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明代茶學名家許次紓一句經典名言,引出了“六安瓜片”的麗影精魂,同時開啟了這種片茶近600年的傳奇經歷。
傳奇名茶,香飄古今
“六安瓜片”歷史悠久,為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早在唐代, “茶圣”陸羽的《茶經》中就有“廬州六安(茶)”的描述。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對六安片茶有一番盛贊,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六安瓜片”被列為貢茶。清那拉氏生下了唯一的“龍子”同治后,拿到了許多特殊的“津補貼”,然而,每月也僅得六安瓜片700克。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為中央軍委特貢茶。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臨終前,還向喂茶的工作人員說:“我想喝點六安瓜片”。197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第一次訪華,得到饋贈的禮品中,就有六安瓜片。正是由于“六安瓜片”的優良品質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明代名著《金瓶梅》、清代名著《紅樓夢》、當代著名的小說《歷史的天空》等。都提及了“六安瓜片”,特別是《紅樓夢》一書中,提到六安瓜片竟達80處之多。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綠茶有抗衰老、抗菌、降血脂、瘦身減脂、防齲齒、清口臭、防癌、美白及防紫外線、改善消化不良等功能,而六安瓜片作為綠茶中的佼佼者,它的保健功能更是為世人所稱道。科學分析表明,六安瓜片的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堿、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其中,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能溶于茶湯的約有3.5%左右;含有1.5%-4%的游離氨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能溶于茶湯的約有3%~4%;含有4%~5%的脂質,也是人體必需的。
《中國質量報告》中在品味全國十大名茶時稱:“六安瓜片既是飲料又是良藥,有消食解毒去疲勞之功效。”近年來,六安瓜片多次在全國舉辦的茶葉博覽會上獲獎,被稱為“茶王”。目前,整個六安市能年產精品瓜片3萬多公斤,這些瓜片不僅在全國各地留香,更遠銷至日、法、德、美等國家,為全人類的健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靈山異水,“六”地平安
“六”乃“上古四圣”皋陶的封地。自古以來,這里民風強悍,尚武好斗。大漢之前,這里是一個難以管束的地區,各種針對統治階級的叛亂不斷發生。漢初,“六”地發生了英布的叛亂。“文景之治”那么好的時期,這里的諸侯王劉長卻叛變中央,后事敗身死,而劉長的兒子劉安在文韜武略上不僅勝過其父,更是直逼長安城里那個皇帝劉徹。劉安后來承父爵亦受封于“六”地。在武帝步步“削藩”逼迫下,劉安終于忍無可忍,再次想謀反,事敗被賜死。劉安死后,“六”地再沒發生反叛之事,于是武帝放心了,留下句“‘六’地平安”的金玉之言。“六安”之名由此誕生。
“六”地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諸多美景,不勝枚舉。如今,淮河上游五大水庫的碧海煙波、國家森林公園天堂寨的浩闊森林、歷史名山八公山下的萬傾梨花、龍舒周瑜故里的儒雅氣息以及白馬寨下飄動華夏的萬里酒香等等,無不吸引著海內外眾多的游人來此尋古探奇,登舟采野。而來到這里,能捧上一杯當地的“六安瓜片”,更能為這份愉悅的賞游增添靚麗的神采。
“六安瓜片”主要產于六安市所轄的金寨縣齊山、黃石、里沖及裕安區黃巢尖、紅石等地,尤以金寨縣齊云山所產的瓜片質量最佳。這里所產的片茶為“六安瓜片”之極品。齊云山地處大別山的北麓,海拔804米,這里常年平均氣溫為15攝氏度,春秋氣溫涼爽溫和,年平均無霜期在210~220天左右,光能資源比較豐富。齊云山一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其土壤類型豐富,黃棕壤分布較廣,而這里的茶葉主要生長在沙質壤土(烏沙土)中,這種土主要是由各種巖石風化而成,土層深厚,肥力高,能透性好,很利于茶樹生長。齊云山一帶地形地貌奇特,各種動植物資源豐富。仲春之際來到這里,百鳥啁啾,千山鳴蟬,蕙草芳樹,連綿不絕。此時,登高可見群山繁茂,俯澗可聽泉水叮咚,隨意敲開一戶農家小院。茶香幽幽,滌蕩肺腑,善良純樸的山里人,會捧出醉人的香甜來招待你。即使你不為觀茶、品茶、購茶而來,進入這遠離紅塵的清靜之地,也會心生蕙意,脫俗入雅。
精挑細作,成就精品
六安瓜片是中國綠茶中惟一去梗去芽的。因為要去梗去芽,所以,摘茶必須要等到“開面”,即:要等到茶樹長到一芽三四片葉時才能采摘。
六安瓜片的采摘一般在谷雨之后,此時,葉片生長基本成熟,內含物十分豐富,成茶香氣高,這也是六安瓜片為什么也稱“開口香”的原因。摘下的鮮葉要經過“扳片”,即,將采下來的每一枝芽葉的葉片與嫩芽、枝梗分開,只有長成型的葉片才制成“瓜片”。扳片在我國綠茶初制的工藝中獨一無二,經過此道工序,可將營養最為豐富的鮮葉挑選出來,為六安瓜片的生產提供最優良的原材料。
六安瓜片的炒制可稱為我國綠茶炒制史上的一絕。炒制六安瓜片時,要分成生鍋、熟鍋兩種。生鍋主要用來“殺青”,即去除茶葉上的青氣;熟鍋用來“做形”,“做形”時,炒茶的師傅手拿一把竹枝,將殺過青的茶葉邊拋邊拍,直至將鍋內的青葉做成長條形或卵圓形。
炒后的濕坯茶經過小火、混堆、擇剔,再“拉老火”到茶葉足干。 “拉老火”是瓜片成形、顯霜、發香的關鍵程序,也在六安瓜片炒制過程中最為壯觀和別致。木炭燒至火苗熊熊時,將濕坯茶放入烘籠,兩人抬烘籠罩至木炭之上,罩2~3秒即移開,此時,兩人齊翻上面的茶葉,翻動后再將烘籠罩至熊熊的炭火上,如此反復80~100次,即將茶葉烘干。有一段很貼切的文字來形容“拉老火”的形態:“炭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籃走烘,一罩即提,二、三副烘籃,交替進行,一抬一步,邊烘邊翻,節奏緊扣,配合默契,猶如舞蹈一般。”在六安瓜片炒制時,如能身臨其境,定會讓人賞心悅目。
六安瓜片的貯藏要求較嚴,一般要求干燥密封。目前,多采用鍍鋅鐵皮茶桶包裝,過老火的茶趁熱裝進桶中,用錫焊封(或用其他的方法封,以阻隔外界空氣進入為宜)后,放入恒溫的冰庫庫存。時下,一般人家常將瓜片隨便裝在一個茶桶內,而開桶次數多了,就會影響瓜片的香味。
一杯瓜片,萬頃風月
六安瓜片形似“瓜子”,葉面向內翻卷,著白霜色,如果霜色均勻且霜中泛綠,一般說明“拉老火”較好,所泡出來的茶味較濃,香氣較好。選購六安瓜片時,除看其外形是否略像瓜子、大小是否適度、霜中是否呈綠之外,還可聞其香味,好的瓜片干葉呈淡淡的清香,且香味綿長。
泡制六安瓜片時,適合選用白色的茶具,以泉水或井水為佳。沒有條件的地方,可選用礦泉水和PH值為中性的水。沖泡六安瓜片時,取片茶適中放入杯中后,一般用開水高沖、緩收,起壺至茶具2/3處加蓋稍候片刻(新嫩茶不宜滿加蓋)。片刻后,即可品鑒。
聞其香:靠近杯碗口或口面,感受那幽渺無序、滌蕩肺腑的香氣,這香氣來自天然,醇、純、凈、漫,泡瓜片時,往往一杯茶水,滿室清香,緩緩不絕。
觀其色:用碗蓋扶動茶葉查看湯色,但見青湯泛綠、碧波爽潔,沒有一點的渾濁。若暖玉,若琉璃,若微夢,捧茶于手,身心皆潤。
品其味:通常是先慢喝兩口茶湯后,再小呷細細品味,初微苦、漸清涼、后甘甜,再品下去,只覺春景入勝,蕩氣回腸,甘從中來,不可斷絕。
覽其形:干茶開水發湯后,先浮于上層,漸至舞動回旋,飄然下墜,層層疊加,若丘似峰,若枝似椏,一杯茶水,還原萬頃風月。
千山疊翠萬點紅,四季茶香迎賓朋。開放的六安,彌久的茶香,一定會讓你身心熏香,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