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打盹不如喝咖啡
法國科學家在20多歲的年輕人和40多歲的中年人里各挑選了12人來做這個實驗。先讓他們喝咖啡或者打半小時盹,然后再讓他們連續駕駛125英里來測量他們的抗睡眠能力。結果是咖啡全而勝出,它讓幾乎所有的駕駛者都亢奮起來。
事實上,打盹只能讓年輕人振作,對中年人則不起作用。
NO.2不帶手機休個好假
勞和逸同等重要。持續的工作壓力會讓你“熄火”并罹患一些慢性病,因此,讓員工有效地緩解壓力對老板和雇員都有好處。
特拉維夫大學的心理學家多夫·伊頓以美國、新西蘭和以色列的800位大學教授為研究對象,發現在假期里還要通過手機進行工作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心理壓力釋放。帶手機休假?你這假等于白休了。這是現代的“電子枷鎖”。
NO.3搖滾明星多早逝
利物浦約翰莫爾斯大學的馬克·貝里斯說,他們之所以做這個研究完全是為了下一代著想。“對于年輕人來說,明星就是榜樣。”他說,“他們的死亡率和行為有關,這會對青少年造成惡劣影響。”
貝里斯對1064名在1956~1999年間成名的歐美流行歌手和搖滾明星的生存數據進行分析。“成名”的標準是歌手躋身《維京1000張經典專輯》之列。結果發現,在成名后的2~25年中,搖滾明星們的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
當然,貝里斯開的“藥方”也很沒新意,那就是倡導健康的生活習慣。
NO.4急救車跑得越遠病人離死亡越近
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1997-2001年這5年的調查中,總計10315名病人在救護車上被送往醫院。研究人員發現,從病發地至醫院每增加6英里,病人死亡的概率就增加1%。如果患的是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病人死亡率就更大了;如果到醫院的路程超過12英里,死亡概率將增加20%。
NO.5物質助長自尊
為什么年輕人那么熱衷于擁有一臺很酷的手機?科學家發現,對于8~18歲的青少年來說,他們的自尊心和物質有關系。
伊利諾伊大學的蘭·卓別林研究發現,讓小孩子們維持高度的自尊心,他們就會更快樂,同時也不會來煩你要這要那。當他們的自我價值感覺很低的時候,就會尋求物質上的占有,來填補和滿足這種自尊心上的失落。即使是一次小小的自尊心滿足,也能讓他們忘卻一天的不安和對物質的迷戀。
NO.6冬天易感冒
科學家一直以為,冬天大家都凍得擠在室內就會相互感染。最新發現,在低溫、低濕度的環境下病毒最容易傳播,濕度35%、溫度5℃的時候病毒最狷獗。也就是說,病毒在干冷如冬天的環境下存活的時間最長。
所以冬天請關窗,室內空氣維持高溫和高濕度,流感自然不再煩擾你。
NO.7體育健兒受歡迎
學生當中有類似社會階層的形態,孤獨感和運動能力差有關,這是人們的慣性思維,卻沒有科學論證過。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賈尼斯·頓恩博士研究了加拿大西部4~6年級的99名男童和109名女童,發現體育好的學生更受同學們的歡迎,而四肢不發達的人則會更有孤獨感。
NO.8年輕人喝酒圖樂子
“為什么高中生愛喝酒?”科研人員對1877名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低齡者飲酒基于以下4點:嘗試、找刺激、放松、3種原因皆有,所有人都逃不過這4點。
NO.9孤獨更易衰老
美國人變得越來越孤獨,據《美國社會學評論》介紹,25%的美國人找不到一個可以信賴的知己。
孤獨感在老、中、青三代人身上都會產生生理反應,這是芝加哥大學學者們研究得出的結論。50-68歲的老人如果持續有孤獨感的話,血壓會不斷上升,腎上腺素的水平也會急劇增加,不利于健康。
NO.10站著比坐著好
最新發現:一般提倡的每天鍛煉半小時并不足以對付健康問題,畢竟吃吃睡睡的時間要占大得多的比例。站著可以有效促進膽固醇燃燒和新陳代謝,坐著則會令這種代謝倒退。
對于那些不愛運動的人,站著工作、接手機的時候起身走走,也比長期坐著更健康。
(摘自《玉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