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古詩中有許多關于“秋”的名句,請認真閱讀下列詩句,展開聯想,然后按要求作文。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李白《日出行》)
秋風想見西湖上,化出白蓮千葉花。(賀鑄《鷓鴣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鄭板橋《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文體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寫成詩不少于20行)。
【思路點撥】
讀有關秋的詩句,有兩個過程很重要。一是透過詩句浮現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二是品味出詩句所蘊涵的情感,從而推想出寫詩者的生活狀態。因此,在寫作中展開聯想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以上文題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拓展思維。一是設置一定的場景,重心放在寫自己(作者)的感受上。可以讓自己在所設置的場景中活動,從而在活動中自然地引出材料所提供的詩句,或者是寫自己熟悉的與秋有關的詩句。需要注意的是,作文中一定要營造出詩句所描繪的氛圍和境界。二是借助詩句寫詩人,重心放在寫詩人(原詩作者)的生活上??梢酝ㄟ^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推想詩人的生活狀況和情感歷程,既而表達自己的看法。
【佳作展示一】
悲 秋
蹇永娥
現實把夢境拉回,瑟瑟的秋風吹過臉頰。這該是秋天的氣息了吧。
秋天是怎樣不知不覺地來了,之前我還在感懷夏天的愜意,而現在已是落葉滿地。把毛衣裹緊了些,輕輕撿起一片梧桐葉。沉吟間,恰有張炎“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的感覺。而想想如果我還裹在棉被編織的夢境里,是不是又“四海變秋聲,一室難為春”了呢?
夏天出生的我,是很怕冷的,自然不會喜歡這悲涼的秋。而秋天,似乎自古就是凄美悲涼的代名詞。輕輕地念一句馬致遠的“投至兩處凝眸,盼得一雁橫秋”,眼前便似乎浮現出了漢元帝、王昭君兩地相隔,相思難相共,只有大雁劃過秋季的天空,留下一片凄美惆悵的畫面。是不是秋天的風景都呈現出離別的愁緒呢?
在這個落葉紛飛的季節,想念曾經的人、事,想念永不褪色的過往。
一直很喜歡柳永的詞: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好一個“楊柳岸”,好一個“曉風殘月”,柳永的筆竟能把這種離愁別緒描繪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此讓人傷懷。
不過,同樣的秋,也有淡然的悲。鄭板橋的“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表達的應該是一種愜意吧。只是他的那句“難得糊涂”,我至今難以琢磨,悟不透其深刻寓意。折取一枝瘦竹,江上垂釣,秋風做伴,哪還能有什么哀愁可言呢?
不是所有人的情愫都如出一轍,正如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其他人眼中的秋,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致呢?當記憶的膠卷在腦海中不斷地回放,于是身邊的秋又被渲染上了一層悲傷。
我想對于景物的喜惡,多半緣于賞物之人心情的差異。然而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放大呢?同心存大義的英雄比較,自己的悲傷是何等的渺小啊。面對此刻這樣矛盾的情緒,我的心底泛出的選擇是樂觀。
于是,便有了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p>
點評
1.喃喃自語,情感細膩。“秋天是怎樣不知不覺地來了”“在這個落葉紛飛的季節,想念曾經的人、事,想念永不褪色的過往”,作者仿佛自言自語的敘述語調給人以溫馨細膩的感受,很有感染力。
2.悲中寫出樂觀,給人力量。作者認為不能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放大,并認為同英雄相比,個人的悲傷是何等的渺小,由此提出即使在秋日也要保持樂觀的觀點,蘊涵哲理,給人以啟迪。
【佳作展示二】
秋 顏
文璇
看到窗外深黛色的樹瑟瑟地搖曳,看到深灰的土地上不再有陽光的艷影,看到女孩們拉緊了衣鏈在風中飄揚著長發,我亦換上毛衣,驀然發現原來秋已款款而至。
都說“自古逢秋悲寂寥”,也確是。一個人漫步于小道上,少了炙熱陽光的陪伴,只覺得風兒從指尖滑過,絲絲涼氣襲向全身。風兒躍到桂樹上,挑落了粒粒桂花,遺落了滿地金黃,馨香在頭頂繚繞。我不禁想起劉禹錫的“窮巷秋風起,先摧蘭蕙芳。”纖纖蕙芽是柔軟的,怎受得住秋風的摧殘。但秋日并不都是寂寥的,不是還有“我言秋日勝春朝”嗎?有詩為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漫山楓葉紅似火,映紅了半邊天,也映紅了詩人的眼,秋的火熱使詩人忍不住駐足觀賞。
在秋的影片里,風和葉總是主角,它們不斷地上演著一幕幕絕美的抒情短劇?!扒镲L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將我帶到了一個至善至美的境界。秋風拂動,落葉飛揚,引得我心馳神往。看到落葉,人們總會聯想到傷感、悲涼等詞語。其實不然,李白的《日出行》中不是說“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嗎?落葉本身并不具備讓人愁的能力,是人們看到她的凋零,賦予她感性。倘使落葉在秋天不落,依舊高掛枝梢,生機盎然,那還算是秋的本色嗎?
難道你就不覺得少了點什么韻味嗎?風是秋的主旋律,“秋風想見西湖上,化出白蓮千葉花”便將秋寫得活靈活現了。白蓮在風中隨波而漾,宛若白衣素女,亭亭玉立,那一種站在秋的容顏里守望的姿態,多么的讓人思緒翩翩呀。
秋的畫面是最靈動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以菊為伴,對山嘯歌,不慕富貴,只向往田園式的生活,遠山近菊,淡淡的畫面,洋溢的是淡淡的純真與閑情雅趣。杜甫面對滔滔江水漫漫落葉,吟出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的詩句。這渾厚的畫面,不單單是寂寥,那種廣博的胸襟所呈現出的悲壯更在人的心間千百次地浮現?!皩懭∫恢η迨葜?,秋風江上作漁竿?!编嵃鍢蛞灾駷楦?,垂釣于秋風江上,天高氣爽的意境渲染著他的愜意,也衍化出他的品性超俗。
秋款款而來,又悄然而去。在“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的沉吟中,我拾起一片落葉,放在掌心,仿佛托起了整個季節的容顏??粗逦募y理,我知道那就是我要找尋的秋天。
點評
作者設置了一個漫步于小道,在秋風中自然地聯想到關于秋的詩句的場景。拾起一片落葉,守望秋天,古詩名句自然貼切地融會在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噴涌而出。行文中,作者用“都說‘自古逢秋悲寂寥’”“在秋的影片里,風和葉總是主角,它們不斷地上演著一幕幕絕美的抒情短劇”“秋的畫面是最靈動的”三個代表著作者觀點的句子統轄有關詩句,使文章思路清晰,層次井然。
【佳作展示三】
秋意,我的思緒
高楚瑤
秋站在夏的尾巴上眺望,當夏蟲變得沉默,陽光變得溫柔,綠葉布滿滄桑,塵埃在干燥的空氣中嬉戲時,她來了。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漸覺一葉驚秋”當綠葉不再依舊,她便帶著滿世的凄涼,滿眼的悲傷來了,一滴淚仿佛就能融化所有的陽光。
騷人們看著寂寞而蕭條的她,便耐不住寂寞了?!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倍鸥﹂L年漂泊在外,孤獨無依,這個多愁善感的她便勾起了他心中無限的感慨。
秋也是美麗的女子吧!我猜測著?!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蓖硐颊宫F一抹笑容,碧湖接住星星點點的光輝,接住的也是點點秋意。水與天相接,接住美麗的容顏。這樣的女子,卻突然讓我想起了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凄苦而孤獨,于是“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一陣陣瑟瑟涼風伴著絲絲細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兩位美麗的女子在這黃花飄零時互訴愁腸,惹人心傷。
可是還有一個更美、更愁、更凄涼的女子?!按夯涞赜腥嗽?,秋葉落盡無人收?!弊⒍愕哪臼懊艘诳酀谢匚?,注定你清泉一般的高潔最終要被世俗塵封?!氨У们锴椴蝗堂?,自向秋屏移淚燭。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一首《秋窗風雨夕》,引得人淚滿面,愁滿腔。
這個季節讓人享受到更多的是流逝。夏日里瀟灑的亮麗讓人忍不住追憶,秋引發的對愛人的思戀更平添了幾多愁緒。記得溫庭筠筆下的那女子,如水的溫柔,雙眸盈滿思念的哀愁,望穿秋水,“腸斷白蘋洲”。
獨坐秋天下,藍天、淡云、遠山、近樹、鳥鳴,幕天席地,放眼便是秋的情懷。
點評
1.化用古詩,親切自然。作者把古詩句化用在自己的敘述中,比如“記得溫庭筠筆下的那女子,如水的溫柔,雙眸盈滿思念的哀愁,望穿秋水,‘腸斷白頻洲’”“腸斷白頻洲”,本是“詩句”,在這里卻成為了作者敘述事件的語言,親切自然。
2.由詩及人,相得益彰。作者用《聲聲慢》的詞句寫李清照的凄美,用《秋窗風雨夕》的詩句寫林黛玉的凄涼,詩與人水乳交融,形象富有韻味,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