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街上見到一個走路無規律晃動之人,側觀其面,煞白有汗。問他怎么了,他唇微動。我將我耳送他唇邊,聽見兩字:“我餓。”
都什么年代了,還有人在大街上餓晃蕩了。不行,我左臂一伸,指示他步入“大明包子鋪”。這是鄙單位邊上一小型餐飲場所。他一后得知其為安徽省穎上縣人氏,到沈陽找工作不可得,連回家路費都耗盡——吃了三籠包子、兩碗米粥、一碟子鹽白菜。我跟你說,人要是餓了,他沒工夫感謝你,只感謝包子。吃飽了之后也不感謝,血涌到胃里,大腦昏沉沉的,困了。餓者根本顧不上跟你搭話,因為沒長兩張嘴。他眼睛同樣炯炯看著遠處。不遠處——兩米外的墻壁貼一張“八榮八恥”公約。吃飽了,這個60多歲的農民,面色紅潤,眼神柔和有光。
結賬,他走了。包子鋪老板與我熟,說:“大哥,你讓人騙了。”我驚訝,他都餓成這樣了,騙我什么?我見過很多騙子,沒見過裝餓而且吃那么多包子的騙子。騙子者,利用別人占便宜的心理謀取對方錢財,我在他餓中占到了哪一樣便宜?沒有嘛。
我不止一次看到,下層人士對更下他一層的人的兇狠。甲不如乙,乙斷然不送甲哪怕是一口水喝。而下層人士把自己稀少的錢財送給什么人呢?送給不缺吃不缺喝的上等人,用彩票、抽獎、行賄、股市和有線電視收視費等方式。
依上述事而言之,我花費十來塊錢,如同給缺了螺絲的一扇門安了個螺絲,門接著門,這錢比我自己消費更有價值,更具美感,就像你朝遠方扔一粒小石子,小石子在空中飛,穿越樹林、草地和水塘,恰恰落進一個牛眼睛大的小洞里,多愜意。是誰受騙了?沒人受騙。吃飽包子之穎上縣人氏面色紅潤后,又笑納我所贈路費兩百多元,這也不是騙我。他除了說回家之外并沒承諾我別的事情?沒說在月亮上送我一塊地,沒任命我擔任民政廳長,沒保送我成為黨校在職研究生。假如他不拿此錢買車票,其用途也無非住店、買包子、買面條、買瓶裝水,均為錢之正用而非邪用。難道他能用我的錢去嫖娼嗎?我都舍不得他能舍得嗎?他干什么,我不管了。
我并不想借此實施自我表揚。慈善家長期地、大量地、默默地幫助別人,最顯著的特征是他們不說出自己的事跡與姓名。而我作為一個經常得到別人幫助偶爾小助他人的人,想發表如下三個小感想:
一、兜里揣20元錢的人不要瞧不起揣19元錢的入,在國家統計局看來,他們屬于同一階層的人,杏熬南瓜一色貨。窮而惡比富而惡還嚇人。
二、對貧困人士不需提高全身的警惕,他們騙不了你。能給倆銅子兒就給,不給拉倒,毋庸切齒怒目。人警惕的應該是自己的貪心,是衣著考究又善于在言說中宏大敘事之人,是大的利益集團的人。氣宇軒昂的人物才騙得了不如他們的弱者,弱者騙不了強者。弱者騙只騙幾頓飯,開不成上市公司,騙不來一塊地或一個橋梁工程。
三、如果靜下心來體察周遭并放些零錢在兜里,就可以幫得上別人一點忙。其實是錢在幫忙,人只做點兒協調工作。有錢并會用錢,也算高等生物特色之一。我不管在兒時、青年乃至現今,一直知道餓是怎么一回事,它是恥辱之中最大的恥辱。或者說,饑餓者的存在,是時代的傷疤。
一個時代不管蓋了多少高樓大廈,不管有多少人買了珠寶首飾,當還有一個人餓的時候,人們應該停下自己的事務,幫他在10分鐘內填飽肚子,讓手里的錢產生應有的道德感。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