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直至融合。”大多數的傳統文學作家和網絡文學作家都有著這樣的共識。
互聯網在中國的興起,至今已整整十年。一時之間,諸多互聯網伴生的行業、領域甚至企業,都在這一年慶祝、總結自己的十年歷程:網游、搜索、騰訊、雅虎等等。而其中最受爭議的恐怕就數網絡文學了。
很長一段時間里,網絡文學面臨著冰火兩重天的尷尬:一面是網絡寫手高昂的激情與網民讀者熱烈的回應,一面是主流文學、權威專家的不予認可。然而它卻頑強走過了十個年頭,產生了一大批深受讀者喜愛的網絡作家,今天的網絡文學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包括那些文學大家們的正視與重視。

十年,說長也長,它見證了一個新興文學形態的誕生與成長;說短其實也很短,相較于中國傳統文學幾千年的積淀,網絡文學還只處于蹣跚學步的嬰兒期。“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直至融合。”如今這已成為很多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們的共識。在近日啟動的由中國作協指導、中國作家集團和中文在線主辦的“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中,將按照傳統文學的審讀標準對網絡文學進行評判。或許,有了傳統文學的參與,網絡文學會少跌幾個跟頭。
興趣與商業
“如果把整個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焰。整個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嗎?不行,所以我并不愛你。” 1998年現身網絡的這段話曾經流行的一塌糊涂,而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更是火到無可想象。就在痞子蔡和輕舞飛揚縱橫網絡的時候,內地的安妮寶貝、寧肯、寧財神、李尋歡、邢育森、慕容雪村、雷立剛、今何在、石康、狗子、燕壘生等在網上聲譽鵲起。網絡文學迎來了首次繁榮。
“其實第一代網絡寫手里沒人把網絡寫作當成一個事兒,都是覺得業余時間玩的東西。”當年在名震網絡的路金波(網名為李尋歡)這樣說道。擅長寫作歷史類題材小說的酒徒(原名蒙虎)曾經以《明》一舉成名,而他的近作《家園》更是受到了熱烈追捧。酒徒告訴記者,開始網絡寫作只是因為自己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生活中有了感悟,也就有了靈感。不過他也坦承,近幾年作品帶來的豐厚收益也是其創作的一個動力。
與收益息息相關的,是網絡文學的商業化模式。伴隨著付費網站的興盛,寫作不再那么單純,商業化模式讓有些作者贏利頗豐:2008年3月,以《鬼吹燈》系列成名的網絡作家天下霸唱以年收入385萬元入選“福布斯2008中國名人榜”,成為網絡作家入選該排行榜的第一人;《明朝那些事兒》系列的作者當年明月則以225萬的年收入也擠到榜內,位置在劉心武、石鐘山等傳統作家之前。身價百萬甚至更多的網絡作家越來越多。
網絡文學的商業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多網絡寫手的加入使其看起來更加繁榮,同時也產生了問題:為了迎合讀者口味,有些作品充斥著大量低級趣味的內容,有的作者甚至冒充、雇傭讀者哄抬其文章點擊率。當然這只是問題中的一部分。
剛開始出現網絡文學時,很多傳統作家們對其不屑一顧。作家莫言幾年前就表示,“網絡文學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對于網絡文學也沒有什么發言權的,但我也不想談這些莫名其妙的網上文學。”而在作家劉震云看來,網上文字與文學之間仍有“23里地”的距離。他用“文字”代替文學,可見其不屑。商業化運作的風行,的確讓很多網絡文學偏離了正常的軌道,但這并不足以將其完全否定。
文學“練兵場”
網絡文學的“好”是顯而易見的。
“網絡文學自由、率真、隨性、樸素,它是文學的原生態呈現,沒有功利性,其本質是很好的。”擔任這次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評委的《長篇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馬季這樣評價,“網絡文學是作家的‘練兵場’,對于一個文學創作新手來說,在一個無拘無束的環境中不會受到各種規矩的限制,而如果有‘粉絲’,則更會激發他的創作熱情。”
盤點一下網絡文學的優勢,它讓作者與讀者之間有了零距離接觸,有些作品甚至就是在兩者的互動中共同完成,這無疑更受讀者歡迎;它涉及到的愛情、歷史、武俠、恐怖、魔幻、偵探、懸疑、紀實等各種題材并不比傳統文學的貧乏,甚至更為豐富;它的娛樂性是首位的,沒有嚴肅的說教和刻板的文學規矩,而一些好的作品甚至已經做到了寓教于樂;它讓很多網絡作家有了不菲的收入,這是最實際的。
這些“好處”,已經隨著互聯網與人們生活的日益密切讓眾多傳統文學作家們對其產生了好感,而他們當中有一些則已經加入了網絡寫作的行列。
在馬季看來,網絡文學雖然現在還是新生事物,但在未來,人們從一出生就接觸網絡,他們不會有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兩個概念的區分,兩者的融合似乎更符合人們的主觀愿望。
本次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不以作品點擊率為依據,而是根據傳統文學標準進行評判,這個突破能夠看出傳統文學對網絡文學接納的姿態,對網絡文學來說也是走出網絡走向社會的一個機會。“我們期望通過這一平臺,讓更多的網絡作者、作品展現在社會公眾面前,而不是局限在現在的圈子里。”17K網站負責人張瑞強這樣評價此次活動。可以想象,網絡文學在走向廣大公眾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的坎坷與曲折。不過能夠肯定的是,在傳統文學的“幫扶”下,網絡文學步入正軌為時不會太遠,它將逐步走向更廣大的社會公眾,并被他們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