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來是雅虎內(nèi)部的方向派與操作派之爭,加入微軟這個因素后,方向與操作之爭,扭曲變形為整體出售與局部出售之爭。
雅虎內(nèi)部的代理權爭奪戰(zhàn)火藥味越來越濃。
一方是咄咄逼人的大股東卡爾·伊坎(Carl Icahn),一方是被動應付的雅虎領袖楊致遠。矛盾發(fā)展到伊坎要改組董事會,向楊致遠奪權的地步。雅虎公司在兩度推遲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后,6月3日不得不宣布,定于8月1日召開股東大會,由股東投票決定是否由伊坎接管雅虎的董事會。
目前的爭論,形式上圍繞雅虎整體還是部分出售,實質是圍繞雅虎的戰(zhàn)略方向。
默多克小看了雅虎爭奪戰(zhàn)
默多克認為,卡爾·伊坎發(fā)起的意在控制雅虎的代理人大戰(zhàn)將會失敗,不過,這會讓伊坎賺得數(shù)億美元。這有點小看了雅虎的股東,似乎雅虎股東造反僅僅是為了幾個小錢。
雅虎股東造反由來已久,可以分為幾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以谷歌超過雅虎為標志。股東開始質疑:雅虎出的問題,到底是方向問題,還是操作問題。矛盾發(fā)展為股東大會炮轟CEO塞梅爾(Terry Semel)。我當時認為,“與其說是針對塞梅爾,不如說是針對塞梅爾的后臺楊致遠。”但形式上畢竟還沒直接與楊致遠沖突。
第二階段,以去年6月18日換將為標志。當時,楊致遠為平息眾怒,換掉塞梅爾。自任CEO,但實際重用德克爾。而我當時認為,“德克爾不過是另一個塞梅爾”。這意味著楊致遠拒絕了股東調(diào)整方向的意見,只不過形式上沒有直接與股東沖突。
第三階段,以微軟再次提出收購雅虎為標志。一年來,由于楊致遠拒不調(diào)整方向,只在操作層面修修補補,形勢進一步惡化。在微軟第二次求購的外因刺激下,終于導致楊致遠與大股東的沖突公開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量股東要求出售雅虎,與其說是為了趨利,還不如說是為了避害。
伊坎已經(jīng)把“造反”的綱領說得很清楚:
“我計劃請求新董事會聘請一位有才能、經(jīng)驗豐富的CEO(力爭復制埃里克·施密特在谷歌的成功),由他取代楊致遠,而楊致遠則回歸“雅虎領袖”的角色。事實上,雅虎前任CEO特里·塞梅爾(Terry Semel)被迫辭職后,很多人都認為楊致遠只是臨時CEO,暫時執(zhí)掌雅虎直至新CEO就任”。
請注意,這里假設的情景中并沒有微軟,完全是雅虎自己清理門戶。訴求的實質,是回到“六一八”這個轉折點,重新來過。具體來說:否定楊致遠以“操作”代替“方向”的路線;轉向以“方向”調(diào)整解決“操作”問題的路線。所謂方向,就是“力爭復制埃里克·施密特在谷歌的成功”。
我在《雅虎的新選項》中分析了備選方向的具體內(nèi)涵,現(xiàn)在看來楊致遠有點心有余而力不足。仍在回避最關鍵的“一件”事情:戰(zhàn)略方向調(diào)整。這對于目前正在觀望中的第一大股東,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默多克只看到了伊坎一股勢力不足以控制雅虎代理人,還沒有考慮過更多大股東加入造反這種嚴峻形勢。雅虎的大股東還包括Capital Research、Legg Mason、David Filo、楊致遠、Barclays Global、花旗集團等。其中Capital World Investors持股比例從5.2%提高到10.1%。大股東的觀望,對雅虎是定時炸彈。其能量,至少把德克爾干掉是綽綽有余。
Legg Mason 方的哈格斯多姆(Robert Hagstrom)代表了觀望者的小九九:“我們的態(tài)度取決于伊坎一方提出什么樣的主張,以及雅虎計劃同微軟或谷歌建立什么類型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只對可以創(chuàng)造股東價值的計劃感興趣。”
為什么演化成整體與局部出讓之爭
本來是雅虎內(nèi)部的方向派與操作派之爭,加入微軟這個因素后,方向與操作之爭,扭曲變形為整體出售與局部出售之爭。為什么這樣說呢?
我們首先需要洞察三個障眼的迷霧,分析其中不誠實的因素何在:
第一個迷霧是雅虎與谷歌的合作。雅虎在微軟和大股東兩面夾擊下,急急忙忙要公布與谷歌在搜索引擎廣告方面合作的進展。我認為這個進展是不誠實的行為。雅虎與谷歌的全面合作是沒有可能的。只需要認清一點:微軟購并雅虎,可以在網(wǎng)絡搜索市場占據(jù)30%的份額,這不會遇到反壟斷的問題;而雅虎一旦與谷歌兵歸一處,將形成搜索引擎市場的絕對壟斷,一定會遇到反壟斷調(diào)查。谷歌的真正意圖在于拖住微軟的收購步伐。雅虎的意圖一是借谷歌的想法,拖住微軟的收購;二是為了離間Capital Research、Legg Mason這樣的股東與伊坎的關系,防止他們步調(diào)一致,在造反時“共振”。
第二個迷霧是報價。楊致遠現(xiàn)在聲稱,股價合理就可以賣,是真的嗎?雅虎早先的態(tài)度,是不管微軟開價多少都不賣。作為楊致遠的心情和態(tài)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從股東價值上,卻是非理性的。如果股東想法一致,倒無大礙。問題是,在股東多次造反的背景下,這種態(tài)度會給微軟造成可乘之機。楊致遠調(diào)整為報出微軟難以接受的高價,實際與開價多少都不賣,是一樣的。但這樣一調(diào)整,對股東的攻擊,就樹立了一面擋箭牌。然而,購并壓力再大一點(如雅虎股價下跌,或微軟重新收購),這種說法就會不攻自破。楊致遠現(xiàn)在推出毒丸計劃,對微軟收購進行狙擊,就被打回了原形。伊坎表示:“雅虎怎么可以一邊聲稱有意談判并出售公司,同時又在瞞著所有人的情況下破壞談判?” 他堅決反對毒丸計劃,這也是他為8月1日造反準備的一條。
第三個迷霧是微軟不想全面收購。楊致遠現(xiàn)在拿微軟的態(tài)度,反過來對付造反的大股東。楊致遠現(xiàn)在擺出一個高姿態(tài),不是我不想出售雅虎,而是微軟不準備全面收購雅虎。背后隱去了兩個事實真相:一是楊致遠出高價在先,微軟退出全面收購在后,因果關系的前后是很清楚的。二是楊致遠的底線是部分收購,這樣可以確保他最低限度的獨立性,這是全面收購所無法保障的。部分收購還有一個秘而不宣的作用——堅持“六一八”路線不動搖。
伊坎針對楊致遠的做法,6月6日致信雅虎董事會主席羅伊·博斯托克(Roy Bostock),敦促雅虎以每股34.375美元的價格(總價約495億美元)出售給微軟。他不惜通過爭奪股東的委托表決權以獲得對股東大會的控制權,最終達到改選董事會等目的。伊坎為什么堅持全面收購,而不認同楊致遠的局部收購呢?因為他擔心楊致遠借微軟來壓制雅虎內(nèi)部矛盾。這樣一來,實質問題就暴露出來:還是雅虎到底要不要全面調(diào)整戰(zhàn)略方向的問題。全面購并后,楊致遠失去話語權,全面調(diào)整才有希望;如果只是局部購并,勢必又復歸“六一八”以來的“操作至上”路線,因為微軟在收購之初,對雅虎只能聽之任之。
雅虎的內(nèi)部危急在于一個根本性的矛盾:雅虎股東要打倒雅虎領袖,是因為領袖的方向不對;但打倒了雅虎領袖,又提不出新的方向,雅虎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說一句“力爭復制埃里克·施密特在谷歌的成功”容易,但大股東們?nèi)绻床坏秸l可以充當這樣的CEO,就不會真正信任伊坎。這就是伊坎的軟肋。伊坎就是將來真能把雅虎賣給微軟,這個問題還將在更大范圍發(fā)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