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物流企業是一個正在興起的行業。物流企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物流企業的經濟效益。文章通過物流成本水平衡量指標的研究,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從而達到提高物流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關鍵詞:物流成本;途徑;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F25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07-0062-03
Abstract: Chinese corporations of the interflow of goods and materials have sprung up. The cost of the interflow of goods and materials will infect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orpor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hold the cost of the interflow of goods and materials down in the case of the study about the measurement target of the cost level of the interflow of goods and materials to rais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interflow of goods and materials corporations.
Key words: logistics cost; way; economic benefit
1物流成本的意義
物流成本是指伴隨著企業的物流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是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主要有:運費,即通過車輛、輪船、飛機等將貨物運到目的地的費用,這是物流成本的主要部分;倉儲費,即物流公司建設或租用大型倉庫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費用;材料損耗費,即在貨物運輸過程中使用消耗的包裝費用、搬運設備的折舊費用,物流公司自用貨車的折舊也算在內;人員費用,即員工的工資;各種行政管理費及稅費;另外,在很多時候,還要加上貨物的保險費用和貨物損失的賠償等。
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間的效益背反關系,科學、合理地組織物流活動,加強對物流活動過程中費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動中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從而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2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標
2.1企業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是用來衡量微觀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標,不同的行業,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說來,制造業的物流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業,運輸費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費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費用。企業微觀物流成本從物流活動的領域角度可以劃分為采購物流費、工廠內物流費、銷售物流費、返品物流費和廢棄物回收物流費等。
要準確反應企業物流費用占銷售額的比重,并且使不同企業之間該項指標具有可比性,首先必須明確企業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圍,制定出統一的計算標準;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計算方法。
2.2社會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
社會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是用來衡量社會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標。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范圍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運輸費用,二是庫存維持費用,三是物流管理費用。
運輸費用包括企業使用專業運輸服務,支付給各種專業運輸業者(包括物流子公司)的運輸費用和企業使用自己的運輸工具和運輸設施開展運輸活動所支出的費用。
庫存維持費用包括用于存貨的保管費用(人工費、設施折舊、材料費、水電費等)和存貨所占用資金的成本。前者包括支付給倉庫企業的費用和企業自己從事貨物保管所發生的費用;后者參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和資本投資回報率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存貨金額。
管理費用包括用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統及其運營方面支出的費用。管理費用的計算可以根據歷史經驗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運輸費用和庫存持有費用的總和;或確定一個固定比例,乘以制造業和流通業的GDP貢獻值。
由于各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產業發展水平和物流活動效率等方面存在著差距,因此,反映在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上也有所不同。社會物流成本的統計,離不開企業物流成本的統計,只有在企業物流成本的統計趨于科學合理,并且有了一套完整的統計體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從宏觀上準確把握物流成本的水平。
2.2.1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業物流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實現的重要目標。盡管從物流管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已經進入了物流戰略管理的階段,但是,對于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務并沒有完結。從某種意義上講,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永恒課題,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對于不同的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方式、手段及范圍有所不同而已。在PD(Physical Distribution)階段,物流成本管理局限在銷售物流領域;進入Logistics階段,物流成本管理擴展到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領域,物流總成本的意識得到增強;而到了供應鏈物流階段(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對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追求,已經超過個別企業的邊界,追求的是整個供應鏈,整個流通過程的物流成本最小化。因此,可以說,物流管理到了高級階段,同樣離不開成本這個主題。只要價格還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就仍然是企業物流管理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企業與客戶的關系在我國正以迅猛的速度普及,例如上海大眾認為,全體員工的首要任務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起“以市場為中心,以用戶為上帝”的觀念,在具體的客戶管理中,公司提出“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的模式。所謂“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將客戶資源,作為企業最重要的客戶資源,客戶關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戶價值管理,它將客戶價值分為既成價值、潛在價值及模型價值。通過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戶忠誠度和保有率,縮短銷售周期,降低銷售成本,增加收入,擴展市場,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在提供從市場管理到客戶服務與關懷的全程業務管理的同時,對客戶的購買行為和價值取向進行深入的分析,為企業尋找新的銷售機會,并對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提供科學、量化的指導依據,使企業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發展能力。
2.2.2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物流業作為專門從事物流服務經營的新興產業,它的出現是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的結果,是企業物流合理化的要求。現代物流業憑借其專業化的運作方式,在整合物流資源,實現物流活動規模化方面表現出強大的優勢。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為企業采用外包方式推動物流合理化和效率化,進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提供了條件。
2.2.3產業結構的高度化
不同的產業、不同的產品對于物流服務的需求內容和需求數量是不一樣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特別是經濟水平發展較高的國家,總體的趨勢是,第一產業的比重明顯降低,以服務業為主要標志的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提高。同一產業內部的結構同樣也在發生變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第二產業中,電子產業、生物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加大。這種變化,導致物流量與GDP之間的關系,由過去的那種同步、同力度增長,轉向物流量的增長幅度相對放緩,甚至出現與GDP增長相背離的趨勢。換言之,由于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社會經濟增長對物流量的拉動作用在減小。
體現在物流成本方面,同樣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即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隨著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因此,我們在對不同國家的社會物流成本水平,即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進行比較的時候,不能夠忽略產業結構變化對其產生的影響,注意來自不同主體指標的可比性問題,避免簡單地比較和輕易地下各種結論。
除了以上因素導至社會物流成本水平下降之外,物流服務本身的質量也會影響到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的高低。
物流服務水平與物流成本二者之間不能割裂開來,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物流服務水準之下的物流費用支出。物流服務水準越高,支出的物流費用自然也就越高。物流成本管理的任務是在保證所規定的對客戶的物流服務標準的前提下,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高度化的物流需求,需要高水準的物流服務做基礎才可以得到滿足。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和高度化,以及由此導致的企業生產運作方式的變化,對于物流服務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訂貨周期在縮短,物流的批量在減小,物流作業頻率上升,物流成本也會隨之加大。此外,消費者對于物流服務本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多,這也會導致物流成本的上升。
3物流成本降低的途徑
3.1樹立現代物流理念,健全企業物流管理體制
企業降低物流成本首先要從健全物流管理體制入手,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的有效進行,要有專門物流管理的部門,實現物流管理的專門化。樹立現代物流理念,重新審視企業的物流系統和物流運作方式,吸收先進的物流管理方法,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尋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徑。
3.2樹立物流總成本觀念,增強全員的物流成本意識
現代物流的一個顯著特征,是追求物流總成本的最小化,這一點對于企業構筑和優化物流系統,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和途徑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隨著物流管理意識的增強和來自降低成本的壓力,不少企業開始把降低成本的眼光轉向物流領域,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實踐中發現,不少企業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某一項功能活動上,而忽視了對物流活動的整合。其結果,一是由于忽視了物流功能要素之間存在著的效益背反關系,雖然在某一項物流活動上支付的費用降低了,但總體物流成本并沒有因此下降,甚至反而增加;二是將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變成只是利用市場的供求關系,向物流服務提供商提出降低某項服務收費標準的要求。如果物流服務供應商無法承受而又可以拒絕的話,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便無功而返。
高露潔公司通過樹立物流總成本觀念,增強全員的物流成本意識,實現了很多目標,如通過全球化資源利用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等,以實現更為有效的資本利用。為此,高露潔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在價格占全球業務拓展和市場中更具優勢,這些商業優勢反過來使高露潔能夠進一步降低業務成本。
3.3流通全過程的視點來降低物流成本
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控制物流成本不單單是企業的事,即僅僅追求本企業物流的效率化,而應該考慮從產品制成到最終用戶手中整個供應鏈過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亦即物流系統的投資或擴建與否要視整個流通渠道的發展和要求而定。例如,原來有些廠商是直接面對批發商經營的,因此,很多物流中心適應于批發商物流中心,從事大批量的商品輸送。然而,隨著零售業中便民店、連鎖超市等的迅猛發展,客觀上要求廠商必須適應這種新型的業態形式,展開直接面向零售店鋪的物流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投資就有可能沉淀。同時,新型的業態形式要求建立新型的符合現代流通發展要求的物流中心或自動化設施,這些投資盡管從本企業來看,增加了物流成本,但從整個流通過程來看,卻大大提高了物流績效。
3.4優化企業物流系統,尋找降低成本的切入點
對企業的物流系統進行優化,就是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現狀尋找一個恰當的物流運作方式。物流系統優化是關系到企業的競爭能力、影響到企業盈利水平的重大問題,應該得到企業上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從戰略的高度規劃企業的物流系統。同時,要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個部門在優化物流系統的過程中相互配合。
物流管理部門作為直接對企業物流系統規劃和運營負責的部門,理所應當成為企業物流系統優化的主導者。優化物流系統不僅是物流部門自身的工作,還涉及到生產、銷售等部門,物流部門在企業地位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物流系統化工作的質量。
從物流部門的角度出發,作為優化物流系統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從改善物流作業效率入手,以此為切入點,對物流系統進行優化。但僅此還不能達到物流系統優化的最終目的,還需要將企業的物流活動與生產和銷售活動連為一體,實現生產、銷售和物流一體化,進而實現供應鏈過程的一體化。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物流系統優化,降低物流成本。
3.5構筑現代信息系統與降低物流成本
各企業內部的物流效率化仍然難以使企業在不斷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成本上的競爭優勢,對此,企業必須與其他交易企業之間形成一種效率化的交易關系。這種關系的建立,需要借助于現代信息系統的構筑。這一方面,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準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能由此建立起物流經營運行系統。具體來講,通過企業訂購的意向、數量、價格等信息在網絡上傳輸,從而使生產流通全過程的企業或部門分享由此帶來的利益,充分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需求,進而調整不同企業間的經營行為和計劃,避免交叉重復的物流行為與物資浪費,從整體上控制物流成本多發的可能性。
4降低物流成本與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關系
4.1從企業微觀的角度看
一方面,由于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總成本,從而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提高了利潤水平。在銷售收入和其他成本及費用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因此會得到增加。由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可以知道,企業產品的市場價格是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但價格背后體現的還是產品的價值量,即產品中所凝聚的人類抽象勞動的數量。商品價值并不取決于個別企業的勞動時間,而是由行業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當某個企業的物流活動效率高于所屬行業的平均物流活動效率,物流費用低于所屬行業平均的物流費用水平的時候,該企業就有可能因此獲得超額利潤,物流成本的降低部分就轉化為企業的“第三利潤”;反之,企業的利潤空間就會下降。正是這種與降低物流成本相關的超額利潤的存在,而且具有較大的空間,導致企業積極關注物流領域的成本管理,致力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另一方面,降低物流成本后,企業具備了產品在價格方面的優勢,可以利用相對較低的價格銷售自己的產品,從而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4.2從宏觀的角度觀察
一方面,如果全行業的物流效率普遍提高,物流費用平均水平降低到一個新的水平,那么,該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將會得到增強。另一方面,全行業物流成本的普遍下降,將會對產品的價格產生影響,導致物價相對下降,這有利于保持消費物價的穩定,提高國民的購買力水平。
因此,物流成本的下降,對于全社會而言,意味著創造同等數量的財富,在物流領域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得到節約,資源得到節省,社會效益更大。
參考文獻:
[1] 陳宗建. 時間競爭環境下的企業定價策略分析[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08(1):77-78.
[2] 王懷.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模式選擇的思考[J]. 中國總會計師,2008(1):89-90.
[3] 羅麗萍. 中小物流企業成本競爭戰略選擇[J]. 財會月刊,2008(2):21-22.
[4] 王成. 現代物流管理實務與案例[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