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在昏暗的燈光下,我翻開了那本塵封已久的《中國近代史》,在歷史中感悟我們的家園。
1840年帝國主義打開了當時清國的大門。1842年,沒落的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我們無法想象國人在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忍受了太多的苦難,有些人甚至已麻木。
但是當咸豐皇帝再次回到他的寢宮時,情景可想而知:撫摩著京城那被烈火所焚毀的號稱百年不倒的城門,家,在何處?欲語淚先流。他的眼里是無盡的悲傷。
從此,中國人的家園變成了帝國主義豺狼肆虐踐踏之地。
中國人無奈地望著長空,責問蒼天;低下頭卻見到一則標語:“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中國人的目光噴著怒火,血在心中沸騰。
孫中山先生盡畢生之力修補中國的家門,魯迅等仁人志士則為拯救國人的精神而鞠躬盡瘁。魯迅先生后來在《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中寫道:“此后回到中國來,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边@也是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根本原因。
1931年9月18日,這是令每一個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恥辱日。
1937年,日軍侵華,炮轟盧溝橋,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再次降臨在中國人的頭上,我們的家園再一次遭蹂躪。
1937年12月,民國首都南京,變成了30萬無辜的中國人民凄涼的墓地。
中國人酷愛自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天地間就聽見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钡穆曇?。經過八年的艱苦抗戰,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中國人民是勤勞的人民,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重建了家園。新中國的成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開始,可惜極“左”的路線又讓中國陷入了另一個困境。緊要關頭鄧小平提出了“堅持改革開放”這一重要方針,中國要崛起,獨領風騷。歷經五千年,中華民族要再創輝煌。
今天,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我們應更加自信地向前走,堅信我們未來的家園會更美好!
合上歷史書,回味祖國的歷史,我明白了:我們要時時愛護自己的家園!
點評
該文選材立意獨具匠心。小作者拓展視野,把視覺落于大角度即國家來寫自己的家園。為了避免重復敘述歷史,作者抓典型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通過藝術的概括,形象地寫出了舊中國遭受的苦難,同時又敘寫了新中國從崛起到再創輝煌的自信,體現了作者的愛國情懷。文章結構嚴謹,語句流暢。
【指導并置評:林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