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快速原型法成為影響教學設計實踐的新方法。它可以有效地縮短教學設計周期,提高產品質量,滿足用戶和設計者的需求。文章從快速原型法的特點、原型的界定、及其與時間周期的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分析論述,為在教學設計實踐中運用快速原型提供了前提。
【關鍵詞】原型;快速原型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09—0044—04
計算機、互聯網、多媒體、超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的創新,還有人們對于工業化時代的傳統的學習觀點與方式以及相應的教育、教學、培訓形式所存在的問題的認真思考與反思,以及力圖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撐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上探索適合于知識經濟時代的新的學習方式以及相應的全新的教育、教學、培訓形式的不懈努力。20世紀90年代快速原型教學開發技術(rapid prototyping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techniques)逐步在教學中得到應用。就快速原型法教學設計的研究筆者主要從快速原型法特征屬性、原型的界定、快速原型法與時間周期的關系及其在真實教學環境中的應用等幾個方面來對進行快速原型法教學設計進行論述。
一 快速原型法
所謂快速原型法(Rapid Prototyping Method)是指為了克服生命周期法的明顯缺陷應運而生的一種開發策略和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依據原型進行快速開發,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復的修正,直到形成用戶滿意的系統。運用快速原型法進行教學設計和傳統教學設計比較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1 快速原型法最顯著的特點是引入了迭代的概念,可以明顯地加速處理進程,縮短時間周期;在傳統教學設計中整個過程是線性的,周期較長。
2 快速原型法自始至終強調用戶的參與;在傳統教學設計中設計和使用過程是截然分開的,用戶只是終端使用者并不參與設計的過程。
3 快速原型法在用戶需求分析、系統功能描述以及系統實現方法等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用戶需求可以不十分明確,系統功能描述也可以不完整,對于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在傳統教學設計中要強調用戶的明確需求,靈活性較弱。
4 快速原型法可以用來評價幾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并且評價的靈活性比較強;傳統教學設計只是進行總結性評價。
5 快速原型法可以用來單獨建立系統的某個部分,可修改性強;傳統教學設計作為一個整理模式一般一次定型。
6 快速原型法不排斥傳統生命周期法中采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說它是與傳統方法互為補充的方法。
20世紀80年代,快速原型法逐漸被信息系統開發者所認可,并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種流行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可以說原型法是一種達成系統需求的定義的策略,近年來這種技術被逐步影響和滲透到教學設計的實踐當中。快速原型法教學設計過程包括在教學設計項目的及早階段對一種原型產品的快速開發,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快速的嘗試與修正的循環,直到制作出合格的產品的版本的過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設計人員對這一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興趣不斷增長,因為這種技術可以作為一種能在盡少的時間內進行高質量教學材料制作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縮短教學設計周期,提高產品質量,滿足用戶和設計者的需求,而且對許多傳統的教學工作都能適用。
二 何謂“原型”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所謂的原型?很多人認為原形其實就是模型,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太準確的。所謂模型,就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描述。有的是借助具體的實物,有的則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利用模型進行的描述一般是以簡化的認識對象、舍棄次要因素和無關因素為特點,而在教學設計中的原形并不是指簡單的模型描述,相反卻是一個復雜的構想設計框架。
一般而言,原型可以是最終產品的可使用的模型,也可以簡單的是表現預計結果的框架。在很多項目制作中應用快速原型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最終產品的概念框架。原型的格式會因最終產品的使用媒體和用途而有所不同。在有些情況下,原型在使用后被拋棄了,而在其他情況下,原型經過不斷的優化會演變成另外一個原型并最后演變成最終產品。所有的原型都能夠幫助教學設計師準確的確定最好的產品格式和最有效的教學策略,同時會認可接受而不是降低真實教學情境的復雜性。
當然,在真實的設計環境中我們也可以將其設想為一系列非正式的、連續逼近的教學設計原型。必須強調這些原型都是非正式的,因為這個開發方法非常依賴為保證最終產品的成功而進行試用時所收集到的信息。
三 快速原型法教學設計
學過教學設計的人們多少會了解快速原型教學設計這個概念。快速原型法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涉及到對教學產品工作模型的設計和開發。在這一方法運用于項目的早期,用于幫助設計者對教學創新的分析、設計、開發和評價。許多人認為快速原型法主要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可以有效地運用于項目的早期,并可在整個項目中重復使用;而對于另外一些人來說,快速原型法則涉及到的是傳統教學設計方面更深遠的變革。
典型的,快速原型法已經廣泛應用于軟件工程中,但是其它一些相關領域,包括教學設計師們也已經設計出了很多途徑將這種方法應用于他們的教學設計工作項目中。例如,在國外一些教學設計中快速原型法被用來:
1 指導模擬一所大學的注冊表公告進程;
2 進行中等教育程序教育性軟件設計;
3 協助研究制定教學策略和方法;
4 指導用戶文檔設計;
5 進行教學影片設計;
6 開發課程軟件產品等等。
當然快速原型不只是應用于基于計算機的產品設計,還被用來作為設計紙質產品的媒介工具。一項關于設計和開發工程表明快速原型法已經在以不同的方式被采用。通常使用粗略草稿進行試驗的想法也可以認為是快速原型法的要點之一,這里我們可以借用北京大學汪瓊教授翻譯的《教學系統化設計》這本書中所舉的那個比較通俗的“草稿”例子。做草稿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產生一個設計版本,這樣你就有東西來指導最后的制作,或者將其用于形成性評價,與領域專家、幾個學習者或一組學習者一起試驗。這么做的基本想法是在發現問題的時候,這些“草稿品”還可以被修改,并且不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費用。通過不斷的循環往復和并行操作,由在紙上打過草稿到對其反復修改再到最后的定稿。這一個過程其實就好比快速原型設計的縮影。
四 快速原型法和設計周期
在設計項目中應用快速原型法的主要是因為它可以減少用以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時間。通常開發和測試復雜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多次修改并進行多次形成性評價的想法往往令人沮喪。因此很多教學設計師都在尋找一種可以處理與縮短設計周期等有關的問題方法。有些人在試圖尋求修改設計過程的方法,其他人則在不改變教學系統化設計方法、繼續運用那些被重復成功運用的方法的情況下,尋求縮短設計周期的方法等等。快速原型法就是一種可以縮短周期的好方法。筆者認為,快速原型法能夠縮短設計周期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 項目初始階段,運用最終產品的工作模型能夠消除后面費時的修改工作;
2 設計任務與項目同時完成,而不是按照順序進行直到項目完成為止;
3 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能夠對真實產品進行廣泛的形成性評價,能夠至少確保提高質量產品和顧客滿意度,并且這種邏輯已經得到了在真實工作場所相關研究的證實。
Toni Stokes Jones Rita C. Richey2000年發表在ETRD上的關于快速教學設計的實踐的研究中也曾指出,快速原型教學設計是一項重復性的工作,因為很大程度上當前的分析階段會滲透到整個項目。但是總的周期(特別是開發周期)還是被縮短了,即使分析時間會增加。
在設計過程中這種方法完全是協作性的,高度依賴于技術支持和高水平的設計知識。盡管教學設計的這種方法在整個領域內并沒有普及,但是類似的策略可以作為縮短開發周期而不會犧牲產品質量的方法,很可能會越來越來流行。另外,這種方法,即使在遵守基本的教學系統化設計信條的基礎上,對顧客需求也可以實現彈性化和反應性。這也是快速原型教學設計法逐步被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 快速原型法教學設計在真實環境中的應用
快速原型法在提高教學設計進程方面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那么這種教學設計原型是不是可以直接應用于真實學習實踐環境中呢?如何應用?經過前人的很多證明我們發現,通過快速原型設計開發出的原型,在經過了多重步驟地修改和驗證后一般是可以直接應用的。如在Jones和Richey的研究中他們就曾提出了如下的快速原型教學設計過程步驟,如下表所示:
應用快速原型法進行設計的處理過程其實是一個并行處理的非線性的過程。盡管只有很少的證據能證明大部分的設計都是典型的線性的,傳統的教學設計因為是線性的而通常遭到批評。當然上面這個設計步驟看起來還是有些繁瑣,但它采用并行處理和非線性設計來進行的設計開發是值得肯定的。盡管并發處理的設計任務和非線性設計未必總是可取的。為了更好的理解快速原型教學設計的設計進程,通過對以上步驟地分析筆者認為快速原型教學設計過程可用這樣一個流程圖來表示,如下圖所示:
分析Jones和Richey研究中所列的快速原型設計開發步驟,可以發現分析和需求評估在快速原型教學設計中仍然很重要。作者所列步驟可以說是基本能做到逐步求精。軟件工程中對“逐步求精”的定義是:首先考慮程序的整體結構,忽視一些細節問題,然后逐步地、一層一層地細化程序,直到用我們所選用的語言完全描述每一個細節,得到所期望的程序。如果說系統積累戰略是針對結果而言,那么我們會發現快速原型開發與逐步求精戰略則是針對過程。
六 思考與總結
在現時的許多學習環境下,技術和培訓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快,教學設計師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更好的做出應變。應用快速原型法的第一個策略就是從教學設計模型的早期分析步驟開始,快速開發教學材料原型,使用快速交互周期完成形成性評價和修改,以形成材料的最終形式。快速原型法所使用的第二個策略是同時進行設計和開發,即在進行大量前端分析工作的同時開發第一遍初稿。對于大型教學開發項目,如包含基于計算機的交互或者基于web的多媒體項目,其快速原型過程更是復雜,在這樣的項目中,教學設計的許多階段,如教學設計、材料開發和形成性評價都是同時進行的。例如,在開發基于計算機的教學時,一個功能可能正處在設計階段,另一個功能在開發階段,還有一個正在進行原型測試。大家很容易認為教學設計是嚴格的線性過程,但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對設計和開發活動的跟蹤揭示,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存在著螺旋式循環重復的過程。
快速原型法似乎只是提供了一個緩解大多數設計者目前所面臨的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的壓力,它是值得繼續研究一個方法。我們只是在開始了解一些所涉的快速原型有關重點設計和開發的問題,例如性質定義問題,時間周期問題等等,這些都還停留在對理論問題的探討上。任何一項開發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也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大家的合作精神,在實際的設計開發工作中需要設計研究人員以及使用者等的通力合作才能充分發掘這一方法的潛力。由使用者和研究設計者組成的研發團隊在整個的教學設計中對確保產品最終結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他們不僅要反思他們制作的產品的目標,還要根據終端用戶者的需要來進行和評價模型。隨著用戶和設計研發人員的在每一個成功的模型上的相互反饋,他們漸漸會發現不管怎樣最終結果一定會實現。每一種看法實際上都反映了他們的思維過程并符合他們的所描述的最終產品。用戶——設計師團隊在快速原型環境中工作,他們的長處互補可以很好的預言是否可以在花費有限情況下的有效應用。
通過以上對快速原型法在教學設計中應用的論述,我們可以對快速原型法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和表征。在各種真實教學環境中利用快速原型教學設計開發教學項目可以更好的克服傳統教學設計方法的弊端。相信不久的將來快速原型法將可以滲透到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 高文.教學設計研究的未來——教學設計研究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之三)[J].中國電化教育2005,(3):23-27.
[2] Water Disk, Lou Carey, James O. Carey著, 汪瓊譯.教學系統化設計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02-203.
[3] 孫紹榮.教育信息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8-90.
[4] Reiser.A 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Part II: A histor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J]. ETRD, 2001, 49: 57-67.
[5] Toni Stokes Jones, Rita C. Richey. Rapid Prototyping Methodology in Action: A Development Study [J]. ETRD, 2000, 48:63-68.
[6] Tripp, S. Bichelmeyer,B. Rapid prototyping: An alternative instructional design strategy [J]. ETRD, 1990, 38:31-44.
[7] George M. Piskurich.《Rapid Instructional Design——Learning ID Fast and Right》.John Wiley Son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