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的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尋找真善美的過程。無論是做人的道理,還是具體的東西,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尋找:人生的坐標,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樂,心愛的物品,健康,財富,知識,幸福……
你曾經尋找過什么?你正在尋找或將要尋找的是什么呢?相信你也會有這方面的體驗、感受和認識。
請以“尋找________”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體不限,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題。半命題作文的寫作,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將題目補充完整。“題好一半文”,我們的補題必須符合客觀實際、積極向上,要補充能夠反映青少年時代風貌的健康內容。同時,所補題目要符合情理、邏輯。補題要把握好“度”,失度則失真,甚至會有悖情理,違反邏輯。因此,我們補題時要慎之又慎,要與情理、邏輯相吻合。
其次,內容要緊扣題意,立意要正確。半命題作文跟命題作文一樣有審題選材的限制。這道作文題目,“尋找”是動詞,文題前的提示語提醒我們“你曾經尋找過什么?你正在尋找或將要尋找的是什么呢?”因此我們擬補題時涉及的內容必須是一個關于“尋找”的故事,有一個“尋找”的過程。同時立意要正確,思想要健康。文章要寫出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事物發展的規律,發人思考,啟迪智慧。
再次,選材要新穎別致。古人說:“文章當自成機杼,成一家風骨,不可寄人籬下。”千人一面、大同小異的作文,只會令人難以卒讀,使人厭煩。所以,選材構思時要盡量避免和別人撞車,要打破常規選材的束縛。比如可以考慮轉換觀察事物的視角,從孩童的視角來寫世界,用非人類的眼光來審視人類社會等等。選擇材料時,既可從低層次去考慮,例如“尋找”一件毫無感情寄托的物品,“尋找”一般的人,突出“尋找”的結果;也可從高層次去考慮,去“尋找”高層次的東西,比如財富、知識、友情、親情、真理、奧秘、人生的坐標……強調“尋找”的過程。
【佳作展示一】
尋找幸福
黃艷虹
尋尋覓覓,四壁鋼筋水泥,抬頭望天空虛無物,低頭是條條相似的路。要尋找幸福,談何容易?先別泄氣,路是人走出來的,咱們不妨按部就班,試試看!
不知道直接通往幸福的路,我們先找地圖。
辛苦勞動的民工被生活的重壓壓得無法喘息,在以為生活已經無路可走時,他想起了兒子那一聲聲親切的叫喊聲,想起了妻子那些粗淡卻至味的晚餐,還有什么比一家人快樂地生活更幸福呢?于是,他有了通向幸福的地圖。父母的地圖是孩子事業有成,成家立業;企業家的地圖是企業宏圖大展,沖出國界;政治家的地圖是國際關系和睦,和平發展……盡管幸福看似虛無,但總有痕跡,盯住自己地圖上那個目的地圓點,大踏步進發吧。
攜著地圖,享受一路風景。
誰都知道,走向幸福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有的人愁眉深鎖,咬著牙一路狂奔,眼中只有終點,在辛苦追逐中感受幸福的神經已經麻痹了,到最后得到一紙證書,一疊紙幣,一聲沒有感情的鼓掌,這樣的意義是什么?何不放慢心跳頻率,漫步在那陽光的大道上呢?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埋頭于泥沙般的數字中,在緊張的追求中擁有一顆豁達的心,享受每一個靈感的迸發,享受小數點后每一個數字的發現;劉翔在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之前,在刻苦的訓練中總是享受每一秒與風賽跑的時光,享受著每一次挑戰。于是,他們在尋找到幸福之前,已經享受到了幸福的優待,嗅到了幸福散發的香味。
走到目的地,繼續下一站的幸福。
千辛萬苦走到目的地,幸運的人已經將幸福收入囊中,細細品味。但也有一些人,到達目的地時一無所獲,他們泄氣地扔下背包,無奈地沉默著。政治家賈誼盡心竭力造福天下,到頭來留下一句“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嘆息;諸葛亮鞠躬盡瘁成就蜀國,最后“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只要生命還在,就還有力量,就還有資本去尋找幸福。認輸者留下,尋找者繼續出發……
尋尋覓覓,幸福似乎不見蹤跡。尋找幸福不僅在終點也在過程,幸福遠不過地平線,勇敢出發就獲取了美好的開端!
點評
這是一篇議論性文章。文章開篇設置懸念:“要尋找幸福,談何容易?”然后圍繞“怎樣尋找幸福”謀篇布局,分層次安排了三個分論點,逐層深入地闡述“怎樣尋找幸福”這個論題,最后得出結論“尋找幸福不僅在終點也在過程,幸福遠不過地平線,勇敢出發就獲取了美好的開端!”。文章觀點深刻,事例典型,論證比較充分,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佳作展示二】
尋找精神的故園
涂安然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蒼山無語,不問光陰。我生來便在尋找,尋找那精神的故園。我知道一個理想的城堡穿越了時空在向我低語,而我正佇立茫然的渡口。“渡向何方?”我尋找著聲音的來處。“渡向何方?”它再度響起,沉重,像寒風般無孔不入,讓我纖弱的身軀顫抖不止。
“我在尋找。”我告訴它。
它便讓我在尋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們,那些被埋葬在歷史淤泥之下的寂寞靈魂。我知道你們也在尋找,尋找那精神的故園。
那多情的光陰,請帶我,帶我到泛黃的春秋。孔子,在一條塵沙飛揚的小道上,我看見了你。六十三歲的你依然瘦小,九年的周游列國耗盡了你的心血,卻未能讓你功成名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你笑著形容自己。縱使風塵已經改變了你的容顏,而我卻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尋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年的車輪的碾壓中化為沙礫,而你堅持著,尋找著,于是后世記住了你同你的儒學,記住了你湮沒在斜陽古道里的身影。
那多情的光陰,請帶我,帶我到遙遠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靜而破敗的草堂里,我尋到了你的身影。艱難苦恨染得你兩鬢如霜,連綿的戰火與生活的窘迫終于拖住了你一生尋覓的足跡,卻無法遮蔽你的炯炯目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明白,那凝淚的雙眼,為何只向著你夢里的桃花源。尋找的結果是“國破山河在”的殘局,我看見了你的疲憊。滿樹楓葉如淚般落下,染紅了護城河的水。
那多情的光陰,請帶我,帶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國維,看那清華園滿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養下開得多么絢麗。他們說你的自殺“是殉清,是尸諫”,而你已經說過:“五十之年,唯欠一死,至此事變,義無再辱!”他們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為學術而生,為學術追尋一世,最后為學術而死!北伐軍在“萬方鼓角”中勢如破竹,你仿佛看到了你的理想連同晚清的象征被連根拔起。“生滅原知色即空,可堪傾國付東風。”我凝視著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我想問,王老,你可曾尋到——那精神的故園?
我仍佇立在那茫然的渡口,我看見人們匆匆走過。他們都在尋找。他們的目的地也許不盡相同,無論幸福、愛情、親情、財富,我都知道,那一切終歸屬于他們精神的故園。
于是我明白了,為什么它讓我看見你們孤獨追尋一生的宿命,你們的靈魂因尋找而回歸,因尋找而永垂不朽。
我們依然在尋找。即使耗盡我們的一生,只尋找到一抔精神故園的塵土,我們也在所不惜。
點評
文章立論深刻,觀點鮮明,論據典型,結構嚴謹。作者運用孔子、杜甫、王國維三個事例,說明“尋找那精神的故園”的重要,從中獲得人生前進的動力。
【佳作展示三】
尋找健康
魏明
什么是健康?健康在哪里?我帶著這一古老而新鮮的問題,去尋訪遠古的靈魂。
屈原說他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康。當勤政受阻、忠心遭謗時,白衣投江便是對“健康”的回答。
李白說他追求的是文化的健康。當退隱江湖、對酒當歌、賦詩歌唱便是對“健康”的詮釋。
康熙說他追求的是體魄與精神的雙重健康。博覽群書,精研西學,圍獵豐收,總理朝政,便是他對“健康”的理解。
魯迅說他追求的是全民族的大“健康”。當他發現國人不只缺乏健康之身更缺乏健康之思想時,棄醫從文,以筆戰斗便是他對“健康”的追求。
我有些困惑,又帶著這一命題,去尋訪文學畫廊里的生命。
林黛玉告訴我她多么想擁有健康的身體。
桑地亞哥告訴我:“人格的健康多么重要。”
冉阿讓告訴我:“健康就是要有一顆向善的心。”
哈姆雷特則說:“健康的思想最重要。”
我帶著形形色色的回答,回到了現實世界。
我看到了霍金,坐在輪椅上的他,無法講話的他,但他有充滿睿智的眼神。他身有殘疾,卻又非常健康。他的健康,在于思想、拼搏,永不言敗。
我看到了李嘉誠,腰纏萬貫又樸素平易的他。從一個窮苦孩子成為商界大亨的他,他的健康,在于有錢卻不迷戀錢,為公眾奉獻自己的一顆愛心。
我還看到了他們——平常人——在別人有難時伸出援助之手……
一切,就在我們的身邊。
我忽然明白了,健康原來就是這樣。體魄、思想、心理、追求諸多方面,同時擁有固然極佳,但擁有一種也不失可喜。它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種生存方式,只要心底有健康召喚,就不會誤入歧途。
是啊,健康原來就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的人哭訴的大氣,一種并不湍急的河流,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峰……
讓我們一起去尋訪那屬于自己的健康,來高歌這健康的美麗……
點評
文章補題完整,構思巧妙。作者按照“尋訪遠古的靈魂”——“走回了現實世界”的順序行文,比較全面地闡釋了“健康”的內涵。文章立意正確,主題明確,首尾連貫,前后呼應,結構嚴謹,語言簡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