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時懶散不動可能早衰10歲
英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與那些空閑時間進行鍛煉的人相比,閑時懶散不動的人在生物學意義上可能平均要衰老10歲。
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日前報道說,英國倫敦圣托馬斯醫院的研究人員測量了2401對雙胞胎白細胞中的染色體端粒長度。結果發現,閑時不運動的人的染色體端粒比積極運動的人的端粒要短。
端粒是細胞染色體端位上的著絲點。人體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些,當端粒短得不能再短時,細胞就不能再分裂而死亡。在某種意義上,端粒為人的生物年齡倒計時發揮著“計時器”的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運動量最少的人(每周只運動16分鐘)與運動量最多的人(每周運動3小時)相比,其端粒平均要短200個堿基對。轉換成生物年齡,前者比后者衰老約10歲。
研究人員此前的研究表明,吸煙和肥胖會縮短端粒長度,按生物年齡計算,同樣相當于10歲。他們在新研究中發現,運動與端粒長度之間都存在直接聯系。
不過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蒂姆·斯佩克特說,人的染色體端粒越短是否真的就會越早死亡,這在科學上還沒有得到證實。他同時指出,雖然端粒縮短后沒有辦法再恢復,但新研究結果表明,運動可以使端粒縮短的進程放慢。
阿司匹林不可吃吃停停
日前,瑞士洛桑大學的帕曲克·邁克爾博士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中風患者如果間斷服用阿司匹林,再次中風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該研究結果是帕曲克博士對618位患者進行研究后所得出的結論。帕曲克博士在研究中還發現,典型的二次中風發作通常發生在患者中斷服用阿司匹林后最初的8~10天左右,由于患者需要進行手術,為了防止術中出血而停服。因此帕曲克博士認為,不應當因為害怕有手術出血的風險就中斷服用阿司匹林。來自法國尼斯巴斯德醫院的科研小組在近期也得出了和帕曲克博士類似的結論。
就這一問題,解放軍總醫院李小鷹教授說:“阿司匹林在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有著良好的性價比,但遺憾的是阿司匹林的應用卻遠遠沒有普及。中國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約500萬人,其中只有15%的冠心病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療。如果這些患者都能使用阿司匹林,每年將避免近100萬例死亡。”
摒棄不良嗜好人活百歲并不難
活過百歲是不少人不敢奢求的夢想。不過,美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活過百歲要比想像中簡單得多。調查研究表明,即使是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只要摒棄不良嗜好、堅持鍛煉,也能成為百歲壽星。
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活過百歲的500名女性和200名男性做了電話采訪和健康評估。其中,約三分之二的人沒有患上與年齡有關的慢性病。
研究人員把85歲以前患上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受訪者標記為“幸存者”。不過,這些人中有不少生活自理能力不錯,可以與沒有患病的同齡人媲美。
研究人員發現,男壽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好于女壽星。近四分之三的男性“幸存者”可以自己洗澡、穿衣服;僅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幸存者”能達到這一標準。研究負責人德拉拉·特里說,這是因為,男性活過百歲的條件比女性“苛刻”。而女性“身體上、心理上更能適應慢性病和無法自理的生活”。
現年104歲的羅莎·麥吉是名退休廚師兼裁縫。她是受訪者中沒有患慢性病的女壽星之一。麥吉向研究人員透露了她的長壽秘訣。“我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她說,“我不吃藥、不抽煙、不喝酒。不做任何有害健康的事。”家族遺傳也是麥吉長壽的原因之一。麥吉的外祖父母分別活了100歲和107歲。不過,研究人員不認為遺傳是長壽的決定性因素。
另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七十多歲的老人沒有煙酒嗜好、勤于鍛煉、沒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活到90歲的幾率就有所提高。他們活到90歲的幾率是54%。而抽煙酗酒、不愿鍛煉、又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的人活到90歲的幾率只有4%。研究人員勞雷爾·耶茨說:“這不僅是運氣,不僅是基因……這是生活方式。穿上鞋,走出門,做運動,我們可以做些事情提高長壽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