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近兩個月了,央視特別節目每天還在向全國人民通報著仍在增加的遇難人數。我的腦海里也始終難以抹去那些慘烈的畫面。在如此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國家領導人表現了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勇于獻身的精神,中國民眾更是被激發出空前的團結互愛和勇往直前的力量。然而,中國的地震專家們則更多的是表達出一種無奈。因為他們實在無法在地震災害到來之前提供任何可供參考的預警信息。
不過就在幾天前,日本發生的一次地震中,報道的死亡人數僅有9人。如此的震后結果除了地震強度、當地建筑特點、地震時的自我保護意識等因素影響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地震監測機構在地震發生前發出了預警信號。而預警發布時間也不過提前了10秒鐘而已。距離震中較近的地區接到預警通知的時間甚至僅僅提前了4秒鐘!但就是這不到10秒鐘的時間,卻把地震帶給人類的災害影響降到了最低程度。據說已經遇難的9人中多數都是因在外活動沒有及時收到預警信息的人。
如此看來,有效預防永遠是最富效益、最具價值的應對措施。對災害如此,對待疾病更是如此。
日前,我陪同協和醫院專家到山西為一位患者會診。在當地醫院的重癥監護室里,我實在難以相信如今躺在病床上陷入輕度昏迷、靠呼吸機維持呼吸的重癥患者,就是我一直敬重的一位老大哥。早就聽說他在當地是首屈一指的金融企業家;2007年“五一”,我們班上同學還在北京一起分享了他當選全國勞動模范的喜悅;而最令我羨慕的是,他已經獲選為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在山西傳遞的火炬手!
然而,看著病床上毫無知覺的他,聽到會診專家并不樂觀的診斷意見,我知道所有的一切對他來講都已成為一種無奈。
更無奈的是現場會診的專家們,他們都是來自北京、上海和軍隊最好的醫院的最好的臨床專家,但他們現在能做的,卻只是有限度地維持病人的“生命體征”。
面對這個結局,最感無奈的或許還是我自己。
事實上,如果兩年以前老大哥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所重視,他的疾病完全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如果過去兩年里,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所關注,他的病情比較容易得到有效控制;如果他一直以來能夠注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集體事業與個人健康的平衡,他的身體是萬萬不會被疾病拖到今天的難以收拾的地步。而讓所有這些“如果”成為現實,原本就是我們每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者的職責!
面對這位老大哥,我只能默默地為他可能的康復祈禱。同時,我還要企盼更多的老大哥不要再落入如此無奈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