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防病健身的功效已被人們所公認。可人們對做哪種運動能防治何種疾病卻知之甚少。專家告訴我們,人們若根據自身的癥狀采用不同的運動方式,就能防治多種疾病:
1.做屈指運動可養眼:
操作者可雙手握拳,然后讓雙手的小指反復地做屈伸運動。可每次做30~60下,每天做3次。屈指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眼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人的小指外側根部有一個叫“老眼點”的穴位。人們經常刺激這個穴位對防治老花眼和白內障都具有很好的功效。
2.做扭腰運動可健胃
操作者可取站立位,將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放松上身,將腰部沿水平位最大限度地轉向一側,然后恢復正立位,再轉向另一側,如此反復地做扭腰運動。可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每次做100下。扭腰運動可改善人的腸胃功能,對便秘、腰痛、失眠也有較好的療效。
3.做下蹲運動可強心
操作者可取站立位,將雙腿屈曲,蹲下后停2~3秒鐘再站起來。體質較差者或老年人可半蹲或略微屈膝。每次可下蹲30~40下,每天應做2~3次。下蹲運動可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改善心臟的功能。
4.做大笑運動可強肝
人在大笑的時候,隨著面部表情肌的運動,胸肌、腹肌和肝臟等消化器官也會參與共振,并可對肝臟起到“按摩”的作用,從而可增強肝臟的功能。南斯拉夫的波卡斯博士認為,男子每天應做14~17次大笑運動,女子每天應做13~16次的大笑運動。
5.做小跑運動可健腦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健康教育專家萊斯指出,長期進行小跑運動可健腦、益智和改善腦疲勞。他在進行長期觀察和實驗后發現,人們在出現腦疲勞后進行跑步運動可使腦功能恢復58%,而吃藥只能恢復40%~50%。因此,腦力工作者應堅持在每天傍晚時小跑30~50分鐘。
6.做步行運動可治療消化性潰瘍
患有消化性潰瘍的人可用速度緩慢、全身放松的步行運動來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每天至少應步行1次,每次可步行20~3O分鐘。步行運動可調節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改善胃腸功能,消除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的癥狀,促進胃腸潰瘍面的愈合。
7.做水跑運動可減肥
運動學專家指出,水的阻力是空氣阻力的12倍,在水中跑45分鐘相當于在陸地上跑2個小時。因此,在水中跑步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減肥運動。做水跑運動時,操作者的身體應垂直懸浮于深水中(鼻孔應比水面稍高一些),同時用四肢一起劃水,模仿出跑步的動作。想減肥的人做水跑運動不僅可以去除腹部多余的脂肪,而且會使雙腿變得健美。人們在進行水跑運動時要循序漸進,每次運動的時間應以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為度。
8.做劃船運動可治療坐骨神經痛
操作者可背靠墻壁坐下,伸直下肢、前屈上身,模仿出用槳劃船的動作,并力求每次都能用雙手摸到自己的腳部。此動作應緩慢而有力。操作者的活動范圍要由小漸大,活動次數亦應逐日增加,以達到身體的最高耐受程度為準。此種運動對于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癥、先天性腰椎管狹窄癥和梨狀肌綜合征等病癥所致的坐骨神經痛有顯著的療效。需要注意的是,坐骨神經痛患者若在進行此項運動后疼痛未能得到減輕,則不宜再用此法進行治療。此療法也不適合急性坐骨神經痛的患者使用。
9.做等張運動可降血壓
等張運動是指人們在運動時肌肉縮短、關節角度發生變化的一種運動形式,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高血壓患者在進行等張運動時可通過全身肌肉的反復收縮引起全身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進行此項運動的強度應以不超過其心臟負荷的50%為宜,其脈搏應保持在110次/分左右。高血壓患者每天可做一次等張運動,每次可做30~60分鐘。
10.做骨盆運動可治療尿失禁
約有10%的女性患有尿失禁。合理的體育運動有助于此病的康復。操作者可仰臥在床上,雙膝彎曲,先收縮臀部與下腹部的肌肉,將背部緊壓在床面上,然后放松上面的肌肉,收縮背部的肌肉,將身體抬高,使骨盆離開床面一段距離。操作者可先做此動作10秒鐘,然后放松10秒鐘,如此反復地做此運動。每天可做一次,每次應連續做90~160下。此項運動可起到強化骨盆肌肉、防治尿失禁的作用。
11.做懸身運動可治療腰背痛
操作者可用雙手握住比自己身體稍高的單杠,然后用力拉提,使身體懸吊起來一段時間。可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應懸身3~5分鐘。懸身運動能使人全身的肌肉都得到牽拉,使頸、胸、腰椎間盤逐漸恢復彈性,并可增強肩關節的靈活性。因此,人們經常做懸身運動,可有效地防治腰背痛、椎間盤突出癥和肩周炎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