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風險識別是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若不能準確地識別項目面臨的潛在風險,就會失去處理這些風險的最佳時機。文章主要介紹了項目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并從主觀和客觀信息源的角度介紹了六種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最后提出,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為了減輕風險被主觀夸大或縮小程度和減小風險被遺漏的可能性,可同時應用從主觀和客觀信息源出發的方法來識別風險。
關鍵詞:項目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方法;主觀信息源;客觀信息源
中圖分類號:F279.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8-0139-03
Abstract: Project risk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f the potential risks cannot be accurately identified, it will lose the best opportunity to address these risk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element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six common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from the view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source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at, in the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xtent of subjective influence to risk and the possibility of omitting potential risk, the methods from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formation sources should be applied to identify risk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project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subjective information sources; objective information sources
項目風險是指可能導致項目損失的不確定性,美國項目管理大師馬克思·懷德曼將其定義為某一事件發生給項目目標帶來不利影響的可能性。項目風險管理是為了最好地達到項目的目標,識別、分配、應對項目生命周期內風險的科學與藝術,是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活動。項目風險管理(Project Risk Management)是項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為近20年才發展起來的新興的經濟管理科學,它是在經濟學、管理學、行為科學、運籌學、概率統計、計算機科學、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學科和現代工程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建設項目和高科技開發等項目的實際,逐漸形成的一門新興的經濟管理邊緣科學[1]。項目風險管理的目標可以被認為是使潛在機會或回報最大化、使潛在風險最小化[2]。
風險管理對選擇項目、確定項目范圍和制定現實的進度計劃和成本估算有積極的影響,并有助于項目干系人了解項目的本質,使團隊成員參與確定優勢和劣勢。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各行各業與國際規則的全面接軌,建設項目法人負責制的推廣,工程項目的競爭日益激烈,管理方式開始由原來的粗放式管理向集成化注重細節的管理方式轉變,競爭對手也由單純的國內企業向擁有先進技術、規范管理和豐富資本的國際企業轉變。隨著科技的發展、資本市場的成熟,以及項目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項目所涉及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面臨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然而,國內普遍存在不規范的風險管理與其實際應用的重要性形成鮮明落差:國內的項目負責人或是沒有充分分析可能的風險,對付風險的策略考慮比較簡單,在做項目規劃時常常沒有做專門的風險管理計劃文檔,而是合并在項目計劃書中。或是沒有充分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對計劃書中風險管理的章節簡單應付了事,隨便列出幾個風險,隨便地寫一些簡單的對策,對后面的風險防范起不了什么指導作用。因此,項目的風險管理日益成為有效加強項目管理的重要課題。

由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開發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MBOK 2000指出,項目風險管理的內容包括風險管理計劃、風險識別、定性風險分析、定量風險分析、風險應對計劃和風險監督預控制。在執行過程中,項目風險管理可以簡化為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制定應對措施和風險監控四個步過程(見圖1)。項目的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工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項目風險的各項作業是相互交叉和互相重疊開展和進行的。項目風險識別是項目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若不能準確地識別項目面臨的所有潛在風險,就會失去處理這些風險的最佳時機。
1風險識別的內容
項目風險識別是一項貫穿于項目實施全過程的項目風險管理工作。它不是一次性行為,而應有規律的貫穿整個項目中。風險識別包括識別內在風險及外在風險。內在風險指項目工作組能加以控制和影響的風險,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計等。外在風險指超出項目工作組等控力和影響力之外的風險,如市場轉向或政府行為等。嚴格來說,風險僅僅指遭受創傷和損失的可能性,但對項目而言,風險識別還牽涉機會選擇(積極成本)和不利因素威脅(消極結果)。任何能進行潛在問題識別的信息源都可用于風險識別,信息源有主觀和客觀兩種。客觀的信息源包括過去項目中記錄的經驗和表示當前項目進行情況的文件,如工程文檔、計劃分析、需求分析、技術性能評價等;主觀信息源是基于有經驗的專家的經驗判斷[3]。項目風險識別是項目風險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識別項目中的潛在風險及其特征
這是項目風險識別的第一個目標。因為只有首先確定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才能夠進一步分析這些項目的性質和后果。所以在項目風險識別工作中,首先要全面分析項目的各種影響因素,從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并整理匯總成項目風險的清單。
1.2識別風險的主要來源

只有識別清楚各個項目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才能夠把握項目風險發展變化的規律,才能夠度量項目風險的可能性與后果的大小,從而才有可能對項目風險進行應對和控制。
1.3預測風險可能會引起的后果
項目風險識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縮小和取消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在識別出項目風險和項目風險的主要來源之后,必須全面分析項目風險可能帶來的后果及其后果的嚴重程度。當然,這一階段的識別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
2風險識別的方法
風險的范圍、種類和嚴重程度經常容易被主觀夸大或縮小,使項目的風險評估分析和處置發生差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項目風險識別的方法有很多,任何有助于發現風險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為風險識別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2.1從主觀信息源出發的方法
(1)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也稱集體思考法,是以專家的創造性思維來索取未來信息的一種直觀預測和識別方法。此法由美國人奧斯本于1939年首創,從50年代起就得到了廣泛應用。頭腦風暴法一般在一個專家小組內進行。以“宏觀智能結構”為基礎,通過專家會議,發揮專家的創造性思維來獲取未來信息。這就要求主持專家會議的人在會議開始時的發言中能激起專家們的思維“靈感”,促使專家們感到急需回答會議提出的問題,通過專家之間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啟發,從而誘發專家們產生“思維共振”,以達到互相補充并產生“組合效應”,獲取更多的未來信息,使預測和識別的結果更準確。我國70年代末開始引人頭腦風暴法,并受到廣泛的重視和采用(如圖2)。
(2)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又稱專家調查法,它是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美國受前蘇聯核襲擊風險時提出的,并在世界上快速地盛行起來。它是依靠專家的直觀能力對風險進行識別的方法,現在此法的應用已遍及經濟、社會、工程技術等各領域。用德爾菲方法進行項目風險識別的過程是由項目風險小組選定項目相關領域的專家,并與這些適當數量的專家建立直接的函詢聯系,通過函詢收集專家意見,然后加以綜合整理,再匿名反饋給各位專家,再次征詢意見。這樣反復經過四至五輪,逐步使專家的意見趨向一致,作為最后識別的根據。我國在70年代引入此法,已在許多項目管理活動中進行了應用,并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如圖3)。
(3)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是由美國SllELL公司的科研人員Pierr Wark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根據發展趨勢的多樣性,通過對系統內外相關問題的系統分析,設計出多種可能的未來前景,然后用類似于撰寫電影劇本的手法,對系統發展態勢作出自始至終的情景和畫面的描述。當一個項目持續的時間較長時,往往要考慮各種技術、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可用情景分析法來預測和識別其關鍵風險因素及其影響程度。情景分析法對以下情況是特別有用的:提醒決策者注意某種措施或政策可能引起的風險或危機性的后果;建議需要進行監視的風險范圍;研究某些關鍵性因素對未來過程的影響;提醒人們注意某種技術的發展會給人們帶來哪些風險。情景分析法是一種適用于對可變因素較多的項目進行風險預測和識別的系統技術,它在假定關鍵影響因素有可能發生的基礎上,構造出多重情景,提出多種未來的可能結果,以便采取適當措施防患于未然。情景分析法從7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外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產生了目標展開法、空隙添補法、未來分析法等具體應用方法。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在對一些大項目進行風險預測和識別時都陸續采用了情景分析法。因其操作過程比較復雜,目前此法在我國的具體應用還不多見。
2.2從客觀信息源出發的方法
(1)核對表法。核對表一般根據項目環境、產品或技術資料、團隊成員的技能或缺陷等風險要素,把經歷過的風險事件及來源列成一張核對表。核對表的內容可包括:以前項目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項目范圍、成本、質量、進度、采購與合同、人力資源與溝通等情況;項目產品或服務說明書;項目管理成員技能;項目可用資源等。項目經理對照核對表,對本項目的潛在風險進行聯想相對來說簡單易行。這種方法也許揭示風險的絕對量要比別的方法少一些,但是這種方法可以識別其他方法不能發現的某些風險。
(2)流程圖法。流程圖方法首先要建立一個工程項目的總流程圖與各分流程圖,它們要展示項目實施的全部活動。流程圖可用網絡圖來表示,也可利WBS來表示。它能統一描述項目工作步驟;顯示出項目的重點環節;能將實際的流程與想象中的狀況進行比較;便于檢查工作進展情況。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結構化方法,它可以幫助分析和了解項目風險所處的具體環節及各環節之間存在的風險。運用這種方法完成的項目風險識別結果,可以為項目實施中的風險控制提供依據。
(3)財務報表法。通過分析資產負債表、營業報表,以及財務記錄,項目風險經理就能識別本企業或項目當前的所有財產、責任和人身損失風險。將這些報表和財務預測、經費預算聯系起來,風險經理就能發現未來的風險。這是因為,項目或企業的經營活動要么涉及貨幣,要么涉及項目本身,這些都是風險管理最主要的考慮對象。
3結論
風險識別是項目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介紹了項目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并從主觀和客觀信息源的角度介紹了六種常用的風險識別方法。盡管這些方法是分別被介紹的,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同時應用從主觀和客觀信息源出發的方法來識別風險,以便減輕風險被主觀夸大或縮小程度和減小風險被遺漏的可能性。例如,項目負責人可根據流程圖法和核對表法,大概擬出項目各個環節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列表;各個環節實施之前再應用頭腦風暴法,補充和完善該風險列表。
參考文獻:
[1] 盧有杰,盧家儀. 項目風險管理[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 Kathy Schwalbe. IT項目管理[M]. 2版. 鄧世忠,等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3] 畢星,翟麗. 項目管理[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4] 林關成. 軟件項目管理中的風險分析與管理[J].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2):59-62.
[5] 趙樹,王玉. 項目的風險識別和防范[J]. 上海管理科學,2002(5):51-52.
[6] 范黎波. 項目管理[M].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7] Peter Hobbs. 項目管理[M]. 包曉聞,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