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漢本,對全國棋迷來說,也許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在象棋的專業圈子和浙江的象棋圈子,他的字號可是響當當的。
我們多次到過浙江各個賽場,也見識過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主場,但北侖主場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完全可以用豪華,甚至殿堂來形容。賽場的地板上鋪的是一色的紅地毯,不管你穿什么鞋,走在上面不會發出一點聲音;賽場不僅有寬帶,而且有專席。和電源插座一樣,距離很近。同時它融住宿、比賽和餐飲三者為一,讓參賽者省去了許多鞍馬勞頓之苦。這一切都是由柴漢本一手操持的。
比賽自始至終,柴漢本都會一直現場服務。也許有人不以為然。也許有人會說,他曾任寧波市北侖區國家稅務局局長,是現任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保稅區)國家稅務局的局長,有這個權力,他當然可以做到了。他只不過是用手中的權力來做他喜歡做的事罷了。
是的,柴漢本有這個權力,但沒有人要求他把主場的事情做得這樣細。我們從他的細心中,從他對賽事安排的一絲不茍中。應該可以觸摸到他對象棋的摯愛和深情!打好象甲牌,擴大象棋影響力。柴漢本把能請的領導都請來。是抱著充分景仰的心情。我們承認他做得對,而且建議各地仿效。柴漢本是在爭取領導們的支持。他的這番苦心我們想大家都是能夠理解并接受的。
柴漢本今年五十有五,中等身材,語多詼諧,待人謙和,雖是地道的南方人。卻有著北方大漢的豪爽。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邀請特級大師柳大華赴北侖表演“一對十”蒙目戰,受到當地棋迷的熱烈歡迎。除此之外。浙江隊的名手如于幼華和趙鑫鑫,也曾應邀去北侖進行過車輪表演。2005年象甲聯賽,柴漢本就承辦了浙江主場對廣東的比賽。服務之周到,接待之熱情,條件之優裕,工作之細致。主客隊的大師們至今提起來還記憶猶新。2007年和2008年,老柴又連續兩次承辦了浙江隊象甲主場的賽事,不厭其煩,事必躬親,堂堂正處級局長成了高級服務員,忙前跑后,樂此不疲,令人感嘆。工夫不負有心人,北侖主場2007年至2008年連續二年榮獲全國象甲聯賽“優秀主場”的榮譽稱號。
浙江的專業棋手們,對柴漢本有著很深的感情。這種感情是在長期的合作中逐步建立起來的。這里舉一個小例子,去年全國個人賽在內蒙古舉行,老柴因為工作關系,不能到現場為浙江棋手助威,但每天都要抽空上網了解賽況。決賽前夜,趙鑫鑫給柴局長打來了電話——
小趙:柴局,我終于殺進最后的決賽了!明天早上,就要和呂欽決戰了!
老柴:鑫鑫,我跟你講,打進決賽沒有什么了不起。胡榮華15歲就拿了全國個人冠軍,你今年快20歲了,拿冠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再說,你以前曾經戰勝過他(呂欽),現在為什么不能?柴局長教你,不要看他的臉,只看棋,腦子里不要想著對面坐的是呂欽,就是個平常棋手。現在你聽著,喝一大杯水,洗個腳,上床好好休息!
柴漢本用他特殊的方式,給小趙卸包袱。他知道,小趙走到這一步,技術已不是關鍵。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和充沛的體能。在電話里,他顯得胸有成竹,但放下電話,卻是一夜難眠。他激動的心情,就像父親牽掛著自己的孩子。
決戰之日是星期天,柴漢本和兒子一起守在電腦前。密切關注著千里之外的戰況。看到第一盤慢棋雙方弈和后,柴漢本很興奮,對兒子說:“鑫鑫有戲!我有一種感覺,小趙這回要奪冠了。”沒過多長時間,小趙便打來了報捷的電話。
柴漢本出生在鎮海縣(北侖區前身)的一個小鎮——柴橋鎮,下棋受父輩影響。當時家境貧寒,兄弟姐妹5個,全靠父親每月35元工資維持生計。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又恰逢“文革”。柴漢本只上了五年小學就輟學了,但他從小就愛讀書,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今天。老柴說:“我這輩子,第一愛讀書。第二就是下象棋。”
老柴年輕時棋也很厲害,1973年。20歲的他第一次參加鎮上象棋比賽,就拿了季軍。從此后代表鎮上參加全縣比賽,進過前六,也拿過第2和第3名。1980年參加寧波地區象棋比賽,雖沒進入前六名,但也取得了第12名的好成績。1976年元旦,附近有個紅光村舉辦象棋比賽。當時已是縣里第6名的他,也跑去助興。比賽結束后。村里請柴漢本下指導棋,他一時興起,提出以蒙目和村里的冠亞軍下指導棋:一對二。這一下激起了對方的斗志。沒想到兩名村中高手竟雙雙落敗。
上世紀七十年代,柴漢本做過銑床和刨床,是柴橋鎮農機廠的技術工人。他聰明好學,又能吃苦,尊重師傅,和師兄弟們也處得十分融洽,每年年終都被評為先進。柴漢本回憶說:“那幾年是我長棋最快的時候。記得剛進廠時。鎮里的高手要讓我雙馬,但不到一年時間,我倒過來可讓他‘棲’(讓先)了,并成了縣里的高手。”
說起老柴的成長之路,真的是頗為坎坷。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后第二年。當時25歲的他以小學還未畢業的身份毅然報名參加了浙江省1978年全國大學文科考試。說來有點冤。那一年的大學文科錄取分數線是280分,柴漢本考了310.8分,結果竟未被錄取。為什么?因為他的志愿報高了,他報的是杭州大學歷史系,而該系的錄取分數線剛好在柴漢本的這個分數之上。
無獨有偶,1979年經過一年苦讀的柴漢本卷土重來,這一年錄取線定為300分,他考了321分。可惜他的志愿又填高了。他報的是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而該系的錄取線高達350分。這使得柴漢本再次與理想失之交臂!
然而世上的事真是無法預測,柴漢本雖然兩度高考落榜,但卻因此獲得了另一個機遇。1982年,財稅部門公開招考稅務干部,柴漢本輕松過關,從此走上了稅務工作崗位,他的人生之路也由此柳暗花明。在稅務工作崗位上,他的聰明、好學、勤奮、敬業,使他不斷進步,迅速成長。
柴漢本走上領導崗位后,一直情系象棋,關心象棋,不遺余力地為象棋事業奉獻著自己的熱情和真誠。經常關注象甲聯賽的全國棋迷,都知道去年浙江隊是以“浙江球冠”的名義參賽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浙江象棋隊與贊助商浙江球冠集團公司聯姻結緣,是老柴從中牽的線、搭的橋,由此浙江一批令人尊敬的有識之士,包括政府官員、企業老總和方方面面的熱心人開始了解、關心、支持“浙江球冠”象棋隊。正是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浙江象棋隊才在去年秋天開始了他們的豐收之旅。
從去年9月開始,浙江棋壇迎來了他們值得驕傲的“金色秋天”,先是年僅19歲的天才少年趙鑫鑫在全國個人錦標賽中力壓群雄,為浙江也為他自己。捧回了冠軍獎杯。與此同時,兩員浙江小將程吉俊和黃竹風,雙雙晉升為國家大師。小程打進四強,小黃名列第十。
同年12月,南北兩臺象壇大戲——“來群杯”首屆象棋名人戰和“鄞州杯”象棋大師賽,幾乎同時敲響了開場的鑼鼓,浙江棋手兩線作戰,遙相呼應,接連告捷。陳寒峰一路過關斬將,不但奪得大師賽冠軍,勝率也達到了77%,從而晉升為特級大師:時隔僅一天,從河北承德又傳來令浙江父老振奮不已的好消息:著名象棋特級大師于幼華和金海英,雙雙摘取了男女名人桂冠。
浙江棋手的神勇令人驚異、贊嘆。人們不禁要問:浙江象棋為什么這么厲害?老將寶刀不老,新秀層出不窮,奧秘何在?
除了棋手們自身因素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浙江擁有一批“老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