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佳作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冬,湖北華容小道之上。兩軍對壘,兩將相會,“義”字展現。
一側,兵士精神抖擻,蓄勢待發。一將紅光滿面,美髯飄拂。他的身后,“關”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不必問,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關云長了。
另一側,幾十號人馬簇擁著一個精神疲憊的敗將。那位將領的后面,是一面破敗不堪的“漢”字大旗。此人就是之前聲聞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丞相——曹操。赤壁一戰,他的百萬雄師損失慘重,又經趙云、張飛圍追堵截,就只剩下眼前的這幾十號殘兵敗將了。
雙方將領目光相對,一言不發。不過,大家都清楚,戰斗的結果毫無懸念。
死一般的寂靜充斥著眼前這條窄窄的冤家小路。這時——
關羽想起了當年溫酒斬華雄的場面,眼前的這個人端了一碗酒給自己。他一言不發,心想:今日該說點什么了吧?他肯定要向我求饒。正想開口嘲笑幾句,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曹操也在想:雙方力量懸殊太大,看樣子,是天不容我呀。罷,死就死吧,也算壯烈一回——只是我這一死,一統天下的事業誰來完成?他想要跟關羽求情,卻又覺得不妥。
二人就這樣對視著,一言不發;他們的戰馬也是一動不動,兩軍也就這樣對峙著。
關羽又想起了當年曹操安排自己嫂嫂時的細心,贈送赤兔馬時的慷慨,放他“千里走單騎”時的寬容……握著青龍刀的手遲疑了:我有何理由捉他?
曹操在想:我對關羽可謂仁至義盡,只要我求情,他應會放過我一馬。但曹操又放不下丞相的架子,只得故作鎮定,沉默……
關羽的眉頭緊鎖:我一生以“義”為重,人稱“義薄云天”,捉了對我有恩的曹操,“義”字又何在?但我可是在軍師面前立下軍令狀的呀,不捉他,軍法難違,這可怎么辦?
曹操的心咯噔一下。
關羽的眉頭忽然松了下來:罷!放他去吧!孟子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狈潘グ桑闶俏覍λ髑榈膱蟠穑瑢Α吧嵘×x”一詞的詮釋。想罷,將手一揮,軍兵讓路。
曹操一喜:天賜良機!立刻領殘兵從華容道倉皇而逃。他走在后面,想要說幾句感激的話,卻又不好開口,只得向關羽投去感激的目光……
華容道上,“義”字永存。關、曹二人的第二次無語相會,為日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埋下了伏筆,也為我們提供了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