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型課件雖能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但教師在以傳統技術制作時會遇到技術難度。MindPin(思維拼圖)平臺不僅符合網絡型課件的功能要求,還降低了教師的制作技術難度。論述了MindPin作為網絡型課件制作平臺的功能優勢,以初三化學實驗復習課為例,探索基于MindPin的制作過程。
【關鍵詞】網絡型課件;思維拼圖;復習課
【中圖分類號】G40-57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09—0102—04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作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不僅為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了多樣的學習方式和豐富的學習資源,也同時帶來了“如何正確地選擇適合學習需要的資源?如何系統地學習知識?”等問題,這更需要教師扮演助學者的角色,承擔起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責任。在這種需求下,積極開發網絡型課件,豐富基于網絡環境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就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 網絡型課件與復習課的特點
1 網絡型課件
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CELTSC),于2002年發布的中國教育信息化標準,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于教育、教學的軟件。網絡型課件需要能在標準瀏覽器中運行,并且能通過網絡教學環境被大家共享,是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與學活動而制作和組織的數字化材料。網絡型課件具有以下特點:(1)可擴展性。網絡型課件具有可擴展性,使得課件的提供都能非常便利地修改已有的課件組織結構,添加新的演示單元,或是刪除更新相關的資源素材等;(2)交互性。用戶很容易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控制課件的進度并按照自己的意愿選定課件演示部分的某些參數;(3)易瀏覽性。網絡型課件組成單元的各相關部分可以相互連接引用,同時整個系統內部也能夠提供良好的導航系統,以便于訪問者在各個部分之間輕松自由的切換;(4)可移植性。為了擴大用戶的范圍,并考慮到現有因特網的異質性網絡結構,課件的實現應該盡可能地獨立于客戶端計算機結構的平臺和便于移植的技術。[1]
目前,網絡上有很多可用的網絡型課件,但是這些課件終究不是教師自己制作的東西,可能既不符合自己的教學思路,也不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此,教師還是需要開發屬于自己的網絡型課件。但現有的網絡型課件對教師編程語言要求較高,由于中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并瑣碎,很難抽出時間和精力來重新學習復雜的程序語言。因此,需要為教師尋找一種易用的制作網絡型課件的工具。為此,筆者在本文中提出一種可交互的個人知識管理平臺――MindPin,使用該工具制作網絡型課件,只需要很簡單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很適合教師的特點。
2 復習課
復習課是鞏固知識的一種重要課型,進行了新知識的學習之后必須要經歷的對知識的深化學習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同于新課的學習,開展復習課更強調學生自主的學習和隨時隨地的學習,學生是復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期望通過復習,進一步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缺,以免給后繼學習留下隱患,可以起到鞏固已學知識,加深理解消化的作用,是繼續學習新知識的必要前提。因此,對于教師,復習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建構清晰的知識網絡,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對于學生,能實現對知識的整理、歸納和綜合應用能力。
基于上述復習課的要求,要達到學科知識復習教學目標,上好復習課,應該有兩方面的要求。第一方面需要教師能給出學科知識重點以及學科知識點之間的結構連接關系;第二方面必須能提供給學生隨時隨地并且能自主復習的機會,以及學生能根據自身學習基礎、針對自身薄弱知識點進行復習的要求。普通的網絡型課件能滿足第一方面的要求,第二方面的要求則需要MindPin實現了。
二 基于Mindpin制作網絡型課件的可行性
MindPin,中文稱“思維拼圖”,是一個類似于思維導圖一樣的思維輔助工具與知識樹建立工具,是在制作成的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增加了在線交互共享的功能,是一種更有效的思維交流工具,具體是指用戶將自己的思維過程流程圖固定在網站中供其他人參看、借鑒,借助思維導圖的基本原理,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原則,采用Web交互技術與方法搭建起交互式思維平臺,積累和展現人們的知識、思維,并進行充分、廣泛的交互。[2] MindPin功能特點主要表現在:
1 MindPin的操作非常簡單。MindPin的技術起點非常低,不會給用戶帶來技術掌握的負擔,只要懂得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就能制作思維拼圖,更方便的是,MindPin在制作時支持鍵盤直接操作,比如Insert,為當前節點新增子結點,Home,焦點轉到該圖首節點;End,焦點轉到該圖末節點等等。
2 MindPin有利于形成符合思維特點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個人開展反思,快速整理思路形成知識體系,有效積累知識。MindPin通過以圖式的形式構建思維拼圖,以思維發展形成分支的形式,逐層明晰思維過程及某一本書或者某一單元的知識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3 MindPin具有在線交互共享功能。MindPin與思維導圖最大的區別在于MindPin能實現在線交互,是將思維導圖的思維圖式化優點與博客的在線交流共享、互評的特點結合在一起,使MindPin的用戶不僅能看到其他用戶的思維過程,還可以對他人的思維方法給予評價或建議。反之,用戶也能接受來自其他用戶的建議,使自身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不斷改善直至最優化。也可以說通過瀏覽他人的思維拼圖,可將他人的思路與知識脈絡“輕松嫁接”到自己的思維拼圖上,參考別人對于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一單元知識的看法,可以在分享、獲取別人反饋的基礎上,不斷修正、完善自身的拼圖。
與博客的最大區別在于,博客是以敘事的方式與他人進行交流,他人獲取用戶的知識精髓,還需自己進行總結,而MindPin是以圖式方法展示自身知識或思維過程,可以方便自己或其他用戶方便地獲取信息知識,這與建構主義中的“圖式是認知結構的起點和核心,或者說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礎”相得益彰。[3]
4 MindPin可以鏈接多種資源。通過對各個結點的內容進行編輯,可以插入圖片、flash、表格及源代碼等多種媒體格式,也可以鏈接多個網址,把需要的資源進行鏈接,直接點擊查看。也可以通過在節點中插入圖片或符號標識,說明該節點代表知識的重要性程度。
5 MindPin支持導入和導出。導入指的是可將MindManager6.0制成的思維導圖保存為.xml的格式直接導入到MindPin中,形成MindPin樣式的思維圖。導出指的是可以將生成的思維拼圖發布到個人博客或者個人主頁中,只需要添加一小段html代碼。思維導圖還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導入,將生成的思維導圖保存為.jpg、.png格式后,可在“編輯節點內容”對話框中導入,這樣既可有利于彌補MindPin相對于思維導圖的不足,還可以形成思維拼圖與思維拼圖之間的相互嵌入。
通過以上對MindPin功能特點的總結,可以看出,與網絡型課件的特點相比較,MindPin不僅具有網絡型課件的各個特點,而且還超出了普通的網絡型課件所能提供的功能,比如,在普通的網絡型課件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需要借助課件之外的網絡工具,如QQ、e-mail等進行交流,而基于MindPin建立的網絡型課件,它實現了一個突破——將課件置于一個網絡平臺中,在這個平臺中,教師不僅可以相互共享教學資源,而且還可以進行深度交流。因此,基于MindPin制作網絡型課件是非常可行的。
三 利用MindPin制作復習課網絡型課件的優勢
1 有利于教師的“教”。
首先,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聯系。教師制作網絡型課件可以使教學效果突出,但是讓每一個教師都去制作課件是不現實的。因為不少教師在這方面比較欠缺,即使是會做課件的教師,也不可能有時間去做每一節課的教學課件。因此,網絡型課件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共享,教師將課件做成思維拼圖的形式,“公開”發布在個人主頁上,教師將其他多個教師“拼友”加為好友,或者多個教師共同組成“拼友圈”,這樣教師就能隨時瀏覽其他教師的拼圖更新,以決定引用或參考,達成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使用MindPin制作網絡型課件不僅大大降低了技術難度,而且教師對于制作的網絡型課件可以很方便地直接在思維拼圖上修正,而不會發生因為需要改寫程序語言而出現差錯,直至迫使教師放棄。
其次,利用MindPin教師可有效地為學生組織每個知識點所對應的學習資源。教師利用MindPin節點編輯內容可鏈接多個教學資源網址,可載入教師利用網絡收集的本學科實驗儀器和實驗裝備的圖片,可載入相關的flash實驗課件,這些實驗有些是不能在實驗室進行的、通過課件來模擬實現的反應,也可以是一些有趣的實驗現象,這些可加深學生對實驗從儀器到現象的理解與鞏固。
再次,思維拼圖也有利于教師進行課堂復習課教學。教師在上復習課時,可以借助自己或其他教師建立的思維拼圖的知識節點展開順序進行教學,這樣既有利于掌握知識重點,也不會忽視對知識點的相關知識的擴散,通俗地講,就是不會跑題。
2 支持學生的“學”。
學生將自己比較喜歡或者信任的老師或者是名師加為好友,可以隨時查看老師的拼圖更新,獲得有效的以思維拼圖呈現的復習課課件資源,課件資源是按一定的知識點層級順序或知識點重要性程度構成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拼圖的層級展開,達到自身思維的逐層深入發散,使得學生在復習課中能全面系統地獲得知識體系,并且能細微至每一個小點,特別是以網絡鏈接的形式將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資源系統地組織連接在每一個小的知識節點上。它對復習課的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起點。在進行復習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復習實驗的內容,可以從思維拼圖的某一個標題開始,這個標題是自己認為比較薄弱的環節,這樣避免了教師在上復習課時,一味地從頭講到尾,忽視了每個學生的薄弱環節的狀況,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能真正體現出認知主體作用。
第二方面能加強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促進學生隨時自學。教師通常在制作復習課課件時,是將某一章的知識要點按一定的邏輯結構組織聯系起來的,特別用思維圖的方式表示出來,更能表現出思維對于某一知識點的不斷關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和其他同學在平臺中進行協商學習,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第三方面能加強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交流。學生通過在MindPin中建立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拼友圈”,教師擔任建立拼友圈“組長”的角色,學生之間可以通過教師建立的關于復習課的拼圖型課件進行評論,或者就“小組話題”進行討論,學生也可以通過個人拼圖的建立,總結自己所學某單元知識的邏輯關系及重點,以相互評論的方式和其他同學進行協商學習,以達到自我知識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4]
第四方面有利于學生隨時復習。只要能上網,學生就可以隨時點擊拼圖進行學習,能自由控制課件,重復學習有利于長期記憶的形成,有助于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
四 基于MindPin制作初三化學實驗復習課的實例
為了使基于MindPin制作網絡型課件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筆者以初三化學實驗復習課為例,具體說明基于MindPin的網絡型課件的制作過程。
1 化學教師注冊屬于自己的MindPin個人主頁
登陸MindPin(www.mindpin.com)的網絡平臺,點擊Mindpin主頁右上方的“注冊”,填寫用戶信息,申請獲得自己的個人主頁。登陸個人主頁界面,點擊查看各個選項功能,也可以點擊“幫助”查看拼圖的各項功能,以及使用方法說明,初步熟悉MindPin的各項菜單操作。
2 新建拼圖
點擊個人主頁上“新建拼圖”,新建空白模板,進入“拼圖信息”設置界面,對拼圖的用途和目的進行描述,可將拼圖設置為“公開”或“私有”,公開表示其他人都能看到你的拼圖,私有代表只有你自己能看到,將各個選項填寫完成后提交,開始拼圖的繪制。
3 利用MindPin形成初三化學實驗作為網絡型課件的知識模塊界面
化學教師羅列出初三化學實驗課的知識點,利用MindPin繪制出關于知識點的知識框架,此框架基本囊括了初三化學實驗中的重要知識點。比如,常見的實驗儀器,及其正確的使用方法,化學實驗裝置及裝置的正確連接和使用,一些重要的化學反應現象等等。各個知識點之間是按思維發散的順序排列的,逐層展開,也就是說各個知識點之間是遵循一種排列方式的,比如根據知識講授的先后順序等。其中拼圖的第一層知識節點可以作為網絡型課件的主要知識模塊界面,課件的所有相關內容都是圍繞這幾個點展開的。如下圖所示。
4 搜集整理資源,編輯各個知識節點
化學教師通過網絡搜集整理關于各個知識節點的資料,將資料與各個知識節點相互連接起來。具體做法是,編輯各個知識節點,點擊鼠標右鍵,選擇“編輯內容”,彈出對話框,可以在此對話框中插入文字、超鏈接、圖片、圖表以及flash等形成保存的網絡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為學生在復習時重現實驗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實驗裝置、實驗現象的印象,以使學生在遇到有關實驗操作或者實驗現象方面的問題時,能有一個很直觀的印象。注意在選擇上傳圖片或者flash時,圖片或Flash的路徑名必須以英文形式表示。學生要查看這些資源時,只需雙擊各個知識節點即可。如下圖所示。
5 修飾思維拼圖,使整個課件看起來更生動
點擊鼠標右鍵,選擇“插入圖片”,此選項可以在各個節點中加入圖片,這些圖片可以在圖庫中選擇,也可以加載自己搜集的圖片上傳到圖庫中,在上傳時,圖片的路徑名也必須以英文形式表示。加入與知識節點相關的圖片,可以避免學生學習的枯燥性,并且給以醒目的作用。以上是基于MindPin制作網絡型課件的主要步驟,課件詳細內容請登陸網址 http://www.mindpin.com/VBlog/modelViewer.aspx?model_id=2648查看。
參考文獻
[1] 程海濱.使用網絡型課件進行初中化學實驗復習課教學設計[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2005.
[2] MindPin――可交互式個人知識管理平臺[DB/OL].
< http://www.mindpin.com/index.aspx.2007-11-16. >
[3] 張豪鋒,卜彩麗.基于Blog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實驗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7,(9):66-69.
[3] 張豪鋒,李春燕.合作學習中的人際沖突與對策[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