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不僅僅是運營商
災難發生后,運營商扮演的不僅僅是一個為大眾提供多元化服務的企業角色,而更像是一個全能的神。其實需要提供服務的對象都沒變——政府機構、人民解放軍、企業客戶、大眾消費者,但是服務的好與壞所產生的結果卻直接關系到人命的生與死。因此,一切似乎都變成了神話故事,生命需要奇跡,而運營商,在這種時刻成為了創造奇跡的助推者。
中國電信—小靈通的“靈通”
5月12日,中國電信安排四川機動通信局調出2輛應急通信車開赴災區,并調配了5部海事衛星電話,用于應急指揮。
同時中國電信安排四川省長途傳輸局派出4個搶險隊,攜帶救災物資奔赴災區,另外,阿壩州分公司也組織10個搶險隊,進行緊急搶險。
5月13日13時43分,中國電信緊急調度了部分小靈通供政府主管領導應急指揮使用。
5月13日13時55分,中國電信率先打通汶川通訊線路。
成都市的中國電信固定電話和小靈通在本次地震中經受考驗,在成都GSM完全不能接通和CDMA部分接通的情況下,固定電話和小靈通在應急通信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前線沖鋒
中國移動—兵貴神速
5月13日凌晨,中國移動青年突擊隊隊員們分別搭乘空軍直升機前往重災區。
5月13日上午,中國移動遂寧分公司員工彭海豐跟隨軍方飛機空降至青川縣,他為當地災區帶去了一部衛星電話、一臺發電機和發電油料。通過這部電話,當地的災情第一時間傳送到四川省委省政府,為抗震救災工作搶得了寶貴的時間。此時距地震發生不到20個小時。
5月13日11時42分,利用中國移動樂山分公司員工王剛攜帶的海事衛星電話,與外界隔絕近22個小時的平武恢復了通信。
5月14日18時10分,中國移動內江分公司員工王輝成功到達汶川縣映秀鎮,為當地帶去了油機和衛星電話,成為當地重要的電力保障和與外界聯系的通信工具。
5月15日凌晨6時,中國移動兩名工程人員抵達重災區汶川縣城。
5月16日下午,理縣突發里氏5.9級強烈余震,古爾溝—理縣道路突然塌方,造成已恢復的理縣光纜再次中斷。

5月18日凌晨,19名中國移動突擊隊員整齊列隊,他們攜帶的衛星電話、通信搶險設備,空降到至今道路未通、斷絕聯系、搶險大部隊未到達的19個震區盲點鄉鎮,打通災區生命線。
中國聯通—全力以赴
面對災情,四川聯通在第一時間緊急啟動通信應急預案,成立24小時通信應急小組,并派出數輛通信應急保障車趕赴汶川等地的重災區。同時,四川聯通主動與政府部門聯系,并派專人前往省地震局了解救災信息,向用戶免費發布政府公告、交通狀況和救災信息。
聯通四川分公司領導一直堅持現場辦公,研究部署抗震搶險保通信工作,全程監控和指揮調度。
聯通員工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以最短時間、最高效率的搶險恢復了中斷的通信網絡,重災區的阿壩、都江堰、綿竹、什邡、彭州、青川等地中斷的通信網絡基本恢復正常運行,同時還加強了全省重要干線維護和基站的搶修維護工作。
后方總動員
周邊地區受災嚴重,而作為救災大后方的成都市區雖無大礙,卻人心惶惶。市民很難與災區親朋取得聯絡,焦急之際關于大強度余震的謠言四起,致使大量成都市民露宿街頭,交通秩序混亂和治安的不穩定嚴重影響了賑災工作的開展。
據中國電信四川信產公司總經理傅強介紹,針對出現的各種情況,四川電信系統內人員自發組織召開討論會,尋求解決難題的好方法。在保證語音和短信服務暢通的同時,通過小靈通短信群發,為廣大市民宣傳預防地震的知識,及時播報余震預報信息和各地受災情況,在協助政府穩定社會秩序的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為了方便市民與親人取得聯系,中國電信在成都市區設立100多個“中國電信免費報平安服務點”,300余部電話為群眾免費提供通訊服務。
傅強說:“我們也深切感受到最可怕的并不是災難本身,而是不能及時了解信息。我們通過運用一切技術手段—短信溫馨提示、彩鈴、互聯星空網站天虎網等,及時為市民提供準確的信息播報?!?/p>
技術與預案的領跑
技術的救災力
毫無疑問,此次巨大的災難對汶川周邊震區內的光纜、基站帶來了重大損失,這也造成了當地通訊傳輸的阻斷,為信息傳遞和抗震救災帶來了困難。而在傅強眼中,電信企業最關心的并不是自己內部的損失,而是客戶?!熬臀覀兎盏念I域,我們最關心客戶的損失問題,尤其是IDC的客戶。從地震發生到現在我們一直隨時保持和客戶溝通。因為我們的抗震設計是按照8級抗震的要求,所以我們的IDC一直運行正常,沒有出現任何故障,這也是我們能及時把相關信息傳遞給九城、盛大,騰訊等重要客戶的原因。”

傅強回憶道,在5月12日下午地震剛剛發生2-3分鐘后,由于小靈通的通話需求量劇增,一時間無法接通,但過了下午3點之后,小靈通就好打了,而固定電話基本沒有問題?!傲硪环矫妫覀冞€需要保證短信的暢通,”傅強說,當天下午4點,電信就幫助成都市政府的相關通告通過小靈通短信成功發布。
“電信目前的業務以固定有線網絡為主,小靈通基站大量密集覆蓋也是以有線網絡為基礎,哪怕某些基站出現問題,其它基站也能夠兼顧通訊職能?!敝袊娦潘拇ㄐ女a公司副總經理李永忠告訴記者,“過了高峰期后,小靈通的話務暢通很快就能得到恢復?!?/p>
而除了保障通訊,互聯網也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傳輸通道。令人欣慰的是,在災難發生之后,互聯網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暢通無阻。“互聯網是第一渠道,第二我們通過電話收音機業務,類似以前的岷江音樂臺,撥打118971,可以收聽到電臺的相關信息。”傅強告訴記者,“我們通過主動推送的方式,及時快捷地向寬帶用戶告知抗震救災的最新信息?!?/p>
應急預案不只是為了應急
“中國電信作為國家基礎網絡的運營商,擁有完整的保障機制是必須的?!备祻娫谙蛴浾哒劶半娦旁诰o急狀態下的應急預案時,語氣堅定的說,應急方案的特點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一是電信應急通信保障的機制,僅僅靠資金的大量投入和相應先進技術并不能完全保證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長期積累的經驗不斷去完善和修正,指揮、調度需要長期的演練,人員采用半軍事化培訓,才能保證預案的執行力度。
比如說早在2006年,中國電信就在成都掛牌成立了災備中心,結合四川省政府的力量,為打造西部信息樞紐的規劃打下了很堅實的基礎。傅強介紹說,目前該中心已初具規模,機房、硬件都已到位,服務的內涵和運營也在快速得到提升,CNNIC、華西證券等企事業單位已經入駐。而到今年8月,四川電信還會在成都正式建立一家更具規模的災備中心。
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網絡發展方向來看,基于固話網絡和IP技術的通信系統,在抗高峰和抗高負荷方面的表現確實穩定可靠。據了解,在此次特大地震災害中,成都市區的固定電話和基于固定電話線路的寬帶幾乎沒有受到中斷的影響,通訊技術的日益發展,IP技術和語音時分技術對于高負荷的承受力很強。
傅強提到的最后一點,是多個部門提供多形式的保障手段,能夠將災害的損失減小到最低。比如曾為南極科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奧運會火炬傳遞提供通訊保障的“機動通訊局”,就是用以應對緊急狀況和戰略保障的專業部門。

“我們有機動通訊局、長途傳輸局,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备祻娬f,電信內部的應急預案一直堅持在完善,涉及業務、技術、網絡、人員等多個層面,“機動通訊局自身也有完善的方案。包括IDC,都有一系列預案。而這些應急預案,通過這次重大的自然災害也得到了檢驗。根據災情,我們會把各種情況進行分類,對于每一類都有對應的措施。比如操作層面的,光纜物理性中斷后如何迂回,每個系統都有方案,并且經過了長期演練。這是我們電信人所保持的優良傳統?!?/p>
一場震撼全球的汶川大地震的發生,各大電信運營商紛紛不於余力投入到抗災搶險的工作中,他們付諸行動時所表現的高投入、高效率,使人不得不為其愛國熱情、尊重生命而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