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實習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近年來,江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普遍加強了實習教學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酒店實習管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從學校、酒店、學生及社會各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江西高校;旅游管理;酒店實習;管理創新
作者簡介 石銀華(1975—),男,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講師;陶暹光(1956—),男,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江西南昌 330013)
酒店實習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學習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學生將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術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實踐過程。過去,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普遍重視課堂教學,脫離實踐。導致所培養出的人才大多具有較深的專業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科研、開拓能力,但卻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的實踐和鍛煉,難以深入生產第一線,無法成為酒店亟需的有一定實踐能力、具有管理潛質的應用型中基層管理人員和高級服務型人才。
一、江西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開展的現狀
江西旅游專業教育開展較晚。1986年,南昌職業技術學院(現江西科技師范學院)首次開辦旅游專業。隨后,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陸續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目前,江西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在校學生約1萬人左右。
當前,江西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大多仍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強調以教學大綱、教材、講義為依據,課程設置上重理論知識講授,輕專業技能操作,甚至以理論傳授代替實踐操作,形成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明顯已經不適應當前酒店行業的實際要求。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應注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酒店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服務技能和較強經營管理實踐能力、能勝任酒店企業中基層管理崗位、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所以,近幾年來江西各高校普遍加強了實踐教學.特別是酒店實習教學工作。如江西科技師范學院一直將酒店實習作為特色教學的重點,全力支持酒店實習工作,堅持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派往沿海旅游業發達地區的酒店實習,特別是就業較好的上海、廣東地區。酒店實習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不僅學生得到了鍛煉,酒店行業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勞動力問題,學校也順利地推薦了學生到酒店就業,取得了“三方共贏”。
二、酒店實習開展中出現的問題
1 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計劃與酒店實際要求存在矛盾
大多數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行的都是“3.5+0.5”的教學模式,江西有的院校還不能達到這個“0.5”。如果實習時間達不到半年的話,有些酒店就不同意接受實習生,直接造成實習計劃的流產。
當前,有些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行的是“三明治”教學模式,即將學校的學習經驗與實際的工作經驗予以互相間隔而輪調,在學校中受教育若干時間,然后到實際環境中工作若干時間,最后再返回學校課堂,并學習新的理論,如此反復驗證,可以收到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功效。但這對學生、老師及整個教學安排都可謂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2 酒店急需專業管理人才和實習學生畢業后不在酒店就業的困惑
目前,我國酒店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批高學歷、有經驗的專業管理人才。但是與需求相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經過實習,選擇酒店就業的比率越來越低。據調查統計,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在酒店行業就業的學生數量相當少。以江西賓館為例,從江西省內各高校2005屆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中擇優選用了36名大學生,一年后僅有4人留下來,流失率近90%。
3.高校培養人才和酒店所需人才不一致的困惑
據中國旅游網報道,從數量上看,截止到2004年底,全國共有開設旅游專業的高等院校574所,在校生274,701人。與上年相比,旅游院校在校生增長加快,增幅達37.6%。從地區分布看,現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開設旅游專業的院校,且旅游院校分布和地區旅游經濟發展基本吻合,旅游發達地區數量多,旅游欠發達地區數量少。絕大多數高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系統掌握賓館經營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全面了解賓館前臺、客房、財務、餐飲和人力資源等部門的運行和管理,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勝任旅游賓館及相關行業、部門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而酒店崗位的設置要求管理人員有良好的外在條件,既有豐富的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又有從業經驗的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這些人才還要具備動手能力、獨立能力、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4 實習單位難以落實,實習基地難以穩定
實習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離真正的頂崗工作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期間實習單位要對其進行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從實習生到一個真正的酒店從業人員的過渡,這個周期大致為2—3個月。而國內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的時間多為六個月,在這段時間,實習生剛剛能展開工作就被招回學校,導致酒店不得不重新培訓和使用新的實習生。由此產生的培訓費用的增加和服務質量的波動都不利于酒店的經營。
5 實習生管理難度大,安全隱患多
實習生上崗后,馬上就會全力投入到酒店工作中去。酒店工作勞動強度較大,精神緊張,加上個別酒店無視勞動法,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可能會超過法定時限,且遇到大型接待任務時更是無法保證正常休息。有些實習生對實習的艱苦性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當他們發現自己在一線的操作技能還不如職高生時,就會出現心理不平衡的現象,從而使自己失去在旅游業工作的信心。
還有,實習生進人酒店實習,經過一定的培訓和頂崗工作后,承擔的是與企業員工同樣的工作,由于沒有報酬或報酬過低,使實習生心理上產生抵觸情緒。過于務實的心態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工作,而且不利于對其知識的掌握,而缺乏長遠眼光則使一部分實習生失去了在酒店從業的熱情。
三、加強酒店實習管理的措施
1 加大實習基地建設力度
為了與酒店行業的生產、管理、服務相一致,形成真實或仿真的職業環境,必須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一方面是建立校內模擬實驗室,學校應按教學功能設置不同的模擬實驗室,完成不同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演練為扎實的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操作規程和操作技能,為進入酒店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是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通常選擇硬件條件好、管理先進、有一定知名度的飯店作為實習基地,既可以彌補我國酒店管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資金和設施設備投入不足的問題,又可以避免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過于頻繁地更換實習單位,而且有利于學生就業分配渠道的暢通。
2 轉變思想觀念,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
轉變思想觀念,就是要積極與市場接軌,按照酒店行業的實際要求辦學。因此,高校要想辦法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順利與市場接軌。
旅游教育的質量主要表現為學生既懂理論知識,又有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經驗。實際上就要求此類學校的教師首先要具備這樣的雙重能力,即為“雙師型”教師。由于我國酒店業教育起步較晚,國內大多數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缺少有實際經營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正規化建設十分重要。
3 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
第一,實習前召開實習動員大會,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服務意識、組織紀律、團隊精神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第二,要改革考核方式,加強管理,提高實效。要使培養有序地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如學校制定專門的酒店實習管理制度,酒店每月定期進行考核等等。
第三,改革實習管理制度,調動學生積極性。針對部分學生實習后期的積極性不高,甚至畢業后不從事酒店行業,酒店和學校應該采取措施,如酒店要培養實習后備干部,真正把實習生當作酒店未來的管理干部,提高實習生的興趣;學校要大力表彰優秀實習生,為其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