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沒寫一個字,24小時照樣毫不留情過去。反省時無限懊惱,空留惋惜,懷疑自己頭腦發昏。超級市場購物有大贈送,歲月大神卻不會因你無所事事浪費一天,在往后補多一日給你。每人在這世間上逗留多少歲月,早已注定,無法強求,你竟慷慨之極,讓生命中的某一天,無所作為,白白溜過。怠惰宛如迷幻藥,又似喝下一瓶梵谷和德加心愛的苦艾酒,雖說帶來的非常快樂其實非常短暫,好逸惡勞的人沉溺迷戀,直當美好享受。唯有不停地自我上激勵課程,拼命同自己的大腦打氣:努力不一定有成績,不努力的收獲,是一片空白。
畫家雷諾瓦感嘆:“當你有一點進步,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埋頭苦干,尋求進步,竟是進一步向死亡靠攏。
米開朗基羅悲傷地說:“事物好不容易如愿地表現的時候,也就是死亡到來的時候。”在藝術創作上鉆研多年,終于得心應手地表達呈現,相伴而來的,是時間在那個瞬間化為一顆枯老干癟的桔子。不得不令人懷疑焦慮,不歇的努力,到底是走向希望或者絕望?
為藝術,用盡一生,有人一無所得,有人幸運得到,公平的是大家同時得到死亡。歲月的流轉最終教我們懂得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怵然的是人已經不在時間里。有人言之鑿鑿:死亡不代表消失。也許是一椿事實,其實更像一句動聽的安慰。因為到時尋來找去,空間里也沒有你的存在。
印象派畫家梵谷,莫內等等,喜歡在不一樣的時間,面對同一道風景,佇于溫和或強烈,熾熱或柔淡的陽光下,仔細感受,捕捉那眩目刺眼的明亮或幽微昏黯的陰暗,不停地記錄寫實的斑斕光影。
畫家的眼睛及心思之敏銳,加上光陰的奇特魅力,他們的作品最終在蜿蜒的時間長河里永垂不朽,至今仍然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畫家記錄了時間,時間也記錄了畫家。可是無需羨慕他們被帶走的同時留了下來,因為他們付出的代價是一生一世。
面對鏡子,映照出一張過于熟悉的臉孔,麻木倦怠的眼睛看不到臉上的歲月痕跡。不曾考慮匆促的時光腳步不會因你靜坐不動而靜止不動,對光陰的流逝便毫無怯意。一日約好分離30年的老同學聚餐,獨坐于景色絕佳的臨海酒店餐廳,嶄新而陳舊的海浪在玻璃外洶涌起伏,望見向你打著親切招呼,一邊走近來的老同學,心中不息的海浪隨著跌迭起落。握手時以為時間摒棄了我們,興奮地聊起來,發現有情而無情的光陰早已悄悄地滲透了彼此的歲月。
時間蘊熟了青澀的水果。一個收藏家朋友滿意地對現在的時間微笑,“從前最喜歡的那些鮮艷絢麗、討人歡喜的裝飾畫,現在轉化成最不喜歡的藝術收藏品。”一個人能夠理解、體會及欣賞意味深長的美,表示未來的人生益發豐富多姿,甜蜜的汁液果然來自光陰的醞釀,但是,教人憂傷的暮年,于這個時候,沉默無聲地逐漸迫近而來。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回,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看到畢加索不斷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臺的鐵欄桿,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當畢加索畫了將近50幅同樣的作品以后,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畢加索瞪他:“你不覺得自己在說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的個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這一切都是不同的。”從此以后,魯賓斯坦在重復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同的韻味。
站在河中,你腳下的流水,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每天有機會醒來,提醒自己,起碼寫幾行字。若覺無事可記,那就每一個小時,描述從窗口照射進來的光線,那是嶄新的光線。
年輕的我有疑問,人生需要如此刻苦?
走過40終于明白,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