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和諧社會是每個人心中的向往與愿望。因為,和諧社會沒有無知和愚昧;沒有辦事不講程序與恣意妄為……有的是,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有的是“君子坦蕩蕩”“君子山岳定”;有的是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有的是高尚、美好的社會追求,法治社會的民主以及社會精神狀態的積極向上;有的是,和諧、和睦、和善、和解、和為貴、和氣生財、和平發展;有的是,用語顯和諧,出言順人心,大家都使用暖人心窩的語言,從而讓我們的社會無茶無酒水也甜,到處呈現春風拂面、激情洋溢的新氣象……所以,構建和諧社會,是當今社會的熱情呼喚,是我們始終不渝的追求,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走進和諧社會的氛圍中,領略那難以言說的美妙吧!
【一號美文廳】
和諧社會是知識社會
鄧偉志
和諧社會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與社會的和諧;第二部分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需要以社會科學為指導。社會科學是關于社會的知識,它所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反映的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因此,只有運用社會科學,才能實現社會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需要以自然科學為指導。自然科學是反映自然界之間的關系,以及自然界自身發展的規律的。因此,只有運用自然科學,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因此,和諧社會只能是知識社會。
嚴格地講,和諧社會的和諧度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在生產力低下的時空中也有過和諧社會。我們今天要構建的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應當是知識社會。今天有些不和諧是愚昧造成的。無知帶來不和諧。貧窮、愚昧、腐敗是社會的三大毒瘤。“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坦蕩蕩”容易和諧;“常戚戚”不容易和諧。唐代孟郊說的“山岳定”容易和諧;為了蠅頭小利爭來爭去的“絲毫爭”就不容易和諧了。我們要的是“坦蕩蕩”與“山岳定”之類的和諧。
那么,怎樣才能有知識呢?這就要學習,學習社會科學,學習自然科學。應當承認,我們不僅是現代科學的素質不高,而且人文知識也不算多。可以相信,倘若能把我們中國人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一個年級,社會的和諧度就可以上一個臺階。現在,到處都在提倡“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會”,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學習,不僅受教育少的人要學習,而且受教育多的人也要學習。社會是個百科全書。要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各行各業的人都要學習,即使是大專家也要學習。專家的長處在于專,專家的短處也在于“專”所帶來的對專以外的知識很難知之甚多。社會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學習決不能有一刻停歇。
現在有些人成天埋在文山會海中,不讀書,不實踐,因此,說話只會說套話,干巴巴,硬邦邦,沒人愛聽。那些埋在文山會海里的人,往往以實踐經驗豐富自詡;殊不知,不深入實踐,浮光掠影,是學不到真本領的。
學習科學,不僅要學習科學知識,而且要學習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比科學知識更重要。和諧社會的支柱應當是科學精神。沒有科學精神的社會發展是蒼白的。
所謂“科學精神”就是求真精神,一是一,二是二。所謂“科學精神”,就是懷疑和批判精神。懷疑和批判是創造性勞動的起點。
“弄斧到班門,下棋找高手。”為了構建和諧社會,我們應當盡量把知識水平往高處提。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改)
思考練習
1.解釋下面詞語的含義。
①自詡②浮光掠影
2.你同意作者所說的“今天有些不和諧是愚昧造成的”的觀點嗎?請結合身邊的事例簡述理由。
3.通覽本文,你認為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為和諧社會添磚加瓦,盡到責任?
【二號美文廳】
和諧的名與實
顧勇華
有些人口稱“大力構建和諧社會”,其言其行往往與和諧社會相去甚遠。有時,是借和諧之名,變相取消批評和自我批評,把和諧變成一團和氣。有時,是講和諧就抵觸輿論監督,甚至千方百計設置障礙。有時,是辦事不講程序,恣意妄為,誰有意見誰就要擔起“影響和諧”的責任。有時,是故意掩蓋矛盾,尤其是隱瞞群眾疾苦的實情,誰說實話誰就是“破壞和諧”的罪人。構建和諧社會,不能不重視消除這些有害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因素。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談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理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華民族對理想社會追求與向往的體現和升華”,這些話講得很有深意。
與此同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已經成為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社會政治概念。不過,當人們在任意級別、任意內容的會議或報告中都能聽到這個概念時不難發現,“和諧”二字有“名”與“實”之別。
全國“兩會”上傳遞出來的聲音,是一種很“實”的說法,至少告訴人們這樣一些信息——
比如,講求和諧是一種高尚、美好的社會追求。計劃經濟體制下有過貧困的“和諧”,也許高尚,卻必定不美好;片面追求物質享受,既不高尚也不美好。在改革開放建立起來的物質基礎上建設和諧社會,稱之為“民族的追求”是恰當的。
又如,和諧社會理應是法治社會,法制不健全,不講民主平等,“和諧”就無從談起。
再如,和諧社會的建設必須與全體公民素質的提升相互促進。不發展先進生產力,不發展先進文化,不普及教育和科學,不克服落后和愚昧,就做不到真正的和諧。
還有,在和諧的社會里,主流的社會精神狀態應當是積極向上的,人們崇尚勤奮學習、寬容大度、不驕不躁,具有健康的心理。
可見,“和諧社會”具有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內涵,具有需要人人參與建設、為之增色的特征,具有求真務實的特性。
與上述很“實”的理解不同,有些口稱“大力構建和諧社會”,其言其行往往與和諧社會相去甚遠,如前文所說。也有的時候,一些人只想到別人對自己“和諧”,而不愿意為構建和諧社會傾心出力。
這些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曲解、誤解,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黨員、黨員干部之中,這與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先進性很不相稱,我們不能不重視消除這些有害于和諧社會建設的因素。
(選自《人民日報華東新聞》,有刪改)
思考練習
1.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和諧社會”的主要特征。
2.借和諧之“名”的目的是什么,結合實際說說其危害。
3.本文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三號美文廳】
和諧社會要有融洽的語言環境
尹明善
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對的不同群體就需要構建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而要融洽和諧就必須有語言作為溝通不同群體間的橋梁。這橋梁應當平坦暢通,即這些語言必須中聽和諧。
“優勝劣汰”“弱肉強食”把社會描繪成你死我活的叢林,讓弱小者天天處于驚恐之中,還有什么和諧可言?為了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我們既要宣傳競爭,更要宣傳團結互助,扶危濟困。
“好話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我們一定要多用、多創造暖人心窩的語句,使人感覺無茶無酒水也甜。只有在這種融洽的語言環境里,全體人民才可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給全黨乃至全社會提出了一項新任務,也可說是開創了一門新學問、一種新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和”文化:和諧、和睦、和善、和解、和為貴、和氣生財、和平發展。“和”的產生是因為有“不同”。不同的人群,彼此該怎樣相處,是競爭、斗爭、你死我活,還是和平共處、和衷共濟?中國傳統選擇了“和”:“君子和而不同。”當今的中國有諸多的不同:有欠發達地區和較發達地區,有比較困難的行業和較為順利的行業,有先富和后富。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些相對的不同群體就需要構建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而要融洽和諧就必須有語言作為溝通不同群體間的橋梁。當然,這橋梁應當平坦暢通,即這些語言必須中聽和諧。
在一些敏感的問題上創造和諧語言需要大智大慧。比如“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之所以入耳入心,就是因為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是最現實的,“手中的麻雀勝過屋檐上的鴿子”。又比如曾經有人想為“有產者”正名,這和多年來崇尚的“無產者”有對著干的意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一詞的創造,功莫大焉!它既讓實力不弱但語言地位不高的“個體戶”“私營企業主”樂于接受,也沒有人想要向誰挑釁惹誰不快。這是社會變革交響樂中創作出來的閃光音符,奏鳴著和諧社會的融洽樂曲。
做事須循法理,出言要順人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一定要慎用、不用那些讓一部分人感到不投機的話語,以免造成幾家歡樂幾家愁的不和諧。我們一定要多用、多創造暖人心窩的語句,使人感覺無茶無酒水也甜。只有在這種融洽的語言環境里,才可能做到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
(選自《文匯報》,有刪改)
思考練習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人與人之間交流使用最多的語言有怎樣的要求呢?
2.文中說,中國傳統選擇了和:“君子和而不同。”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你曾經因為語言的關系而傷害別人或被別人傷害過嗎?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請結合本文來談一談。(60字左右)
《構建和諧社會》
一號美文廳:
1.①自夸。②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逝。2.同意。正如作者所說,“無知帶來不和諧”。愚昧就是無知,無知往往就沒有正確觀念,缺乏善惡標準,就會混淆黑白,搬弄是非,腦袋仿佛為別人所長,容易被他人利用和左右。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一位病弱的老人要求一名青年為其讓座,該青年沒有好氣地說:“為什么要把座位讓給你,我又不認識你,再說了,誰知道你是真病了還是假病啊。”老人很生氣,周圍的人也紛紛譴責這位青年。“不和諧”就這樣產生了。3.要學習社會科學知識,為社會和諧出力;要掌握自然科學知識,使人與自然和諧。具體而言,就是要不斷學習,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還要學習科學精神,從而走向知識社會,脫離愚昧和無知。
二號美文廳:
1.和諧社會是一種高尚、美好的社會追求;和諧社會是法治社會;和諧社會,主流的社會精神狀態應當是積極向上的;同時,“和諧社會”具有深刻的政治、經濟、文化內涵,具有需要人人參與建設、為之增色的特征,具有求真務實的特性。2.目的是:變相取消批評和自我批評,把和諧變成一團和氣。有時,講和諧就抵觸輿論監督,甚至千方百計設置障礙。有時,是辦事不講程序,恣意妄為,誰有意見誰就要擔起“影響和諧”的責任。有時,是故意掩蓋矛盾,尤其是隱瞞群眾疾苦的實情,誰說實話誰就是“破壞和諧”的罪人。危害是:庇護了一些別有用心、心術不正之人的違法犯罪行徑,助長了歪風邪氣;傷害了同事、朋友間的和氣與感情;破壞了友善的生活、學習、工作氛圍;甚至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巨大災難等。如明明大家都知道某位領導的所作所為是錯的,如果有正義感的人指出了,就會遭到想象不到的非難與抱怨。3.文章采取正反論證的方法,對“和諧”的“名”與“實”之別進行了有破有立的論說,并且能夠引用“兩會”上的談話,論點鮮明集中,令人心悅誠服,具有極強的雄辯性。
三號美文廳:
1.語言必須中聽和諧,出言要順人心,每個人一定要多用、多創造暖人心窩的語句,使人感覺無茶無酒水也甜,給人一種春風拂面、熱情友好的感覺。2.這里的“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彼此之間要有獨立的思想與競爭意識,而不是無原則的一團和氣;要團結互助,相互寬容友好,扶危濟困,人與人之間要大力提倡和為貴。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