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退休了,兒子要結婚了,還說比兒子強,不覺得可笑嗎?
今天無論誰,都得活下去。活著就有個比較。跟年輕人比,覺得自己還沒老。這就好。
給80后、90后做父母的,全中國有幾千萬家長承認自己是失敗的。我以為不在其中。兒子大學畢業(yè),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一個勤快的媳婦。她一進門直奔廚房“洗手煮羹湯”,吃完飯主動洗碗。僅此一點我就滿意了。
兒子英語過了六級,在單位從事軟件開發(fā)。這些都比我強。我吃粉筆灰,也在電腦上爬字。“術業(yè)有專攻”,與兒子扯平。
當年,父母養(yǎng)我們四個兒女,每學期學費,一個人5元,總共20元。今天翻了多少?那時,大學生不愁沒工作,沒有“啃老族”。今天報紙上說有一個面容嬌好、身材高挑的姑娘,30歲了,還沒找到一個正經職業(yè),終年在家“啃老”,今后啃遺產。他們除了讀書還有別的本事嗎?
獨子問題多多。當父母是提款機,以為社會該為他們準備好一切,他們是來盡情享受的。領導說話嚴厲一點,說“我長這么大還沒人這么跟我說過話呢”,給同事的感覺是,這人還沒長大。誰培養(yǎng)你長大?誰等著你長大?不陪你-玩,一邊去吧,自生自滅活該。單位不是自己的家。在家里媽媽是總理,想得很全,但把一件對的事f青說三遍就煩。所以碰到大事,還得找老爸。可惜老爸不是單位的領導,還得靠自己。
兒子獨立有三:一是在北京上大學,二是回重慶找工作;三是自己定女友,沒有完全依賴父母。
一個人應該有“抗體”,而不宜有“潔癖”,否則一旦遇上細菌與病毒,輕者,譬如對一個工作不適應的時候,不是忍受,而是跳槽,三次跳槽成跳蚤;重者,以為天塌地陷,破罐子破摔,活不下去,自殺了。
老人自有過人處。無論退休與否,用不著討好什么80后、90后。把本職工作做好,別做單位的累贅;退休了有事做,別做老婆的包袱。自己好處,與人好處。
周末,兒子還在睡覺時,我起床鍛煉了;兒子起床時,我上網了,兒子上網玩別人的游戲時,我在說自己想說而又能夠說的話。除了尊重法律之外,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止我干這一切。
跟兒子比,說明我對這個世界還有好奇心,求知欲及善舉,證明我有一個樂觀的心態(tài),這比什么都強。
(摘自《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