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島泉,1929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鄖縣。1944年6月入黨,曾擔任地下交通員、武工隊長、隨軍記者、南疆軍區(qū)政委左齊將軍秘書,“文革”期間遭到迫害。1983年后,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顧問楊獻珍秘書。著有電影劇本《喜鵲姑娘》和《哲人之初》《一代哲人楊獻珍》等。
學作詩
一
不會寫詩強作詩,搜腸刮肚苦苦思。夜半夢醒忽坐起,捕捉靈感拾珠璣。
二
幾經推敲得佳句,廢寢忘食忙速記。惟恐稍縱即逝去,每每反芻甜如蜜。
三
樂得清閑不清閑,何苦因詩找心煩。只因心存使命感,一吐為快方安然。
2007年5月12日于京西蕭家河畔
思母
娘走兒未送,愧憾遺終生。其時在大慶,萬水千山重。歸來妻相告,慟哭淚滿襟。娘把兒養(yǎng)大,恩情比海深。勞碌一輩子,未享半點福。秋割龍須草,冬天搓繩子。替兒攢學費,不顧腰背痛。指望兒成才,再苦也值得。為兒當盡孝,報答養(yǎng)育恩。只因在邊疆,有心力不從。自古忠與孝,二者難并行。娘雖無文化,但卻事理明。從無絲毫怨,反而慰我心。近來總作夢,夢見老母親。似在呼喚我,要我多珍重。翹首望家山,似見娘身影。依然很剛強,不像年邁人。向我揮動手,囑我慢點走。回京報平安,好讓她放心。此乃我的娘,偉大之女性。如此之女性,中國數不清。正因有她們,革命才成功。
2007年11月14日凌晨于京西蕭家河畔
悼亡妻
白頭未偕老,無語去匆匆。悲痛塞心頭,欲淚泣無聲。相濡數十春,音容留深情。我欲隨君去,關山阻我行。君志我當繼,走完我征程。
1999年2月10日凌晨于煤炭醫(yī)院病房
注釋:我妻楊若霞女士赴美探親期間,心臟病突發(fā),病后即失語,經搶救醫(yī)治無效,于1999年元月10日逝世。
雨中尋訪盧溝橋
1997年7月10日隨楊獻珍翁參觀訪問盧溝橋抗日紀念館,往返途中秋雨如注,好似當年犧牲于戰(zhàn)場上之抗日忠魂的熱淚橫流。有感于斯,特賦七言,以志紀念。
雨中尋訪盧溝橋,新潮澎湃比天高。秋雨如注似淚流,難忘國恥與家仇。昔日烽煙今猶在,警惕東洋犯神州。
海上觀日出感賦
一
人生難得觀日出,我乃生平第一回。昔日夢繞東海邊,無奈天公不理會。
二
陰晴無序不測天,觀日之夢總難圓。金秋佳節(jié)來渤海,風平浪靜喜如愿。
三
夜半朦朧被喚醒,披星戴月海邊行。唯恐錯過好時辰,不顧風吹與寒冷。
四
晨霧托日冉冉升,染得水天一片紅。紅日似火又似血,宛如吾心一樣紅。
石榴詠
一
窗外石榴樹蔭濃,燦燦花朵似火紅。深秋果熟咧嘴笑,籽粒甜美忒誘人。每當倚窗細端詳,總覺妖冶失之貞。
二
世人只知貪美甜,怎曉她還有漬點。小小一條石榴裙,折殺天下多少人?勸喻君子多自重,持節(jié)莫拜石榴裙。
2007年初秋于蕭家河畔
神鹿回頭百媚生
三亞神話多,神鹿最美妙。懸崖大海邊,神鹿在奔走。獵手緊緊追,挽弓欲下手。神鹿猛回頭,化作彩云圖。云中一靚妹,臨風亭亭立。款款走下地,眉眼傳情意。獵手不知措,慌忙把弓棄。趨前行大禮,聲聲對不起。帥哥與靚妹,一見癡迷迷。從此結連理,繁衍與生息。據傳今黎族,視鹿為親戚。不知真不真,說給游人聽。
瑤臺飲茶有感
王母娘娘坐瑤臺,宴仙大會年年開。只緣飛船常干擾,各路神仙不敢來。而今娘娘下凡來,開個茶館名瑤臺。八方貴賓坐瑤臺,喜迎潮汕春潮來。
丁亥正月初六于瑤臺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