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全國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制度上穩定解決了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扶貧開發30年來的一次歷史性跨越#65377;與此同時,在“以工促農#65380;以城帶鄉”方針的指導下,農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正在進行深刻調整,扶貧開發工作的背景發生了重大變化#65377;基于此,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深化扶貧開發工作,構建“大扶貧”格局勢在必行#65377;本文就此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思考#65377;
[關鍵詞] 大扶貧;格局;構建
在經歷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后,中國扶貧開發正在向更宏偉的目標邁進——緩解貧困程度#65380;縮小貧富差距#65380;保持社會穩定#65380;促進社會和諧,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65377;形勢的發展,要求扶貧開發工作必須樹立“大扶貧”理念,并在貫徹落實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實踐中深化對構建“大扶貧”格局的研究和探索#65377;
一#65380;對“大扶貧”的理解
1.對“大扶貧”概念的理解#65377;“大扶貧”的概念,不僅僅是指扶貧工作社會的廣泛參與,還包括貧困的標準提高#65380;扶貧的對象擴大#65380;扶貧的內涵延伸#65380;扶貧的手段豐富以及扶貧的功能提升#65377;“大扶貧”更強調發展,強調扶貧的非收入內涵,兼顧貧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所需#65380;教育#65380;醫療等;扶貧開發,既使貧困地區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總體部署發展,又使貧困群眾在參與扶貧開發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自信#65380;增長才干#65380;增加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65377;#65377;
2.對“大扶貧”格局的理解#65377;“大扶貧”格局,就工作動力而言,是針對過去扶貧部門一己之力到全社會共同關注#65380;共同參與;就工作內容而言,是針對主要解決貧困人口吃穿住行問題調整為同時解決科技#65380;文化衛生和產業發展等問題;就工作方式而言,是針對只盯著貧困農戶給錢給物實施項目的扶貧方式中存在的不足,著眼于持續增強貧困地區#65380;貧困農戶的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探索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提高扶貧效果;就工作理念而言,是針對過去就農業抓農業#65380;就扶貧抓扶貧的思維定勢,到從打造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入手,注重脫貧與發展,借助外力和自力更生的有機結合,以區域經濟總體發展帶動局部地區穩定脫貧;就工作范圍而言,就是在對絕對貧困農戶給予關心的同時,將扶貧工作的重點放在包括低收入人口在內的貧困人口持續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上,在區域范圍對扶貧開發進行總體部署#65377;
二#65380;構建“大扶貧”格局的思路
1#65380;構建“大扶貧”格局,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立起“全面”#65380;“系統”的扶貧發展觀,既不能因強調扶貧資金投入到貧困戶而忽視了區域經濟#65380;產業發展對貧困農戶發展增收項目的帶動#65380;保障作用,也不能一味強調區域經濟發展,而使貧困農戶得不到扶持,失去發展機會#65377;
2#65380;構建“大扶貧”格局,就必須實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規劃,資源整合,連片開發,整村推進的戰略,實現扶貧指導思想由單項工作向統攬貧困地區農村工作全局轉變,工作動力由扶貧部門單一作戰向全社會齊抓共管轉變,資金安排由分散投資向整合捆綁涉農項目資金轉變,扶持項目由各自為戰向統籌規劃#65380;連片開發#65380;整體推進轉變#65377;
3#65380;構建“大扶貧”格局,就是要大膽探索扶貧工作社會化#65380;社會服務市場化#65380;項目實施規模化#65380;資金管理規范化和實現脫貧穩定化#65377;重點在“認識大提高#65380;思路大調整,社會大參與#65380;資源大整合,項目大對接#65380;連片大開發”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65377;
三#65380;構建“大扶貧”格局的措施
1#65380;創新扶貧理念,調整工作思路#65377;樹立“大扶貧”的理念,豐富扶貧開發內涵,將扶貧開發功能從簡單的經濟扶持提升為全面發展,即解決溫飽,擺脫貧困,縮小差距,全面小康,促進和諧#65377;為實現扶貧開發各項功能,必須創新扶貧理念:一是目標任務的新理念#65377;收入低是素質低的結果,素質低是收入低的原因#65377;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不斷提高扶持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作為扶貧開發的根本目標,把能力建設作為扶貧開發的根本任務#65377;二是工作重點的新理念#65377;堅持把深入調查研究,不斷發現和總結推廣先進典型作為各級扶貧辦的工作重點;把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新的政策建議#65380;新的工作思路作為各級扶貧辦的工作重點#65377;三是扶貧資源發掘和整合的新理念#65377;堅持深刻認識扶貧資源的多樣性,把自然資源#65380;物質資源#65380;經濟資源#65380;信息資源#65380;人力資源納入爭取的視野#65377;要深入發掘和充分利用各種扶貧資源,并加以科學整合形成合力,最大限度提高資源使用效益#65377;四是工作方式和內容的新思路#65377;堅持把基層組織建設#65380;村民自治建設和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把物質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65380;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全面#65380;協調#65380;可持續發展#65377;五是與時俱進#65380;開拓進取,把扶貧開發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新思路#65377;堅持要有國際視野,要敢于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經驗,不斷解放思想#65380;更新觀念;要善于研究和解決扶貧開發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65380;新問題,加強前瞻性和預見性,從思想上#65380;理論上#65380;工作方式方法上做好戰略準備#65377;六是扶貧資金項目管理使用的新思路#65377;堅持扶貧資金直接下撥到村,扶貧項目由村民以制訂規劃的形式確定,減少資金滲漏,增加透明度,形成全社會特別是貧困群眾共同監管扶貧資金項目的新局面#65377;
2#65380;創新工作機制,形成整體合力#65377;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任務相當艱巨#65377;扶貧工作僅僅靠國家無償投入和黨政機關的幫扶已遠遠滿足不了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必須要整合各類扶貧力量,形成扶貧開發的整體合力#65377;一是建立黨政主抓#65380;部門共建#65380;鄉鎮實施#65380;農民主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65377;首先要充分發揮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65377;針對當前涉農資金多#65380;各自為政的現狀,要明確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的有關職責,并加以制度化#65377;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要定期聽取扶貧開發工作匯報,相關部門在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安排資金#65380;項目時,要把部門職責與扶貧開發的工作任務和重點有機結合,優先考慮貧困地區#65380;貧困群眾的需求#65377;要建立健全扶貧開發報告制度#65377;各成員單位每年年終要向領導小組報告工作情況及安排,包括相關政策措施和機關定點扶貧情況#65377;其次,將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發展總體布局,統籌安排,與經濟工作同步部署#65380;同步考核獎懲#65377;建立和完善“部門幫村#65380;黨員聯戶”制度,實行各部門分戶掛聯辦法,各擔責任,共同推進#65377;加大扶貧工作考核分值,明確和落實鄉鎮責權#65377;堅持農民主體,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作用,做到“事由民提#65380;事由民議#65380;事由民干,成果民享”#65377;堅持“政府引導#65380;部門參與#65380;鄉鎮主抓#65380;村組實施#65380;協會管理#65380;農民主體”的原則,形成扶貧開發工作“扶貧辦制定規劃,各部門落實項目,鄉村組織實施,農民主體建設”的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合力#65377;二是創新投入機制#65377;處理好“搭臺”與“唱戲”的關系,堅持“扶貧搭臺,村民來唱戲”,將扶貧開發#65380;對口幫扶和涉農項目資金整合起來,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實現財政扶貧資金與其他支農#65380;涉農資金統籌安排,整合使用,即以規劃為依據,以項目為載體,統籌安排,“各炒一盤菜,同做一桌席”,集中投入,支撐重點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和產業化項目,發揮整體效益和乘數效益,提高扶貧開發成效#65377;三是創新扶貧工作推進機制#65377;扶貧工作方式上變均衡用力#65380;投入分散#65380;撒胡椒面式的方法為重點突破,突出典型示范,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以點帶面,逐步推進#65377;用“牛刀子殺雞”的辦法,攻難克堅#65377;并做到前后銜接,鞏固深化求長效#65377;形成扶貧開發“建設——鞏固——提高——自我管理”的發展機制#65377;
3#65380;突出工作重點,協調統籌兼顧#65377;要在扶貧方式上堅持開發為主兼顧低保救助,在扶貧資源上堅持政府投入引領社會參與,在扶貧手段上堅持科學發展帶動經濟增長#65377;一是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堅持開發與救助相結合#65377;在農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后,既要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也要關注貧困人口的發展問題#65377;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認為,經濟增長是實現人的發展的手段,人的發展不僅是要滿足人的物質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滿足人的社會生活#65380;精神生活等各種需要,使人的體力和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65377;二是開發扶貧與開放扶貧相結合#65377;回顧扶貧開發的歷程,就總體而言,已經實現了從救濟式扶貧為主向開發式扶貧為主的跨越,貧困農戶的自我積累#65380;自我發展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65377;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發式扶貧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65377;要深化和推進開發式扶貧工作,就要有開放的思維和理念,使這項工作適應開放的環境,把“吸進來”和“放出去”更好的結合起來,在自身發展中更加融合于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65377;要從人類反貧困的角度認識扶貧開發事業的意義,同時也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找好自己的位置,揚長避短,與時俱進,有效獲取國際和國內的支持,拓寬思路,從實際出發制定更切實的政策措施,形成開放促開發的態勢#65377;三是跳出扶貧抓扶貧#65377;要從統籌城鄉發展#65380;創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探索切實有效的途徑,將整村推進#65380;產業化扶貧#65380;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轉移#65380;移民搬遷扶貧#65380;科技扶貧#65380;連片開發扶貧等重點扶貧工作與區域經濟#65380;生態環境#65380;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等相結合,統籌協調發展,從而拓展扶貧的空間,增添扶貧的活力,提高扶貧的效益#65377;同時城鄉統籌要集中重點,在對最貧困的群體進行幫扶的同時,大力助富#65380;幫富#65380;促富,做強做大優勢產業,促進工業化#65380;城鎮化進程,更有效地實現工業反哺農業#65380;城市支持農村,形成扶貧開發的良性互動#65377;
[作者簡介]龔亮保,男,江西省扶貧辦政策法規處#65377;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