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如同劍客,錢,或者說資本就是他們要握到手中的利劍——但同樣是舞劍,不同的人和招法卻大相徑庭,高下有別。
第一種是“手中有劍而心中無劍”之人,雖然手中握到了投資,但是心里并無決算,按“江湖地位”來看,屬于“劍生”一類,類似于運氣比較好的入門者。但劍乃兇器,握在手里而不能駕馭,反會傷及自身。
第二種是“手中有劍,心中也有劍”之人,這就屬于劍客了。
只有第三種才為上品,即“縱使手中無劍,但心中有劍”之人,這就達到了劍俠級別。打個比方,史玉柱曾經在創業道路上一敗涂地,但其令人佩服之處在于,手里的劍被奪走,但心里的劍已經百煉成鋼,對創業家來說,心中有劍才是“劍俠”。
這并非清談,而是涉及到創業融資的兩個基本規律,遵從規律,融資之路會順利很多,至少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否則難免費力不討好。
其中一個核心規律,也是專題文章《解決資金問題的根本之道》一文反復闡述的根本理念——創業融資不是“商機一計劃書一融資”的公式,而是先依靠自有資金啟動項目,先用“心中之劍”把項目優勢做出來,然后才能在項目優勢基礎上,開始融資之旅。
雖不是百分百的企業如此,但這樣的融資理念,絕對是帶有普遍意義,而又往往被創業者所忽視的。
另外一個規律與此類似,“千萬不要把融資當收入!”這也是個“心中有劍”的路數。
從專題里的coogle公司融資案例可以看出來,Google雖然是創業公司獲得超級利潤的佼佼者,但據參觀過Google的人講,“盡管非常成功,Google公司的辦公環境仍十分質樸,它的一萬多臺服務器基本上是低成本個人電腦連接在一起平行運行的集合!”
這樣的好處是什么?
通過認真地管理自己的財務資源,coogle公司成功地避免了1999年第一次融資后再追加風險資本的需要,在創業公司里,這是非常少見的。“融資不是收入”,任何資本都是有“毒性”的,急速膨脹的過程里,創業公司需要融資來催熟自己,但是也需要盡可能多地減少“毒性”的侵入,保證創業者的收益和對公司的有效控制。
換句話說,這融資的第二條規律,也在避免創業者反為劍所傷。
筆者相信,真正認同這兩條規律,立足于“心中有劍”的讀者,就可以開始吸收本專題的“營養”了——《“心中有劍”融資道》專題正是在這些規律基礎上,細致入微地向創業者講解“劍道”的一個精致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