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極好的時間,是在夜間,此時萬籟俱寂。無瑣事之擾,若無醉茶失眠之虞,就是最好的品茶之境了。
有一位朋友,喜歡獨自飲茶,常在入夜。窗門緊閉,簾幕重垂,沐浴,焚香,慎重之極。他只喝鐵觀音,茶價卻只選擇不上百的茶品,茶中常見茶梗、粗葉。他每啜一口。必盤腿閉目凝思。給他好茶,他卻怕喝多了好茶,而過于在意它的滋味。未免貪戀,故一直只飲用等級較次的茶葉,這是我所見的一種獨特飲茶習慣。
一座城市,白日里車流追逐,只有夜的時候。—切才漸漸安靜下來。
這一晚,來了兩位遠方好友,沒有什么可以招待,只有暢飲清茶以敘舊情。
飲茶在斗室之中。雖然小。卻一樣有山水之畫、清雅之竹。
對于每一個愛茶人來說,都有其獨有的口感與喜好。有人喜淡。有人嗜濃。還有一些剛剛開始愛茶的人。他們喜歡“蘭桂人”,或者喜歡桂花烏龍這一類以花入茶帶有濃重花香的茶品,而對一些老茶客來說,這簡直是不能容忍的一種對茶的侮辱。可見千人品茶,自有千般滋味。
今晚共三人飲茶,在口味上比較容易達到平衡的是清香型的鐵觀音。
大江南北,會品一點茶的人,沒有不知道鐵觀音的了。閩南人的拼搏與精明,使得這一種茶的清香與獨特韻味讓更多人迷戀。
兩位朋友飲茶的時候,都能細致地感受到鐵觀音本具的蘭花之香。入口即甜,甘柔順滑,而回味在第二杯開始就幽幽地散發,細聞蓋碗之香,六道之后依然凝聚。慢慢地品味茶在口腔里的回味與悠遠,大家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
這是茶所帶來的一種身心欣慰。
今年的鐵觀音春茶比較難以找到很優良的茶品,若就茶而言,能夠做到香清帶韻,就是一道難得的好茶了,而這其中。若能用心。茶就會泡得更為甘甜。
靜歌,開始品飲另一類茶。
在烏龍茶類當中。茶氣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比鐵觀音茶氣更重的,應該就是武夷巖茶了。
而巖茶的凜烈之氣很多人沒有辦法得識。也無法體驗“三日未飲巖茶,心竅就會堵塞”的癡愛了。兩個朋友中的—位就特別喜歡巖茶。看到巖茶,他的眼睛就會亮起來。
我們從輕火巖茶喝到中火又到足火巖茶,又品飲一道陳放十年的水仙,這其中的感覺,自然讓愛茶的他大呼過癮。正巖之茶,自有一番巖韻,加上精致的工藝,花香也很好地溶入茶湯。茶可以直入肺腑,茶氣漸在體內沖蕩,一時間,卻覺得恍恍惚惚。茶之余的任何東西也不復有吸引力。喜好巖茶的朋友只覺得毛孔微張,后背出汗,嘆是一番難得的飲茶體驗。
品飲巖茶的最后一道。才是武夷山天心寺的茶。作為大紅袍祖庭的天心寺,有史以來就是生產巖茶的經典庭院,早期農家往往還在寺里購茶。而天心寺的大紅袍,因是禪茶,有其一番獨特的滋味。這種滋味常常表現在,剛剛入口,看似平和柔軟,然而茶氣卻是內斂。慢慢地,越來越濃重在體內張揚。此時方能體悟茶之真霸氣并非在入口那一瞬間。
愛巖茶的朋友感嘆平生有幸這樣飲茶。即使是通宵暢飲,也算是君子之癡了。
然而,另一位喝茶的朋友,卻在這個時候很迷惘地說,你們飲用的茶我是不習慣的。雖然她也跟著喝著茶,然而困倦卻寫在臉上。
她飲茶也算有一段時間了,平時卻鮮少獨自飲茶,只是身邊朋友大多喜茶,她就跟著喝一些,常常囫圇下肚,成為解渴之物。
既曾飲用茶氣最為濃烈的茶品。哪里還能再容納其他的茶呢?
這一個夜晚,可以當成一個特別的品茶時間。
來品一道蒙頂甘露。
,
甘露與巖茶。這是兩個可以成為極端對抗的茶品,來自兩個最負盛名的名山大川。自是兩種不同的天地,也是飲茶者兩番獨特的心境。
這種反差,卻見證了另一些東西。
不喜濃茶的朋友,在品味此時所浸潤的一道蒙頂甘露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她的困頓一掃而光。
喝到第三泡,她驚嘆,居然像是飲用山泉一般,舌尖的清香與舌底的回甘,都如清風細雨一般迎面而來。在深夜,這種獨特的品飲之感,是她難忘的飲茶感受。
她說,從來沒有這樣喝過茶。也沒有這么認真地去感受一道茶。在這之前,我們沒有聽到她對于茶的這么肯定的評述。沒有看到茶所帶給她特有的愉悅。
這一款的甘露,一定會成為她最難忘卻的茶品。難道,這茶真的有這么好嗎?
我細心去體會,蒙頂甘露的清甘猶在口頰之中。如同細嗅山川的霧氣。然而,另一位愛好濃茶的朋友卻說茶太淡。
最后這樣一種矛盾的品飲結論,往往是許多人飲茶時候的最真實的品飲感受。
三人的飲茶。并不在于需要達成一個統一一致的品飲體會。在今晚的茶品里面,在每一個人的心里,都已經喝到他心中的好茶。這樣說來,真正最好的甘露,不是一種。而可能有許多種,它各自存在于每一個愛茶人的心中。
是夜,茶的香氣濃厚,而悠思更為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