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節能減排”成為社會主旋律的今天,太陽能熱利用這個朝陽產業正逐步升溫……
今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把節能減排提升到國家科學發展的前所未有的高度,著重開發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核能等新能源是節能減排中的重要內容。如果考慮到便利性、可操作性、低成本等因素,太陽能便成為節能減排中的排頭兵。
“在節能減排的產品行列中,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節能、環保、經濟實用的綠色產品。每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年均能源替代量為150~180公斤標準煤,相當450~500度電。到2020年我國若發展到4.5億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其能源替代相當3100萬千瓦裝機,年替代6500~7500萬噸標準煤,相當2100億度電”,9月8日,在北京花園路的辦公室里,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在接受《快公司》記者采訪時說道。
拒他介紹:近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已居世界首位,目前行業重點是提高產品品質和擴大應用,讓中國成為世界太陽能熱利用的研發和制造中心。
獲得新發展
“得益于國家對節能減排的高度重視,我國太陽能產業從2000年開始快速發展。其中,2007年是我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飛躍發展的一年,年產量達2300萬平方米(16100兆瓦),比上年增長30%,銷售總額320億元人民幣,為社會提供了約250萬個就業機會。到2007年底,總保有量為10800萬平方米(75600兆瓦),比上年增長20%,每千人擁有太陽能熱水器面積達83平方米(見表5)。可以說,我國從1990年后逐漸成為太陽能熱水器生產與使用大國”,羅振濤說。

羅振濤所在的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成立于1992年,是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中成立最早的一家專業委員會。作為行業協會領導,也作為我國太陽能熱利用專家,羅振濤16年來一直充當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一方面,努力貫徹國家的相關政策,并及時傳導給企業;另一方面,在國家制定行業政策時,以書面形式及時向國家反映企業的心聲,以便國家制定出企業可操作的政策,因而對其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如今,我國太陽能產業有近3000多個企業,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有20多家:山東皇明集團(含億家能)、山東力諾集團(含力諾瑞特、新材料和武漢工業)、江蘇太陽雨集團(含北京四季沐歌)、山東桑樂公司、北京清華陽光等公司。2007年出口額達6500多萬美元,年增長28%,出口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在內的80多個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大型骨干企業和一些急劇發展的企業,自行投資建立機械化、自動化太陽能熱水器生產線。如皇明年產500萬支、節能30%真空管自動生產線,是國內外首家;清華陽光的真空管生產線也正在調試;力諾瑞特和太陽雨的無氟水箱發泡生產線;大部分骨干企業紛紛建立水箱內外膽加工生產線等,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和能耗。用現代化裝備和手段加快了產業的升級。
漸受市場青睞
有專家預計到2015年,僅全國住宅用太陽熱水器將達到2.32億平方米的擁有量,普及率將達到20~30%,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前景和“錢”景都被雙重看好。作為太陽能熱利用專家,羅振濤也對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了希望。
據羅振濤介紹,國家規劃2010年總保有量達1.5億平方米,2020年達3億平方米,若政策支持到位可實現3.5億平方米的保有量,屆時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將增長到1.8億平方米。因而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可觀的。
目前,太陽能熱利用產品日益受到市場青睞,我國三大熱水器市場已全面擴展:
首先,太陽能農村市場已啟動,來勢較大,太陽能熱水器已成為各地新農村的內容之一。在富裕地區如江蘇、浙江、山東、廣東等沿海地區已成為農民實現洗浴的理想設備,在浙江嘉興地區推廣率達73%,海寧縣達81.5%以上,在中國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市場也正在啟動。

其次,太陽能熱水系統工程化應用市場快速增長。學校、賓館、飯店、部分洗浴中心紛紛上太陽能洗浴系統,以節能減排、降低成本,2006年工程化份額約為25%,2007年達30%以上。
第三,太陽能熱水器的國際市場潛力巨大。從2001年以來,中國太陽能熱水器出口總額在不斷增長,2007年出口額達6500萬美元,出口歐洲、美洲、非洲與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預計到2010年國際市場有1.0億平方米的份額。
目前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品已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0%左右。然而,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品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來自生產行業的信息顯示,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累計擁有量都居世界第一。不過,如果以人均擁有量計算,則處于極低水平,遠遠落后于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特別是北京,盡管國內領先的太陽能技術都集中于此,許多太陽能示范建筑也在這里率先建成,但銷售量遠遠落后于其他省份。
在首都北京,每年平均日照時間長達2760小時,日照充足,適合發展綠色清潔、取之不盡的太陽能,為何太陽能利用程度卻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呢?據記者了解,北京市昌平區一個新建樓盤推出了“太陽能”概念,吸引了不少購房者。旁邊小區的幾位住戶受啟發,也想裝太陽能熱水器,物業卻以“破壞住宅外貌”而拒絕。還有些地方,雖然物業沒禁止,但居民安裝時才發現,因為建筑沒為太陽能設備預留管道,自己安裝幾乎不可能。要么不許,要么不便,因而太陽能熱水器設備的銷售自然也就不斷萎縮。不過,隨著太陽能這類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發展,北京也會慢慢普及太陽能熱水器,到時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產品的市場需求量也將大增。
而在銷售上,銷售渠道建設合理與否、管理科學有效與否,越來越成為影響制造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廠家直銷、專賣店代理、工程渠道、連鎖賣場、建材市場以及小區展示等營銷模式。其中,專賣店代理是其最主要的模式,也是廠家競爭最激烈的模式。
新一輪投資熱潮涌動
太陽能熱利用是投資少、見效快、經濟實用、節能減排,實現我國能源替代的一個朝陽產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曾表示:“世界對于中國能源前景和中國太陽能市場十分關注。”
的確如此,在國際油價大漲的今天,一些國際投資公司再也按捺不住掘金中國新能源的投資沖動。據媒體報道,在今年1月份,美國高盛投資銀行、鼎暉國際投資公司與山東皇明太陽能集團在德州市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根據合作意向,兩大國際投資機構首批將向皇明太陽能注資1億美元,支持太陽能產業發展并積極推動皇明集團的上市工作。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在2007年12月撰寫并發布的《2007中國新能源產業年度報告》中指出,2007年以來,各種投資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以及各種風險投資機構如摩根士利丹等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介入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場。與此同時,各種民營資本、私募基金也開始投資國內這一領域,彌補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業發展初期階段資金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表示,在中國,太陽能熱水器已基本實現了商業化,并帶動了玻璃、金屬、保溫材料和真空設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的新興產業。截至目前,在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企業達到1300多家,且民營占據主導地位。而到2010年目標是,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達到1.5億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陽能灶、太陽房等太陽能熱利用,年替代能源量將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
世界性的能源緊張迫使世界各國都把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常規能源的開發當成重點課題來研究,各行各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為大勢所趨。而且,據記者了解,中國正在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體系,力爭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提到一個更高的程度,因而,未來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對這一領域的投資將呈現一個更大的增長。
困局有待破解
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市場需求的拉動。預計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還將保持持續穩定的增長。但是發展中的市場背后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一些不健康、不和諧的因素。
總體來說,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發展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缺乏優惠政策實施細則。《可再生能源法》從客觀上、總體上為可再生能源法的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奠定了政策基礎和發展環境,同樣對太陽能熱水器產業亦是如此。但是僅有可再生能源法尚不能適應產業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必須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
第二,科技投入較少,產品更新換代慢。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絕大部分是盈利的,但用于新產品開發的投資相對較少。除個別大型骨干企業之外,多數骨干企業缺乏技術人才、研發手段,無產品創新能力,使得目前市場上高技術含量的新技術、新產品不多。
第三,大品牌的市場集中度不高。2007年,5000萬元以上銷售額的企業,其中市場占有率為46.8%;億元銷售額的企業,其市場占有率僅為31.2%。數據表明:大型骨干企業的產品供應市場能力過低、集中度不高,為一些低質劣品占據市場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第四,低劣產品干擾市場。目前,不少太陽能熱水器制造企業屬非正規運營,主要表現為企業生產工藝落后,無現代化的生產手段,質量管理工作混亂,產品檢驗手段匱乏;甚至許多小企業產品不經檢驗直接出場銷售,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影響行業聲譽等。因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否則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持續發展將受到影響。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指出,現在市場確實不是很成熟。現在新的企業很多,從技術上、管理上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還有一些人把太陽能企業看得太簡單了,認為買一些管子、水箱就可以做了。這里面需要很多的經驗,需要很多的科研技術。現在我們發展的規模很大了,但是從整個的情況來看,產品的技術創新還比較薄弱。
他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技術創新第一個要國家重視;第二,我們的骨干企業,有能力、有財力來投入科研方面,我希望通過你們進行宣傳,大的品牌要重視技術進步,要加大科研的力度,要鼓勵創新。只有創新你才能夠占領未來的市場。”
在采訪結束時,羅振濤也對記者表示,希望太陽能熱利用產業今后能得到國家更多優惠政策的扶持,包括金融、財政與稅收的支持。稅收金融優惠:包括減免太陽能生產企業增值稅和所得稅,免其他地方稅或用支持等額的研發和技改項目的方法返稅。他還建議,將太陽能熱利用產品的出口給予補貼;國家對一些特殊人群提供財政補貼也是必要的,尤其是農村地區、城市低保人群、養老院、孤兒院等。
人物檔案 羅振濤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專業研究員、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太陽能熱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節能協會太陽能專業委員會主任。七十年代末先后在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機械部青海柴油機廠、中國科學院石家莊農業現代化研究院工作;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從事可再生能源研究工作;1983年赴國外AIT理工學院訪問學者,主修太陽能專業;回國后致力于太陽能熱利用研究,獲得16項國家、省市級科技成果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2等獎一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2等獎一項、3等獎二項;有著作4部、論文36篇;獲中國計委、科委、經貿委“七五”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中國科學院先進科技工作者,農業部先進科技個人等稱號;是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