜陽的7家城市信用社,組建成一家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徽商銀行的成功重組,其重大意義在于提供了一種實現打破區域限制的模式,使國內其他試圖擺脫困境的城市商業銀行看到了一條新的出路——通過合并重組,得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壯大經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提高資本水平,實現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提高資產利用率和盈利水平,最終提升整體競爭力,做大做強,實現可持續發展。[2]然而,徽商模式并不一定適用于其他省市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革。徽商銀行之所以能采取吸收合并這種模式,主要是因為原合肥市商業銀行在安徽省城市商業銀行中占盟主地位,而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則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山東省各城銀行規模相差不大,即使排名第一的濟南市商業銀行也不能占盟主地位,這樣山東省的城市商業銀行就不宜采取徽商銀行的模式,以免重組以后協調不好各城市商業銀行的利益關系。
而江蘇銀行由省內無錫、蘇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揚州、鎮江、鹽城、連云港10家城市商業銀行根據公平自愿原則,按照“合并統一法人、綜合處置不良資產、募集新股充實資本、構建現代銀行體制”的要求新設成立,江蘇銀行的成功組建,拓展了城市商業銀行合并重組的方式,是對城市商業銀行改革發展方向的有益探索。[3]但江蘇銀行的成立也是具有一定背景的。江蘇銀行中的原10家城市商業銀行,其中半數資質不佳,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城市商業銀行也只有兩三家,其他行缺乏社會投資吸引力,資本補充困難。而中國銀監會則要求達不到監管要求的城市商業銀行將被撤銷,所以江蘇銀行成立的意圖很明顯——借重組拯救面臨退市的5家城市商業銀行。相比之下,目前山東各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已全部達標,14家城市商業銀行經營業績、資產質量、發展速度等均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這就意味著山東省不用因為擔心城市商業銀行被退市而刻意進行重組。
表1 2006年底山東省各城市商業銀行資產一覽表

注:濟寧、棗莊、泰安三家城市商業銀行是2006年以后成立的。
(二)從山東省區域經濟發展中“擴散”與“極化”的程度看
區域經濟的發展有兩個過程:極化過程和擴散過程。極化過程只是使區域經濟系統由孤立分散的均質無序狀態向局部集聚不平衡的低級有序狀態發展。擴散過程能使區域集聚系統由低級的非均衡發展向高級的相對均衡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區域經濟發展總是循著“極化”與“擴散”兩種路徑交替進行。近年來,山東半島在環渤海經濟圈的推動下,區域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從總體看,還是處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極化階段,極化效應強而擴散效應弱,即山東還是各中心城市的集中發展,還沒達到中心城市向周邊地區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區域金融尤其是城市商業銀行發揮著有效配置經濟資源的重要作用?!皹O化”,要求山東各城市商業銀行通過信貸等金融手段將經濟資源向中心城市集中,打造經濟增長圈的發展極。隨著經濟資源如現代生產向條件優越的核心城市集中,巨大的聚集規模效應隨之產生,從而推動核心城市的發展梯度向頂端攀升。[4]從這個角度看,山東省各城市商業銀行不應采用徽商銀行、江蘇銀行等重組模式。
(三)山東城市商業銀行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與比較劣勢
1.信貸決策中心貼近需求主體的比較優勢。近年來,山東城市商業銀行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業、發展。截至2006年末,全省由城市商業銀行支持并發展起來、凈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合計1.1萬余戶,產值達到5500億元;現正在支持的個體業主和中小企業有3.58萬戶,吸納從業人員達216萬人。這14家城市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已經建立較為穩定的金融聯系。
中小企業的金融要求具有小而分散、頻率高、起伏大等特點,這就要求城市商業銀行在甄別和認可企業信用過程中,需要匹配與之相適應的下移決策中心和分散決策的管理體制。據調查顯示,在對“現有成就的因素貢獻率”和“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的判斷中,“貸款審批權”、“報酬分配權”均列前兩位,行長和企業經理意見完全一致,行長、業務主管和信貸人員均對“貸款審批權”、“報酬分配權”十分看重。這說明,城市商業銀行現有內部組織結構、權利配置模式是一種被市場所接納和認可的合理模式,是與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經濟需求相適應的,任何偏離和改動,都極有可能引發市場各個層面高成本的適應和對接??梢姡毩⒌姆ㄈ藱嗔κ浅鞘猩虡I銀行的立命之本,不可廢棄;即使在城市商業銀行組合改造后,二級法人制仍是金融供給與經濟需求相兼容的最佳模式。
2.非信貸類中間業務的比較劣勢。據調查,從2003年到2005年,山東50億元以下貸款規模的城市商業銀行,綜合成本年均只增長了3.79%。而50億元以上的,增長10.14%。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現有城市商業銀行貸款已基本進入規模經濟狀態,且這種規模狀態是與城市商業銀行零售銀行特性相匹配的。如過度追求貸款規模,反而會出現管理成本提升、風險控制難度加大等規模不經濟問題??梢猿醪酵茢啵鞘猩虡I銀行的信貸業務已基本達到規模經濟,不需要改變現有的信貸管理體制。所以,即使城市商業銀行重組,也不宜將貸款業務“大一統”,保持現有的信貸決策機制是一種合理選擇。[5]
其實,真正需要重組和整合的是非信貸資產業務。在對結算、理財等后臺業務的問卷判斷中,“銀行卡”居首位,其次是“通存通兌”、“金融理財”、“外匯業務”和“銀團貸款”,且各城市商業銀行均對此有強烈的合作意愿,希望重組能在此類業務上有所突破,這是城市商業銀行的比較劣勢所在。而且,各城市商業銀行2004、2005年非信貸類中間業務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1.36和1:1.72,呈現投入增加和收益邊際遞增狀態,這說明對非信貸資產進行深度合作和開發的潛力還很大。但眾銀行單獨開發成本高、難度大,原因是由于該業務多是以交易銀行信用為基礎和被對方銀行認可、接受的過程,信用程度越高,規模越大,開發的實際效果就越顯著。這就決定了城市商業銀行必須借助“整體優勢”來提升信用等級。因此,只有集中開發,才能營造出“整體優勢”,形成統一品牌,才可有效降低、分攤成本,取得規模經濟效益,所以,借助重組整合非信貸類業務是非常必要的。
從以上對山東城市商業銀行實際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判斷:第一,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就目前來看,不宜走徽商銀行、江蘇銀行等模式的道路,即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只進行某些業務上的聯合,而不進行機構聯合。第二,在業務聯合中,當前只有非信貸資產業務需要借助重組來實現。因此,城市商業銀行重組的重點應該是,保留現有信貸決策機制上的比較優勢,集中整合中間業務上的比較劣勢。
四、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實行一體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加強同業合作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也是金融業發展的新趨勢,而且,城市商業銀行與同業間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將進一步加強。同時,合作將從業務合作上升到資本領域的合作,通過相互持股,實現跨區域的資本合作。從前面的分析看,目前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須進行非信貸資產業務的整合,具體措施如下。
(一)關于銀行卡業務方面的合作
目前,許多城市商業銀行均已發行自己的借記卡,銀行卡業務發展十分迅速。但與國有商業銀行或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城市商業銀行僅靠借記卡業務還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銀行卡業務的競爭力,限制了對高端客戶的選擇。在現有全國銀聯清算網絡的基礎上,區域內城市商業銀行完全可以聯合起來,發行一種市場認同、統一品牌的人民幣貸記卡。從目前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業務合作情況來看,假如由濟南市城市商業銀行作為牽頭行申報人民幣貸記卡的發行手續,由當地銀聯分支機構共同參與,制訂貸記卡章程、業務操作規程和風險控制制度,省內其他城市商業銀行作為代發卡行,共同出資委托開發貸記卡應用系統,利用全國銀聯的結算網絡,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社會發卡。
(二)創建網絡營運中心,構建全聯的資金結算網
隨著城市商業銀行群落的不斷發展,由經營地域限制而導致的結算瓶頸制約愈加明顯,資金結算借道央行和國有銀行加大了時間和手續費成本。而在某一經濟區域內構建資金結算網將在很大程度上拓寬城市商業銀行的結算渠道。山東省可考慮由省內各城市商業銀行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按股份制企業組織形式成立服務于網內各行的網絡營運中心,開發全新的資金結算網,實現網內互聯。初期營運資金和技術開發人員由各行以其經營規模按一定比例分攤,后期營運資金在跨行交易手續費中抽取,工作人員由各行推薦或對外聘任。通過網內互聯,進行統一產品開發和品牌宣傳,最終建立戰略聯盟關系,是行際間業務合作的根本目的。由于城市商業銀行資金實力單薄,各行在日常資金運作中會存在暫時性的周轉困難,因此,應依托網絡營運中心建立便捷的融資平臺,調劑資金余缺。[6]
(三)外匯業務合作
1.境外賬戶行和外匯資金清算、SWIFT系統方面的合作。開辦外匯業務首先面臨的是開立境外賬戶行和外匯資金清算的問題,這方面的合作可走這種模式:以一家業務量較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如濟南市商業銀行)的名義開立境外賬戶行,省內其他城市商業銀行在濟南市商業銀行開立外匯資金清算賬戶,通過濟南市商業銀行進行與境外的資金清算,使用濟南市商業銀行的SWIFT系統,這樣,業務量較小的城市商業銀行可以減少開戶費用,減少SWIFT使用費用,這一方式尤其適用于剛開辦外匯業務的城市商業銀行。
2.國際結算方面的合作??梢猿闪⒁粋€行際間的單證中心,集中各行單證經驗豐富的人員,進行集中操作,以提高效率,減少成本。在開證方面,可以共享代理行資源,如在某一地區無代理行的商業銀行可委托已建立代理行的商業銀行開證。同時,先期開辦外匯業務的銀行可利用其相對優勢,協助其他銀行辦理一些較為復雜的國際結算業務。
3.外匯資金業務方面的合作。行際間的外匯資金存在著不均衡,對某一幣種來講,很可能一個行面臨著短缺,其他行則存在盈余。通過外匯資金拆借和存放的形式,外匯資金可以在城市商業間進行余缺調劑。因各行的代客外匯買賣結構不一樣,行際間可以進行外匯買賣的平盤。或者業務量小的行委托業務量大的行進行外匯買賣平盤;外匯資金方面經驗較少的行可以委托經驗豐富的行敘做結構性存款或其他衍生產品交易,提高外匯資金收益率。
(四)國債基金業務方面的合作
在近兩年儲蓄存款增長乏力的宏觀環境下,國債基金等理財產品正成為銀行爭奪個人客戶的有效載體,而城市商業銀行因為受到區域經營、資本金不足或總資產較少等因素的限制,承銷國債或代銷基金業務存在政策上的障礙,很難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金融超市”。所以當國有商業銀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爭相成為基金公司的托管行或代理行,不少證券公司及營業部也紛紛加入銷售開放式基金的行列時,城市商業銀行卻很少介入此項風險小、收益高的中間業務,這樣就對其收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區域內的各家城市商業銀行一定要加強合作從而沖破從事國債基金業務的限制。
城市商業銀行形成國債基金業務合作的客觀條件現已基本成熟,個別區域內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注資建立“易時行”系統,由銀聯牽頭的“柜面通”也已上線運行。山東省可在此基礎上委托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或全國銀聯與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協商,由省內城市商業銀行聯合承銷國債業務,國債資金清算可依賴“易時行”或銀聯網絡,直接劃付山東省國庫,各城市商業銀行按承銷金額分享手續費。同時,由濟南市商業銀行建立開放式基金代銷系統,出面與基金管理公司聯系基金代銷事宜,各地城市商業銀行作為銷售系統中的一員進行營銷,按照事前確定的手續費分成比例獲得收益,資金清算通過“易時行”或銀聯“柜面通”系統實時清償。
(五)統一產品開發和品牌推廣
1.新產品的聯合開發。目前,城市商業銀行間開展新產品的聯合開發存在非常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一,降低新產品的程序開發費用。通過聯合山東省內各城市商業銀行的市場開發資源、科技人才資源或采取聯合招投標的形式進行開發,可以降低開發成本。第二,方便聯網互通。由于采取共同開發策略,這就使山東各城市商業銀行采取相對標準統一的業務程序,為新業務的互聯互通打下基礎。
2.品牌的共同鍛造。近年來各城市商業銀行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不遺余力,但是因在后期的宣傳推廣上投入不足以及本身較為有限的客戶資源,使得城市商業銀行的新產品往往缺少知名度和品牌效應,業務知名度低,影響了新業務的市場規模和效益。由于城市商業銀行在各自范圍內不存在相互間的競爭關系,因此存在較好的品牌共享條件。合作的城市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對共同開發的新產品按協議進行投入共擔、品牌共享,以最小的投入,創造最大的品牌效應。近期可著手進行電話銀行、個金產品業務的統一開發與包裝等。
(六)資產轉讓業務及聯合貸款業務
1.開展資產轉讓業務。資產轉讓業務是指金融機構間根據協議和約定相互轉讓特定資產的行為,該業務具備了資產證券化的某些特征,目前尚處在以信貸資產為主要轉讓標的的初級階段。在信貸資產轉讓方面,城市商業銀行已有過許多成功的案例,其操作方式較為成熟。當前,應研究擴大可轉讓資產的范圍,將租賃資產、不良資產等納入轉讓標的,或將不同性質、不同期限、不同收益水平的資產打包組合進行轉讓。同時,創新轉讓方式,嘗試一(轉讓方)對多(受讓方)的資產轉讓,為銀行資產信托業務積累經驗。
2.開展聯合貸款業務?!奥摵腺J款”是指兩家或兩家以上金融機構向同一基建或技改項目貸款,并以協議約定由一家牽頭、共同參與、共管項目、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貸款形式。對山東各城市商業銀行而言,開展“聯合貸款”業務的意義在于避免資本金和存貸比例的限制,使規模較小的城市商業銀行得以介入門檻較高的基建、技改等大型項目貸款市場,進一步拓寬城市商業銀行的市場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謝紹榮.由“徽商模式”看我國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J].金融縱橫,2006,(10).
[2]楊家才.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并購與重組——徽商銀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徐昕.城市商業銀行重組模式研究——以江蘇銀行為例[J].現代商業,2007,(21).
[4]向力力.城市商業銀行與地方經濟發展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5]劉錫良,辛樹人.資源稟賦與城市商業銀行組織形式選擇:山東個案[J].金融研究,2006,(9).
[6]丁劍.區域內城市商業銀行間業務合作問題初探[J].經濟學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