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手機號碼不變而實現無障礙轉網,這個愿望的實現尚待時日。
近日,針對號碼攜帶的實施,國家工信部提出了“單向本地轉網”的方案。這意味著,移動用戶可以在不更換號碼的情況下,選擇自己信賴的運營商,但有兩個限制條件,一是只有本地區的號碼可以帶號轉網,跨地區則不行;二是新移動的用戶可以保留原號碼轉至新聯通或新電信,反之則不被允許。
目前,電信重組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但人們對其意義的爭論卻從未平息。支持者指出,電信重組有利于重整市場格局,能夠推動市場開放,促進TD技術發展,而也有人認為,電信重組并沒有達到改變中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起碼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電信競爭失衡的現象依舊存在。
為改變電信業競爭格局,號碼攜帶作為電信重組的輔助措施,再一次倍受關注。這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點子,早在2006年10月,國家信息產業部就曾發文,在用戶不更換號碼的情況下,移動運營商應該為用戶提供自由選擇同一運營商所有套餐的服務。盡管距離真正的號碼攜帶尚有距離,但運營商為此進行了網絡改造、營銷改進與服務升級之后,顯然為今天號碼攜帶的實施奠定了客觀基礎。
號碼攜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移動用戶的自由選擇權,并促使運營商提高自身服務質量和水平,大幅拓展市場空間,最終使電信業形成有效、均衡的競爭格局,它的可行性已經被很多國家證實。
然而,放到我國電信業的大環境中,號碼攜帶的實施還面臨著諸多問題。
為宣傳自身品牌,各大運營商都不惜花費重金。中國網通(www.chinanetcom.com.cn)更是借奧運之機,投入了數十億元用作宣傳費。此時一旦實施號碼攜帶,則會對運營商的品牌形成沖擊。在這種情況下,為避免給他人做嫁衣裳,恐怕運營商最需要做的是減少宣傳。
電信重組是在我國電信市場失衡相當嚴重時進行的,此時的中移動,依靠其遠遠優于新電信(www.chinatelecom.com.cn)和新聯通(www.chinaunicom.com.cn)的網絡覆蓋率,大量的高端客戶和資費上明顯的競爭優勢,牢牢掌握了70%的手機用戶。而電信重組并沒有明顯改變這種局面。號碼攜帶可以讓用戶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而相比新聯通和新電信,新移動的吸引力更大。有業內人士指出,號碼攜帶可能會讓相對弱勢的新聯通和新電信面臨更大的壓力,甚至喪失本身已占有的那部分市場份額。
另外,號碼攜帶勢必會讓運營商承擔更多的網絡成本。如果一個用戶從移動轉網到了聯通,當有人呼叫時,交換機要先接到移動,再由移動轉到聯通,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設備還是運營,都將產生一定的成本;同時,聯通還要建立數據庫來存儲該用戶的相關信息,這同樣需要成本。
種種的擔心,讓運營商仍在觀望。
根據工信部此前提出的方案,實施號碼攜帶或將分段進行,先進行“單向本地轉網”的非對稱管制,然后逐漸過渡到“雙向全國轉網”。然而,“單向本地轉網”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有人認為只允許單一轉網,限制了移動用戶的自由選擇權,同時并不能改變中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
有專家建議,實施號碼攜帶,要先在部分地區進行試點。除了可以檢驗號碼攜帶在我國的可行性,也可以騰出一定時間,讓新聯通和新電信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已增加與新移動抗衡的資本。
號碼攜帶到底該不該實行,或者該怎樣實行,目前看來,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關鍵在于,國家將采取怎樣的措施,以推動包括號碼攜帶的非對稱管制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