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為大自然的產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鐘靈毓秀,造就優良茶德。茶性儉,苦而后甘,它儉樸、清淡、和靜、健身的秉性,恰與中國人崇尚先苦后甜、溫和謙遜、寧靜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們的喜愛。
茶文化的“和諧”精神引導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愛護自然,對自然充滿熱愛和敬意。
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天人調諧。要尊重自然界的內在價值和客觀規律,并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既改造自然,又順應自然。
一杯好茶,必定產自生態完善、生物和諧、自然優美的環境。我們常常發現,一個地方出產好茶后,過度開發,漫山遍野遍種茶樹,其他樹木植被一掃而光,不出10年,生態就會惡化,導致茶樹生長的小氣候變化,病蟲害猖獗。茶葉品質變得粗澀寡味,不堪飲用。
人在草木天地間,從自然觀念講,種茶、制茶、飲茶的環境都要講求協和自然。程式、技巧等茶藝手段既要與自然環境協調,更要與人事、茶人個性相符。
好的茶園,是森林與茶樹、動物與植物、光與水、土與肥、氣與熱,甚至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一旦遭到野蠻的破壞,茶將不茶了!
八閩茶:茶在林間,林茶共榮
自古好山好水出好茶,這幾年,福建的重要產茶區,都立足于建設現代山水茶鄉,立足于茶業富民的戰略舉措,為了做好閩茶這篇自然和諧的大文章,全省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茶園,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確保了閩茶的優異品質。
香飄四海的鐵觀音發源于安溪西坪松巖、堯陽一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安溪這片飄香的土地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群山環抱,峰巒疊翠,甘泉潺流,河谷、盆地串珠般地分布于西溪、藍溪兩岸,草木繁茂,四時花香。古有“龍鳳名區”之美譽。安溪氣候溫和,雨景充沛,四季長青,層巒疊嶂,云霧繚繞,澗水潺流,泉甘土赤,可謂“天、地、人、種”和諧齊備,十分適宜鐵觀音的生長。安溪縣自從開展安溪鐵觀音與和諧健康生活以來,已經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依法創建生態茶園試點村”活動,推進生態茶園建設,教育廣大茶農增強生態保護意識,讓人與自然更好地和諧統一。
福鼎白茶的原料來自云遮霧繞的太姥山脈,產自于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位居福建全省之首的自然環境中。福鼎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全面實施福鼎“放心茶”工程,眾多茶葉企業紛紛獲得國家有機茶、綠色食品基地認證,全市建立有機茶認證基地8個、無公害茶葉認證基地4個、綠色食品認證基地1個,總面積達3萬多畝。茶青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優質的福鼎茶葉產品,為創設人與自然和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創建茶鄉和諧健康生活作出了貢獻。
閩東綠茶產自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山區。茶區林茂茶綠,林帶環繞茶園,形成茶林結構的生態茶園,很適宜茶樹生長。山區空氣濕潤,云霧彌漫,陽光漫射,土壤肥沃,近幾年更是加大了生態環境的保護,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自始至終,武夷山都特別注重茶區的自然生態,桐木關原生態茶園已成為了示范茶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環境,青山碧水,丹霞深谷,云霧繚繞,茶樹生于巖谷之中,受天地雨露滋潤,出產有品質獨特的巖茶和紅茶,其茶自有一種特殊內質,素有“巖骨花香”之韻,使同屬自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