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曙光初現新能源
隨著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價格的高漲,以及環境保護的需求,人類開發新能源的步伐也在加快。隨著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等眾多新能源的推廣,該領域的投資機會也日益明朗。資本該如何介入新能源的發展進程,值得我們探討。
訪可再生能源學會秘書長孟憲淦
快公司:隨著傳統能源的價格高漲,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研發與產業化發展,那么可再生能源有什么特點,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產業現狀如何,是否已經形成一些快速發展的特色產業?
孟憲淦: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水能(小水電)。可再生能源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能源,但是不能直接使用,不像傳統能源煤炭、石油開采出來就可以加以使用,必須通過一些裝置轉換成我們可以利用的形式。比如太陽能是一種光輻射,天天看得見,但必須通過一種裝置轉換成其他形式的能源,比如熱能、電能等。風是空氣的一種流動,也必須通過風力發電機等其他設備,才能產生電能。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自從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公布后,發展很快。目前已經形成產業的可再生能源領域主要是: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而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還沒有形成產業或者形成產業的規模還很小。
太陽能熱水器是中國可再生能源中推廣應用最好的,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項目。無論是總的保有量還是年產量都占世界第一。2007年底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總的保有量已經達到1.08億平方米,占世界總量一半多。2007年年產量是2300萬平方米。占全世界年產量70%左右。到2020年,計劃能達到3億平放米,這個是很可能實現的數字。
太陽能電池:2007年生產了1088兆瓦,組件達到1117兆瓦。數量上能占到全世界產量的四分之一。
風力發電:2006年為260萬千瓦,去年裝機容量已經能達到600萬千瓦,翻了一番還多。原來我們計劃2010年風力發電的裝機總量希望能達到1000萬千瓦。現在看2008年就能達到。國務院去年公布的規劃希望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以現在的發展速度來看就能突破。預計2020年風力發電的裝機總量,樂觀一點能達到1億千瓦,是可再生能源中發展最快的。
快公司:太陽能熱水器、風力發電、太陽能電池作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發展最好的三個領域,從國內市場開看,具體表現如何?
孟憲淦:太陽能熱水器的技術是我們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市場也是在國內,也實現了國產化。可以說,技術、產業、市場都是自己,能為我們國家節能減排降耗做一些工作。每年還能出口創匯幾千萬美元,2007年出口了6500萬美元。
風力發電,以前風力發電機設備是靠引進國外的專利來生產,或從國外直接購買。近一兩年國產化率提高很快,去年已經能達到55%。風力發電的國內市場需求,刺激了設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各個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國產化率才有了提高。
光伏發電問題比較多。主要因為原材料靠進口,市場也在國外,就變成了加工產業,我們只賺一點加工費,國內市場遲遲開辟不了。按照規劃,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總量希望能達到1800兆瓦,也就是180萬千瓦。未來完成這個規劃目標就很困難。國內市場亟待開發。
快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您認為哪些細分領域最適合中國、最值得關注、最須要資金投入?
孟憲淦:風力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發展最快。但太陽能熱水器應當引起重視,過去我們低估了太陽能熱水器的作用。因為在總能耗中建筑能耗占30%左右,建筑能耗里生活熱水又占了15%。一個家庭安裝了熱水器就等于一年節省了好幾噸的煤。如果用太陽能熱水器替代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甚至鍋爐燒水,對節能減排貢獻很大。太陽能熱水器技術成熟,投入又少,安全可靠,應大力提倡,尤其是和建筑結合。
建筑能耗牽涉到家家戶戶,各行各業,無論是機關團體還是事業單位甚至學校、餐旅館服務業都離不開熱水。但和建筑結合時一定要作為建筑的一部分來考慮,避免雜亂安裝。應該在建房最初的時候就做好太陽能熱水器的設計安裝。建筑方面太陽能的應用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但需要說明一點,對投資機構而言,由于目前太陽能熱水器產業規模較大,市場化程度高,良好的投資機會較難把握了。
由于太陽能熱水器只能產生低溫熱水,還要關注電能的問題。目前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價格過高。風力發電一度電是0.6~0.7元,光伏發電一度電是4~5元。現在就需要解決價格高的問題,資金也是該投入的時候了。
快公司: 一般認為,高投入和高成本剝奪了可再生能源企業的利潤,高價位又阻擋了大眾接受新能源的渴望,這個矛盾如何才能化解呢?
孟憲淦: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關鍵是要取得政策的支持。價格高,如果沒有政策導向,光靠市場運作機制,是不可能實現的。假設光伏發電成本是4元/千瓦時,怎么讓普通民眾接受?如果讓整個電網來分攤,假如太陽光伏發電占整個電網的1%,那么1%的高價讓99%的電網來分攤,分攤后每一度電可能就增加1厘錢。對于用戶來講,沒有太大變化,卻支持了光伏發電的發展。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價格會降下來的。等降到市場可以接受的水平,就不需要這個政策補助了。這就如同一個小孩剛出生,需要大家喂奶,需要全社會喂奶,等到長大,才能為社會出力。現在就等于給光伏產業喂奶,等它長大,才能承擔起能源替代的任務。國外光伏發電能快速發展也是因為全社會的支持,一方面從經濟上分攤高價差額,一方面大家有環保的意識。
在國內,也要提倡全民的參與,提高全民的綠色能源意識。此外還要著力推動技術進步,推動市場化。無論是政策推動,科技進步來降低成本價格,最終的因素是市場因素,可再生能源最后達到市場化,才能夠普及才能夠發展。
快公司:對于投資機構來說,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需要注意哪些誤區和問題?
孟憲淦:可再生能源投資有三大類:一是制造業和產品的投資,如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熱水器的制造業;二是工程類投資,如風電場,光伏的項目;三是科技研發環節。
這三類中,科研環節周期長,風險大,需要長期投入,很可能10到20年沒有成果。制造業和產品投資目前有一定需求,例如硅材料、光電的設備、風力發電的設備。現在的投資主體一般都是大型國有企業,只有光電設備中有一些民營資本進入。工程項目,尤其是風電場的建設,目前都是國家的大公司在投資建設。因為需要的資金量太大,比如風力發電每千瓦就要7000~9000元的投入,光伏發電每千瓦就要6~10萬元的投資。等到有利潤的時候,外資和民營資本才有可能進入。
很多投資公司都在尋找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但至今成功的案例非常少。投資于風能發電的投資公司還沒有到盈利的階段。光伏產業目前在國內的規模很大,但由于兩頭在外,有很大的風險性。前幾年進入的一些大公司還好,像尚德、英利等大公司已經籌集完資金,實現了上市。對于新的投資公司,我不建議此時再進入。中國的光伏產業嚴重依賴國外市場,原材料這一領域需要投資,但是原材料這一領域我們沒有關鍵技術,發展趨勢還看不清楚。對于硅材料只有國產化完成,價格降下來,這個產業才會健康發展,而且市場不能完全依靠國外。
應當說投資可再生能源現在僅僅是在一個摸索的階段,沒有到成熟投資的階段。這個產業才剛剛起步,像光伏產業在國內快速發展不過3、4年的時間,風力發電機產業也是最近才快速發展起來的。只有太陽能熱水器這個行業時間長一些,也不過就20多年歷史。
總的來講,投資要慎重,要充分調研跟蹤,目前成熟的項目很少。不要盲目投資,否則很危險。
導語:生物質能最大的優點就是能變廢為寶,野草、地溝油、麻瘋果、秸稈、甘蔗渣等這些令人頭疼的作物和垃圾都是生物質能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