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華羅庚先生到法國南錫大學,參加那里為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而舉行的隆重儀式。主席把博士綬帶披在了華羅庚先生的中山裝上,國歌奏響,華羅庚先生情不自禁,熱淚奪眶而出。一直到這個時候,華羅庚先生才有了比“初中畢業”更高的學銜。
這一年,華羅庚先生已是68歲。
其實,華羅庚先生如果單單是為了得到一頂博士帽,大可不必等到今天。1936年,華羅庚到達劍橋大學時,著名數學家哈代正在美國旅行,此前他曾看過數學家溫納推薦華羅庚的信及華羅庚的論文,并給另一位數學家海爾布倫留了一張便條:“華來時,請轉告他,他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通常若要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至少要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海爾布倫問華羅庚:“你打算攻讀哪一門課程?”華羅庚回答說:“謝謝你的好意,我只有兩年的研究時間,自然要多學點東西,多寫點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縟節,太浪費時間了。我不想念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學者。我來劍橋大學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學位。”
海爾布倫聞言,不禁大感意外:“東方來的人,不稀罕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者,你還是第一個。我們歡迎你這樣的訪問者。”
就在那里的一年當中,華羅庚完成了11篇論文,而這些論文,每一篇都可以讓他得到一個博士學位……
1985年6月12日下午的日本東京大學報告廳,日本數學學會請華羅庚在這里作學術報告。
華羅庚先生于下午4時12分開始演講,起初他用中文講,再由翻譯譯成日文,后來為了節省時間,改進演講效果,他又改用英語直接講。不知不覺,約定的45分鐘演講時間已經到了,75歲的華羅庚先生看看表,臉上帶著一種孩子般的神情,向會議主席和臺下的觀眾請求道:“我還可以延長幾分鐘嗎?”
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
誰也沒聽出這句話中的讖語意味。華羅庚先生又講了十多分鐘,最后,他說了一句“謝謝大家”,在掌聲中坐了下來。
接著,華羅庚先生的朋友,日本女數學家白島富美子捧著一束鮮花,向講臺走去。華羅庚先生俯身向前,伸出手臂,就在他將要接過白島富美子遞過來的鮮花時,他的身體突然向后一仰,倒在了講臺上。
東京時間下午5時16分,一代杰出的數學大師,倒在了最后一次講學的講臺上。
(選自《意林》)
靈犀一點
華羅庚不懂得珍愛生命嗎?不!華羅庚不慕虛名,抓緊時間進行科學研究,以一個初中生的學歷,取得了許許多多具有博士學位的人也不能獲得的成就。就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還在宣傳他鐘愛的數學,直到倒在最后一次講學的講臺上。華羅庚的一生,就像一塊海綿吸取水分一樣永遠不停地吸收營養,充實生命。其實,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讓生命更有意義,就是在延長生命。
【孫俊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