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的神經中樞。大腦的反應如果變得遲鈍,人們的思維、語言、動作就會變得緩慢,甚至無法正常進行。然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習慣往往在無意當中損害了大腦的健康,會使大腦的反應變得遲鈍。那么,都有哪些習慣會令大腦的反應變得遲鈍呢?
1.長期飽食:人們在進食過飽后,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種物質是導致毛細血管內壁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并能促使動脈發生硬化的一種蛋白質。如果長期進食過飽,大腦可出現動脈硬化、早衰和思維能力減退等現象。
2.輕視早餐:很多人因為早晨趕時間上班就省卻了吃早餐。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早餐不但要吃,還要吃好。因為經過一整夜的時間,人體內前一天用餐產生的能量已被消耗殆盡,此時如果不及時地補充食物,會使人體內的血糖濃度過低,無法供給大腦等各個器官所需要的營養。如果大腦經常處于營養不足的狀態,會變得反應遲鈍。此外,早餐的質量也與人們成長時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3.長期吸煙:香煙在燃燒時可產生尼古丁、煙焦油等2000多種化合物,其中的大部分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每支卷煙可產生一氧化碳20~30毫升左右。而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比氧氣高出260倍,可使血液的供氧能力降低,使膽固醇貯量增多,從而會使人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等癥狀。因此長期吸煙的人,其大腦會出現供血不足、神經細胞變性、腦組織萎縮等現象。
4.睡眠不足:睡眠是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的質量差,會使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從而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令大腦反應遲鈍。
5.經常沉默寡言:從一個人的語言表達狀況可以看出其大腦的反應速度。語言表達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鍛煉大腦的功能。所以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語言的表達,尤其要多應用一些內容豐富、有哲理性、邏輯性的語言。否則,長期沉默寡言,會使人變得反應遲鈍。
6.長期在受到污染的環境中工作:大腦是人體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升。如果經常在空氣受到污染的環境里學習或工作,會使大腦的功能因供氧不足而變得低下。
7.較少動腦: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動腦、勤思考,大腦才會變得靈活。而較少動腦的人會加速大腦功能的退化。
8.帶病用腦:人們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勉強地堅持學習或工作,就如同讓本該維護的機器繼續運轉一樣,不僅效率低下,還會給大腦造成損害。長此以往,就會使大腦變得遲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