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類型】
古詩詞鑒賞是文學作品欣賞的內容之一,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已成為中考試題中的一種常見題型,應引起我們的重視。這類題目的特點一般為:一是所選古詩詞以課本所學的為主,兼顧少量課外的;二是考查的內容較多是常識記憶、內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語言品味等;三是題型由客觀題轉向了主觀題,多了一些鼓勵創(chuàng)新、弘揚個性的開放性題。
古詩詞鑒賞所考查的類型有:
1.鑒賞字詞。
動詞:在鑒賞詩詞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詩詞中動詞的使用,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例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中的“濺”“驚”二字,不僅用字新鮮,而且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修飾詞:大部分為形容詞,它在詩詞鑒賞中也是關注的重點對象。例如“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中一個“孤”字,寫盡環(huán)境之孤苦,從而表達詩人的孤獨心情。
虛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意、開合呼應、悠揚婉轉、化呆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
2.品味思想感情。
古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感情有:
憂國傷時: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如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罪行;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鄉(xiāng)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xiāng);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
3.賞析表達技巧。
表達方式: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古詩詞鑒賞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不同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具體地說,就是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結構形式: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時,稱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比興、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等。
【鏈接中考】
對古詩詞的考查不同的地區(qū)出題的角度和方式也不同,下列就是2008年各地中考試題中對陸游的《游山西村》詩的不同考查方式。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1)古典詩詞講究煉字,首聯中的“足”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2)頷聯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在現實生活中有何意義?
答案:(1)“足”字表現了農家款待客人時傾其所有的盛情。(2)頷聯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水環(huán)繞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難辨,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用來比喻在困境中出現希望或轉機,也道出了世間事物變化的哲理。
2.(1)品讀詩歌,展開想象,描繪一下詩人初來農家時見到的情景。
(2)詩歌的第二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你分析其原因。
答案:(1)略。要求:寫出出場的人物(詩人和村民)、景物和場面(擺的酒席)等。(2)略。參考要點:景色優(yōu)美,充滿哲理,對仗工整。
3.(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聯寫景中蘊涵哲理,耐人咀嚼。請簡要分析。
(2)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案:(1)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景后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其蘊涵的生活哲理——不論前途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于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2)表達了作者對淳樸、閑適的田園生活(農村生活)的喜愛(向往)之情。
4.(1)請概括詩人游山西村時的所見所聞。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廣為流傳的佳句,你認為人們會在什么情況下引用它?為什么?
答案:(1)略。(2)面對困境時;因為這兩句詩中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即不放棄希望,經過努力,一定會有新的出路,一定會進入新的天地。描繪或贊美山水美景時;因為這兩句詩描寫了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的美麗景色。
5.(1)請找出詩中贊賞村民熱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名句為什么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
答案:(1)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2)本句充滿詩意,朗朗上口,寫出了鄉(xiāng)村美景,亦充滿哲理,所以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
小結:對《游山西村》的考查,相同的地方是都對名句進行了考查,多數地區(qū)都要求展開想象,對該詩的情景進行描繪,徐州市側重考查古詩詞煉字的作用,連云港市要求闡述尾聯的感情,廣州市要求找出詩中贊賞村民熱情好客的句子,答題時都要在理解全詩內容主旨和寫作技法的基礎上,運用詩詞鑒賞方法通盤考慮,從而全面而準確地答好問題。
【模擬演練】
閱讀下列古詩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一、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詩的前兩句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將“銅雀春深鎖二喬”換成“國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登岳陽樓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本詩頷聯所寫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菊 花
元 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1.第二句中“遍繞”“日斜”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是什么?這首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望江南
李 煜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詞人筆下的景色有什么特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詞句具體分析。
五、秋登宣城謝胱北樓
李 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這首詩中,最能體現秋天特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最能體現江城的美,請說說這兩句詩好在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系學過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叔書云》,說說尾聯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絕 句
杜 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1.詩人用一“燃”字,寫出了山花怎樣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兩句詩人寫自己漂泊在外,歸期遙望,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氣氛,抒發(fā)了詩人極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緒。
2.“小橋流水人家”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美景,它被穿插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本詩系作者從被貶之地嶺南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時所作。
1.首句中“斷”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詩中以“風飄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哀;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地名,暗示了形勢的險惡和作者境況的危苦。
2.結合我國歷代名人志士對待生死的價值觀,舉例談談你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這首詩中“浮云”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從這首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期參考答案
《古詩詞鑒賞》
一、1.詩的前兩句借一件古物來興起下面對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嘆。或前兩句寫興感之由。2.不好;以二喬的命運形象代表東吳的命運,更能體現詩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見大,感情表達更含蓄。
二、1.上句寫從樓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東南的吳楚兩地從中分開;下句寫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2.全詩抒發(fā)了詩人年老多病、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憂傷之情。
三、1.表現了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景。2.因為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此花開盡更無花);寄托了詩人對高潔隱逸人格的追求和對孤傲個性的自我欣賞。
四、詞人夢回南國,抓住江山、蘆花、孤舟、明月、笛聲等景物,描繪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詞人借景抒情,抒寫出了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難堪之感。
五、1.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2.“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構成對偶,句式工整。以“明鏡”喻“兩水”,寫出秋水的清澈、晶瑩;以“彩虹”喻“雙橋”,寫出雙橋之美。一個“夾”字,寫出二溪合流繞城的情景;雙橋好似彩虹,這“彩虹”的影子落入了“明鏡”之中,一個“落”字,將天上與水中聯系了起來。3.流露出詩人在政治上失意的苦悶與寂寞之情。詩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緬懷古人,這種復雜的情感卻無人理解。
六、1.寫出了山花的紅艷與燦爛。(答“旺盛”也對)2.表達了詩人思歸又不能回的傷感(無奈)情緒。
七、1.蕭瑟蒼涼(凄涼) 孤寂愁苦(悲傷)。(2)以樂景寫哀情,反襯詩人思鄉(xiāng)的愁緒。
八、1.寫出了詩人與親朋音訊隔絕的現實,更突出了詩人的思家之切。2.詩人因為自己被貶謫又逃歸的特殊身份不敢向從家鄉(xiāng)來的人問訊,表現了詩人想問又不敢問的矛盾而焦慮復雜的心情。
九、1.國破家亡 惶恐灘 零丁洋2.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冊,映照千古,詩句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如: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節(jié)。(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十、1.指困難、挫折、障礙等。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任何時候都不要怕困難、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