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我國政府宣布上調扶貧標準,對2007年人均收入1067元以下的農村人口實施同樣的扶貧政策#65377;
新標準的實施,意味著我國將取消把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區別對待的政策,扶貧對象達到4320萬人,占全部農村人口的4.6%#65377;這表明,隨著國力的提高,我國有能力惠及更多貧困人口,以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具體體現#65377;
新標準的實施,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65377;長期以來,我國有兩個貧困線,即絕對貧困線和相對貧困線#65377;后者指高于絕對貧困線但收入依然較低的人口,又稱為低收入人口#65377;2008年我國的絕對貧困線為人均年收入786元,低收入人口則指人均年收入786元至1067元之間#65377;此次扶貧標準的調整,標志著扶貧開發的對象從沒有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調整為新標準以下的全部人口,并對其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從此不再區分絕對貧困與低收入的概念#65377;換言之,扶貧開發的任務有了新的內容,一是扶貧開發的對象大幅增加,從1400多萬增加到4320萬;二是扶貧開發的目的也不僅限于解決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而是盡快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65377;
新標準的實施,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65377;首先,我們應充分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長期性,克服松懈思想#65377;堅決摒棄扶貧越扶窮人越多的錯誤認識,應該認識到扶貧標準的提高,說明我國有能力惠及更多的窮人,是國力提高的表現#65377;隨著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還將逐步提高標準,以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65377;這表明,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能有絲毫松懈思想#65377;其次,應著力提升扶貧開發工作的能力與水平#65377;應該看到,新標準劃分的貧困人口數量上升不僅加大了扶貧任務,也加大了工作難度#65377;同時,隨著工業化#65380;城鎮化#65380;市場化#65380;國際化進程加快,農村經濟結構#65380;社會結構和治理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尤其是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日益深入,返貧問題在一些地方正越來越突出,扶貧開發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65377;這就要求我們在看到扶貧開發工作的長期性#65380;艱巨性的同時,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能力與水平,要把發展作為扶貧開發的第一要務,加快轉變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扶貧開發的核心,尊重貧困農民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要把統籌兼顧作為扶貧開發的根本方法;要把創新機制作為扶貧開發的新要求,善于總結工作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65377;再次,應適當調整扶貧開發工作目標#65377;要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完善國家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抓緊制定扶貧與低保銜接的具體方法#65377;由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為主,轉向以鞏固溫飽#65380;提高包括貧困人口在內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65377;