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閱讀與信息提取題近幾年來頻頻出現在中考試題中,這類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語言概括能力、閱讀文章能力和活用知識的能力。這類題靈活新穎,關注時尚,考生發揮空間大。要做好這類題就要看考生能否把握住閱讀材料的大意,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到重要的信息。有的材料看似很長,讀后無從下手,其實不然。下面是筆者總結出的幾點技巧,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1.找骨干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題(有時有背景材料)、結語四部分。標題是對新聞內容的精煉概括,導語是對新聞內容的具體概括。因此要做好概括題,就得看標題,標題就是眼睛,只要在標題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就可以。有時所選新聞沒有標題,則可以看導語。若是一段新聞,則可以看該段的第一二句話,有時可以用原句,有時則需要在原句的基礎上做適當刪減。若是兩段式新聞,則可以重點看第一段,往往第一段就包含了導語。總之,做這類題要正確找出骨干,即導語(標題)。
2.組合法
新聞是一種以記敘為主的文體,有同記敘文一樣的基本要素。利用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用“人物+事件”的格式來組織簡短的句子,即按照“什么人(或什么物)于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或發生)了什么事”的順序陳述。其中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是人和事,若在該則新聞里時間比較重要就在概括的時候點出時間,若地點重要則點出地點。也就是在閱讀完一則新聞后,先找出該新聞里的人,再提煉出事件。這類方法適用于不容易找骨干的新聞題。
新聞閱讀題型大致有這樣幾種:一句話概括消息的內容;提煉作者的觀點;從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等。但無論哪種題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我們做這類題的時候還應注意幾點:①一般采用的句式是陳述句;②要注意思考原材料所要告訴讀者的是什么;③盡量用材料中的詞匯;④一定要注意題干,嚴格按照要求去組織句子,因為這類題一般都對字數有要求。
總之,做這類題的過程就是先閱讀材料,然后利用上述方法做出答案。這樣,令我們頭疼的題型也會成為我們樂意做的題,且能做到“百做百勝”。
以下是筆者從2008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摘選的兩道題。
1.(2008年蘭州市試卷)下面的消息摘自2008年1月9日《文匯報》,請仔細閱讀后按要求答題。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確: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解析:此題針對熱點“限塑令”的發布,考查的是考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充分理解材料內容,抓住材料中重要的人、事,將最能表現材料中心的內容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答案:國務院發布通知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2.(2008年煙臺市試卷)請給下面這則新聞擬一個能概括內容且語言簡明的標題。(不超過12個字)
據新華社西藏珠峰大本營5月8日電 2008年5月8日9時17分,人類首次將象征“和平、友誼、進步”的奧運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峰頂點燃。羅布占堆從火種燈中點燃了取火棒后,用取火棒點燃了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手中的火炬。隨后經王勇峰、尼瑪次仁的傳遞后,第四棒火炬手黃春貴點燃了“祥云”火炬。在海拔8844.43米的地球最高點,年輕的藏族女火炬手次仁旺姆將火炬高高擎起。這一刻,中國向國際奧委會作出的火炬上珠峰的莊嚴承諾圓滿實現。這是奧運歷史上海拔最高的火炬傳遞,這是奧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壯舉。
解析:此題緊貼熱點“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考查的是考生擬寫新聞標題的能力,其實仍是考查考生概括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題需圍繞材料中“第一次”三個字,進而寫出“第一次”典型事件發生的典型要素。此外,作為新聞標題,需簡潔,還要吸引人。
答案:北京奧運圣火點亮珠穆朗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