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時海
臺灣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普洱茶學會創會會長、臺灣師大茶藝社創社教授、楊式太極武藝第六代傳人。其《普洱茶》和《普洱茶續》成為普洱茶學界不多的暢銷書之一。為普洱茶的研究和傳播作出了特殊貢獻。
每次去武夷山,我總能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留下可以回味很久的記憶,比如進桐木享受綠色,比如在天心寺靜心喝茶。這次在武夷山的三天時間里,最大的收獲莫過于在聆聽了鄧時海對普洱茶的困境的見解之后,能有幸和鄧時海一起喝茶。他隨身帶著一個休閑旅行包。里頭裝著好些私人藏茶。鑒于我們不是常喝普洱的人,鄧時海選擇了三款從年份到儲存再到口感都有明顯差別的普洱茶,親自泡給我們品嘗,并仔細地教我們如何去體會每款茶的特色。
時間:2008年8月13日晚
地點:武夷山隆合茶莊
溫壺
鄧時海泡茶前都會先把即將燒開的水壺蓋揭開,把盛著干茶的紫砂壺放到壺口上溫壺。他介紹說茶葉是很具吸附能力的。老茶在經過長年的存放之后。難免都會吸附一些雜味。溫壺可以把老茶表面的雜味去除,達到更好的品飲效果。
聞香
鄧時海喝茶時習慣性地先聞茶香,而且每次都間隔著聞三遍以上才人口。他告訴我們,品老茶首先就是要學會聞它的香氣,聞老茶的香氣要間隔著聞三遍以上。每次間隔幾秒鐘。這樣你才能慢慢體會到老茶最真實的香氣。
品鑒
茶品一:大理南澗茶業公司“土林”牌鳳凰沱茶
第一泡:茶湯色彩非常濃重,近似醬油的顏色,口感方面倉味較重。
若干泡后:茶湯色彩轉淡,口感上倉味依舊存在,水略感綿綢卻是呆滯的。
鄧老點評:此款2001年的鳳凰沱茶屬于熟茶,曾入倉,當時售價100多元,來自無量山的偏苦底料。雖然在自然條件下已經存放了7年時間,但倉味還未完全退去。此茶的湯水已經略感厚度和綿綢感,但缺乏靈性。
茶品二:紅印鐵餅
第一泡:茶湯色濃艷,口感干凈、清爽,無任何雜味,湯水滑順,回甘明顯。
若干泡后:茶湯色轉淡,但依舊通透明艷,口感保持干爽。已經能感到明顯的樟香。
鄧老點評:此款紅印鐵餅是上世紀50年代由下關茶廠壓制的,干倉存放,茶性已經由寒性轉為溫性,非常耐泡,純凈的口感和明顯的樟香是這款茶最大的特色。
茶品三:百年緊茶(散狀)
干茶色黃,散發著很干凈的陳香,茶湯色澤如紅酒般明艷通透,湯水入口即化,舌底鳴泉,唇齒留香。
鄧老點評:這款茶是當年的散茶和茶末壓制而成的,所以茶底顯得比較碎,而且底料的質量不是太好,所以不夠耐泡,屬于二級老茶,品質肯定在“福圓昌”、“同慶”、“車順號”、“宋聘”之后。但在經歷了百年時間的錘煉之后。這款茶能如此安好地被保存下來,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