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
300
近日,在杭州召開的中國茶葉生產與消費論壇上,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07年中國茶葉毛茶總產值接近300億元,并進入了從傳統茶葉向現代茶葉發展的過渡時期。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馬淑萍說,新中國成立以來,茶葉生產得到了迅速發展。茶園面積從1950年的16.95萬公頃擴大到2007年的153萬公頃,總產量從1950年的6.22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114萬噸。2007年,全國毛茶總產值達298.8億元。
馬淑萍說,中國茶葉生產從2003年開始進入全面發展期,并開始由傳統茶葉向現代茶葉發展過渡。茶園面積平均年增長率達6%,總產量平均年增長率接近11%。在這一時期,茶葉結構與區域布局趨于合理,科技含量不斷增加,茶園單產進一步提高,現在已達到每公頃745公斤。
在中國的茶葉生產中,名優茶正取代大宗茶成為茶產業的主導產品,有力地提升了茶葉質量與效益。2007年全國的名優茶產量達43.5萬噸,占總產量的38.2%;產值約240億元,占總產值的80%。
900年
近日,在四川萬源石窩鄉古社坪村蘇家巖現身一塊摩崖石刻,據稱是中國最早記載種茶的石刻,距今已有900年歷史。
這個石刻距地面2.75米,題記并詩長2.36米,寬0.84米,刻于公元1109年。文字大意是宋代府尹王雅與兒子王敏于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從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引進茶種,在大巴山中的古社坪開荒辟地,經過10余年的慘淡經營,終使茶園郁茂蔥翠。為了紀念創業之功,王敏懇求蓬萊僧人撰寫了這篇銘文《紫云坪植茗靈園記》。
據介紹,這塊刻工精細的摩崖石刻經專家考證,認為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完好、記載種茶活動年代最早的石刻文字資料,極為罕見和珍貴。
60%
往昔熱鬧的成都五塊石大西南茶葉市場,如今門可羅雀。近日,茶葉經銷商紛紛向記者“訴苦”:今年初遭受冰雪災害,正要到夏茶采摘期又遇地震,現在茶葉價格上漲不少,銷售額比去年下降了60%。
“由于冰雪天氣影響,春茶4月底5月初才大量面市。夏茶出來時,又遇上地震,大量茶葉留在地里無人采摘,茶葉變老就不符合加工要求了。”成都五塊石大西南茶葉市場的多位茶葉經銷商說。
四川省茶葉行業協會秘書長龔長泉表示,今年初,受雨雪天氣影響,川北、川西產茶區較去年產量損失了1/3;地震后總計約有40萬畝夏茶無人問津,還有許多茶葉企業廠房毀損,目前尚未恢復生產,損失非常慘重。龔長泉表示,四川省茶葉市場近70%都是綠茶,目前最要緊的就是恢復綠茶生產。他估計,四川省茶葉行業恢復正常需要1年時間。
點擊
倫敦佛光山舉行“茶禪悅樂”活動
2008年7月4日~6日,在英國倫敦佛光山Limkokwing大學倫敦校區以及倫敦佛光山禪堂舉辦了四場“茶禪悅樂”心靈饗宴,吸引了超過200名的中外人士參加。
與會貴賓涵蓋英國社會主流宗教界代表,包括來自英國佛教學會、英國中部佛教聯盟、斯里蘭卡國際佛教中心、泰國Buddhapadipa寺、Brahma Kumarisj中心、日本佛寺、世界宗教議會、大英圖書館敦煌學負責人、西敏市政府官員以及英國茶界的專業人士等,在佛光山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與茶道藝術家金春枝老師的共同主持下,展開了“一壺茗茶品禪味”的心靈對話。
“茶禪悅樂”心靈饗宴首先在“焚香供佛”的虔誠禮敬中揭開序幕,滿謙法師以“給世界一個微笑、給自己一個微笑”的祝福,帶領與會來賓輕松修禪;歐洲副總住持覺如法師、妙元法師以及倫敦佛光山的茶禪行者們專注、穩健地為大眾示范中國文人雅士的傳統泡茶儀式,沏泡出香氣馥郁、滋味濃醇甘美的“阿里山四季風華”茶湯,以慈悲喜舍之心為來賓奉茶;滿謙法師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啟迪來賓靜思“喝茶”,從原始佛教觀“四念處”進一步從六根“如實觀”來引導來賓欣賞與品茗一盞茶,在禪悟茶心中,期勉大眾平常心即是道,活在當下,原來自在而覺醒的禪心就在生活行住坐臥的每個動作里。
茶道藝術家金春枝為來賓們賞析中國經典書畫,包括:《唐人宮樂圖》、《清明上河圖》以及《陸羽烹茶圖》。金春枝在解讀中國古典現實繪畫時以“古畫依舊、昔人已逝”期勉與會者珍惜每一個當下的機緣,實時表達關懷,不要因來不及與生命中有緣人說再見而遺憾。
透過知名旅英古箏音樂家孫卓小姐以精湛細致的手法流暢地演奏出“高山流水”、 “漁舟唱晚”、國際知名中國古琴暨琵琶音樂家程玉博士以技藝精湛、豐富的手法詮釋“春江花月夜”、倫敦佛光山敦煌舞者的“技樂飛天”舞蹈以及妙元法師梵唄贊誦“無相誦”與茶供養—春先蕊;滿謙法師以樂入禪,闡述生活步調的松緊要符合中道,人生滋味濃淡相間,所有的困境都會成為過去,所有的喜樂也都會成為過去,在充滿著一期一會的因緣中,活在當下,以真心美好的禪心與世界來交流與相印。
出席7月6日倫敦佛光山茶禪活動的來賓以旅英華人為主,來賓對結合中國文化藝術與禪境的結合深表贊嘆,黃忠東醫師表示,此活動讓人心境好,我賞茶、茶亦賞我,悅之道也;王媛馨說:在剛柔并進的內容中,透過茶禪者專注的茶道儀式,讓我體會前所未有的感動與寧靜;VernieaWeiten對主持人所傳遞的“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更是深表贊賞。
茶禪一話
在茶道的展示過程中,真正體會到,茗茶中充滿著無限的禪意!
——英國佛教學會的StuaG Marshall
當日常行作時,我們須時時觀照自己并了解生命的真相與真諦。
——斯里蘭卡國際佛教中心Chandananda法師
今日聽到最受用的話—珍惜眾多因緣與人以共同成就了這次的盛會,天堂其實就在每個當下里。
——年輕英國音樂家Jonah Brody
關注
“茶葉鋁罐可以回收了,一個五元”
買茶的人都知道,茶葉漂亮的外紙殼里,一般就是精美的鋁罐,鋁罐里面才是真空包裝的小茶葉袋。隨著茶葉用完,這些精美的鋁罐馬上成為漂亮垃圾,它幾乎沒有損耗,一樣整潔精美。但是,它只有被丟棄的命運了。消耗茶葉量大的人,看看自己耗費這么多鋁罐,也會心頭發緊。有人就詢問店家:回收嗎?是不是太可惜了?
廈門茗騰企業向所有的茗騰茶購買者發出邀請:把你的茗騰舊罐子帶給我們,只要它完整潔凈,一個五元,我們將統統回收。它們將通過嚴格的清潔消毒程序,被循環利用。
該企業負責人鄭天明先生說,他們一個月要使用一萬多個鋁罐,一個鋁罐要六七塊錢,一年就是八九十萬元。這些鋁罐只是裝過茶葉,外面有包裝。作為中間環節的它,基本不會磨損,往往從賣出到丟棄,都一樣精美。但是,就這樣它就走完了一個商品路程。
在限塑令啟動的時刻,茗騰向同行呼吁:大家一起來珍惜資源吧,一起回收茶鋁罐。
“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會標征集啟事
張天福教授是《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十大當代茶界專家唯一健在的百歲茶學家,為我國當代茶界泰斗。張天福教授畢生事茶,在茶葉教育、科研、生產及茶文化的推廣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為我國茶葉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身傳飲茶有益人體健康,積極倡導茶為國飲,弘揚茶文化,提出了“儉、清、和、靜”的中國茶禮,在全國形成廣泛深入的影響。為學習發揚張天福教授茶學創新精神和崇高茶人品德,促進中國茶葉生產科研與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近期將成立“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這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子孫的大好事。現特向廣大有識之士征集“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會標。
征集時間:2008年8月31日止
聯系電話:0591-87553611
請將設計的會標圖案發至E-mail:fjteamh@yahoo.com.cn或寄至福州市湖東路189號凱捷大廈五樓東側福建省茶人之家。
經評選中選者將獲特邀參加“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并予以一定酬金致謝。
福建茶人之家
2008年7月21日
聲音
烏龍茶綠茶普洱茶將有“國標”
我國是茶葉生產大國,可是,在茶葉標準技術上,我國卻一直未有相關條例。據了解,目前,在國際上,擁有茶葉標準化的只有紅茶,而綠茶、烏龍茶等其他茶種標準化上還是空白。不過,隨著3月22日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立,這一項空白即將得到彌補。
據了解,該委員會由國家茶葉主管部門領導、著名茶葉專家和各茶葉代表性的企業技術骨干組成,共47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科教部部長張祥茂任主任,隨著該會議的召開,全國茶葉標準化各項條例即將推出。據了解,烏龍茶、綠茶、普洱茶將率先立項成立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八馬茶業副總經理林榮溪說,我國是茶葉發源地,理應擁有茶葉的許多“話語權”與“制標權”,然而現在這樣的“話語權”與“制標權”卻有可能被西方國家掌握,這就是我國茶葉的悲哀。據介紹,中國茶葉標準化條例將有85項,目前已制定出64項,其中烏龍茶標準化條例將有7項,目前已制定出4項。這些條例中,除了常規農殘話題,更多會考慮到茶的靈性,將會對茶多酚含量、稀土含量等硬指標有明文規定,給予多一點技術上的關注。
我國是國際茶葉標準化組織(ISO/TC34/SC8)的主要成員,通過我國的標準化組織積極向國際組織提出行業標準意見并融入國際標準中,這樣一來,不僅我國可以掌握茶葉“制標權”和“話語權”,也可以維護我國茶葉的利益,避免在標準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中國傳統制茶工藝要從文化遺產的高度被重視和保護
“中國傳統制茶工藝”如何保留和傳承下來是茶界人士關注的焦點。6月14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涵蓋了總共5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統技術”類別中。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黑茶制作工藝赫然在列,連同首批名錄中公布的武夷茶工藝一共占據了7席。由此,中國傳統制茶工藝得以從文化遺產的高度被重視和保護,可謂業界福祉。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非遺”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
茶是其中的代表。國人植茶、制茶、飲茶歷史上千年,茶葉在歷史上長期作為連接中國與東西方世界最重要的貿易產品和文化紐帶。可以說,茶不僅彰顯著特定歷史、區域或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結晶,甚至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因此,承認茶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保護中國茶傳統制作工藝,意義非凡。
天福
漳州天福茶學院獲準招收臺灣學生
教育部日前批準福建漳州天福茶學院從2008年開始試行招收臺灣學生,使該院成為全國首家招收臺灣學生的民辦高校。這對促進海峽兩岸交往與人才培養、繁榮經濟均十分有利。
天福茶學院是全球第一所茶業高等院校,是大陸第一家由臺商投資的高校,總投資2.5億元,于2007年秋季建成開學,首屆招收學生506人。學院師資力量強大;教學大樓、系館、實驗室、圖書館、學生公寓、實訓基地、后勤設施等硬件齊備,風景優美。今年3月經福建省教育廳批準,將向全國招收學生1000人,并同時獲準招收外國留學生。前不久,國家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及省市教育部門負責人專程到茶學院考察,對考察結果表示滿意。
國家領導蒞臨天福服務區臺灣美食城
2008年6月15日下午,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克輝在省政協副主席金能籌、漳州市副市長許少欽等領導的陪同下,蒞臨天福服務區新建成的臺灣美食城參觀考察。
張副主席一行參觀了臺灣美食城內天福目前全國最大的茶莊(室內面積共3700平方米),并品嘗了臺灣特色小吃——彰化肉圓、李家肉粽、臺南碗粿、新竹海蠣面線、云林蚵仔煎、新竹貢丸湯等,張副主席評價臺灣美食城的建成,將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為營造優美環境,創造一個名副其實的全國最大、最具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斥資3000多萬元人民幣,在天福服務區A區重新規劃臺灣美食城。臺灣美食城于2008年5月20日開始試營業,總占地153畝,室內建筑面積14000平方米,停車場面積15000平方米,主要體現臺灣小吃、臺灣美食文化,增設這個項目有利于兩岸文化的交流。
中共天福集團委員會成立
7月1日下午,在位于福建漳浦盤陀的漳州天福茶學院內,70多位中共黨員聚集一堂,慶賀中共天福集團委員會成立,并聽取縣黨校老師作的“學習新黨章,做時代先鋒”的黨課。
據悉,這是福建省第一個臺資企業黨委會。天福集團是臺商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創立的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及茶文化、旅游、教育于一體的獨資企業,以漳浦為主要基地。作為天福集團的一部分,黨組織在特殊的環境下,圍繞企業發展,積極有所作為,較好地發揮了政治核心作用,實現了黨組織壯大與企業發展“雙贏”的目標。天福集團于1999年成立黨支部,2004年7月,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今年6月,天福黨總支被福建省委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中共天福集團委員會終于獲得上級黨組織的批準宣告成立。
漳浦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林國輝說,中共黨組織在臺企天福集團內不斷壯大發展,應該感謝臺商、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的理解與大力支持。我們向李瑞河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天福集團黨委書記林伯琪表示,“天福黨總支在黨的生日宣告成立,我們感到十分榮幸。我們要借黨委成立的東風,把黨委建設成‘五個好’的基層黨組織,爭取成為全國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的先進集體。”
活動
福建元泰茶業開展“海南紅茶”講座
2008年6月28日,福建元泰茶業有限公司如期舉行第六期“紅茶日”,海南茶業協會秘書長、副研究員、中國國際茶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陳德新帶著大家步入浪漫的紅茶世界,吸引了眾多紅茶愛好者。
茶藝小姐優雅的茶藝表演過后,講座正式開始。陳德新向紅茶愛好者傳授了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茶區、海南島的地理位置及海南茶區概況等知識,并為到場的紅茶愛好者提供了不同泡法的紅茶飲料。紅茶愛好者們認真聆聽,時不時做著筆記,并踴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講座結束了,北京奧運會福州站第11棒火炬手羅澤枝閃亮登場。他簡單地介紹了自己,就開始跟大家分享火炬接力前后的事情。在主持人的邀請下,奧運火炬再一次在元泰紅茶屋傳遞,把活動現場的氣氛推到了頂點。
百萬紫砂亮相榕城
7月20日上午,在福州萬科金域榕郡的銷售中心內,一場由福州萬科地產與九峰茗茶聯手主辦,以“漫步時光紫砂香茗”為主題的紫砂壺鑒賞交流會在榕城壺友們的熱烈關注中拉開帷幕。當日展出的價值百萬的紫砂精品成為媒體爭相追捧的目標,慕名而來的愛好者、收藏家以及高端賓客云集,整個展廳內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氣息。
主辦方還專程邀請了江蘇宜興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倪順生先生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康爾教授一行到現場為壺友們開講。倪先生特意帶來松樹葡萄壺、高壽梅樁等20件紫砂精品,并從專業角度,對紫砂制作技藝、鑒賞知識進行詳盡的闡述。而康爾教授則從宜興紫砂壺給中國以及世界帶來的重要意義出發,對紫砂藝術的傳承和創新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精彩描述。
在現場的鑒賞交流中,中國傳統工藝的精湛技藝與高價值得到了在場參觀者的強烈認可。在大廳內展示的藝術精品也與金域榕郡展示場內質樸人文的氛圍互相輝映,共同交織出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生活的高尚氣息。
茶事
“柿花壺”亮相大連第四屆國際茶博會
7月3日,在大連第四屆國際茶博會上,一個名為“柿花壺”的紫砂壺引起了茶友的關注。據悉,這只紫砂壺正是介紹民國時期紫砂壺《荊溪紫砂器》一書中提到的“柿花壺”的原件,目前市場價已經達到人民幣50萬元。
來自宜興的送展者介紹說,因為壺是以“柿子”為造型的,所以名為“柿花壺”。為了讓大連的茶友們過足“眼癮”,他特地向收藏這只紫砂壺的宜興人借來了“非賣品”,茶博會結束后,就要物歸原主了。
中國茶葉公司兩家新店開業
2008年7月8日,中國茶葉公司在福州的兩家新店開業。據陳觥經理介紹,中國茶葉公司將在國內開45家門市店。具體在云南、廈門、湖南、北京、梧州、泉州、浙江。
中國茶葉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全國性外貿專業公司,在中國主要產茶區域擁有大量的優質茶園基地,并擁有中國茶葉企業中最先進、最完備的生產、檢測和物流體系。
“玄奘之路”回歸沙龍在大益茶文化中心舉行
7月19日,CCTV第三屆“玄奘之路”國際商學院戈壁挑戰賽回歸沙龍在北京大益國際茶文化交流中心熱烈舉行。一百余名來自北大光華、長江、復旦、清華經管、人大、上海交大、新加坡國大、新加坡南洋、中歐等9所頂尖商學院的EMBA學員們齊聚大益,共同分享回歸的喜悅。
“玄奘之路”國際商學院戈壁挑戰賽由央視CCTV主辦,共有來自國內外9所商學院的123名EMBA學員報名參賽。比賽在甘肅和新疆交界的莫賀延磧戈壁展開,經過4天110公里的艱苦跋涉,共92人徒步走完比賽全程。
如果說玄奘大師以其卓絕的實踐精神成為歷史上東西文化交流的代表人物,茶葉及其傳承的文化與精神則是自古以來中國連接世界的重要紐帶。與此同時,“玄奘之路”是一次真正的中國精神追尋之旅,演繹和傳遞著關于堅持、競爭、和諧、共贏的現代商業精神,而這也是大益企業的追求。
沙龍期間,來賓們欣賞了大益茶藝師們精致的普洱茶茶藝表演,在大益茶文化中心優雅靜謐的環境中,伴著陳香四溢的普洱茶香,共同感受著和諧的茶文化與精神之旅。
“都勻毛尖茶”首次進京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都勻毛尖”近日首次進京,撩開它多年來“藏匿深山”的神秘面紗,引來京城眾多茶商的高度關注。
多年來,都勻毛尖茶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被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目前,貴州宜茶土地面積150萬畝,現有茶園20萬畝。2007年,貴州省立足生態立省和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把茶葉打造成富民強省的支柱產業,規劃到2020年實現500萬畝種植目標。
據悉,1915年“都勻毛尖”與貴州茅臺酒同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金獎,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今年,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主辦的第四屆“中綠杯”全國名優綠茶評比中,都勻毛尖又喜獲金獎。
“戊子年少林問禪”論茶道
7月19日,在陣陣佛樂聲中,“戊子年少林問禪”活動在少林寺慈云堂正式拉開序幕,來自海內外僧俗兩界的各路精英,緣聚少林,交流論禪。
“2008戊子年少林問禪”活動分為“四面千手觀音開光大典”、“少林問禪名家講座”、“機鋒辯禪”、“書畫筆會”、“禪宗音樂大典”、“少林禪茶會”等幾個部分。19日上午開幕典禮儀式結束以后,隨即舉行了隆重的四面千手觀音開光大典。
普陀佛茶研究會成立
7月18日,普陀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普陀佛茶研究中心同時掛牌。
普陀佛茶起源于唐代,是中華茶文化與佛教文化結合的產物,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和傳統產業優勢。近年來,普陀佛茶發展較快,茶園面積逐年擴大,佛茶產量穩步提高。為挖掘、研究、宣傳、弘揚普陀佛茶文化歷史內涵,全面提升普陀佛茶品牌,促進普陀佛茶產業化發展,由普陀區茶葉協會、普陀區科技協會、普陀特產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籌備成立普陀佛茶文化研究會。此事也引起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的重視,經會長會議專題研究,批準設立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普陀佛茶研究中心。
據介紹,今后研究會將經常就本地茶葉事業的發展組織學術討論、科學論證和科技考察活動,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茶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建議;同時將積極加強國際及地區間茶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普陀佛茶的知名度。
越南舉行第十二屆國際茶飲料博覽會
8月21日~24日,第十二屆越南國際食品及飲料博覽會將在越南胡志明市國際展覽會議中心(HIECC)舉行,本屆博覽會由越南食品標準委員會、越南食品飲料協會主辦,中國、韓國、法國、日本、瑞士、俄羅斯、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加并進行多邊貿易洽談。本屆博覽會中國展區展位數量達到400個以上,分設食品飲料、食品加工設備、包裝設備、酒店設備等幾大專業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